小米成立支付公司,雷軍任董事長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8/58439.html
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小米不甘落後,不畏懼市場上已有的支付寶、財付通、百度等支付大軍,開始布局移動支付領域。就小米手機的如今的發展態勢來看,i黑馬大膽估測此行為又要引起支付行業的大海嘯。繼軟件及硬件之後,小米科技旗下業務正式向支付領域拓展。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顯示,小米科技旗下子公司北京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小米支付”)已經開業,經營業務包括電子支付技術的開發及服務。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官網信息顯示,小米支付成立於2013月12月26日,註冊資金5000萬元,投資方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為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這家新公司的經營項目包括:電子支付技術、支付結算技術及清算系統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小米在移動支付領域已經展開布局。洪鋒此前在接受TechWeb采訪時稱,小米已經在業務內部打通虛擬幣流通,並和銀行進行合作,將信用卡信息綁定到手機上支付。未來小米的支付體系還是會圍繞自己的生態圈展開,其中移動遠程支付及移動近場支付兩種模式都會涉及。-------------------------------------------這個公司的高層也基本上都是小米科技的那套人馬,部分聯合創始人都有參與。其中,雷軍親自出任公司董事長,總裁林斌、MIUI產品負責人洪鋒任董事,主管小米手機工業設計的劉德則任監事。同時,洪鋒還擔任了經理一職,這意味著他要同時兼顧MIUI與支付兩塊業務。目前的小米,無論是小米出售硬件手機、還是提供軟件買賣,都采用第三方支付工具進行結算。這對於誌在千億銷售額的的小米來說,把控支付鏈條將極大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的提升不僅是來自資金鏈的把控,更重要的是在其生態打造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支付將擁有數據,未來可以進軍互聯網金融等,想象空間巨大。因此,正如小米手機從零開始一樣,雷軍也相信在支付業務上有新的拓展空間。盡管市場上已集結了支付寶、財付通、百度、新浪、盛大、蘇寧、京東等對手。MIUI生態中重要一環為何是選擇洪鋒負責支付業務?其實,這跟MIUI的發展策略一脈相承。MIUI做為小米的三駕馬車之一,是生態系統打造至關重要的一環,也將是小米品牌價值後續提升的關鍵推力。在這里強調一點,MIUI早已不單是此前所講的ROM系統,而隱藏著小米更大的布局。由於產品體驗好和小米手機熱銷,官方最新數據顯示,MIUI用戶已超過3000萬,每天應用分發量達1200萬,單月流水能達到3500萬元。洪峰曾對媒體透露,預計2014年底,MIUI用戶將突破6000萬。如今,MIUI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那就是“走出去”。該戰略不是MIUI通過刷機渠道與其它手機廠商合作鋪開而來,而是通過小米系統去完成。去年12月小米內測小米系統,該產品實際是是一個獨立的應用,由小米桌面升級而來,集成了MIUI聯系人+MIUI短信+MIUI撥號+小米桌面,例如包括天氣動態壁紙、圖標整理、T9撥號鍵盤以及網絡短信等功能。該產品定位是“輕系統”,目標是想爭搶更多小白用戶。不用刷機即可享受小米產品服務,而這背後則是小米窺視生活領域市場的布局,支付環節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按照洪峰此前表態,MIUI的生態都是在做與用戶的通路,盡管目前還沒涉及生活服務與用戶之間的關系,但這塊未來也會做。怎麽做?或將圍繞手機撥號、手機通訊錄這個“入口”來做文章。例如,用戶撥打手機號,絕對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而是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去的。比如打麥當勞電話,就是帶著訂外賣的目的去的,那是否也可以通過撥打電話來導入一個麥當勞交易閉環的服務頁面?從這個意義上講,支付業務將與MIUI產生緊密的聯系。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由洪峰來主管小米支付公司了。結盟雷軍系公司?小米為何是現在才進入支付領域?這與公司打法策略有關。從2010年4月成立以來,小米先後是推應用工具檢驗團隊、優化MIUI,主推手機,然後才是擴充更多的硬件產品。前期的重點是打造公司品牌,精力無暇在支付工具上面。在打造通暢的購物通道時利用市場已有工具自然是合理的方式。如今,小米羽翼已豐,已是4000人的體量,公司高速發展,品牌日益增強、團隊已很完善。這個時候來進軍支付領域時機成熟。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小米公司不排除通過購買第三方支付牌照快速切入支付市場。“小米的支付公司肯定先是服務小米科技,未來不排除布局在金山以及雷軍系(雷軍參與投資的企業被業內稱之為雷軍系)的一些企業,甚至也不排除雷軍把他發展成為獨立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可能性。”值得註意的是,在雷軍系的企業中,拉卡拉在支付行業中正發展的水生水起。作者劉思宇
個人微信:liusiyu99999(申請請說明職業信息)。建有超過200名互聯網金融企業家和超過100名媒體人的C・Lion精英匯,歡迎同行交流。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劉思余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