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的最大風險來自中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713
新興市場貨幣遭到慘烈拋售。近兩日來,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紛紛加息。但即使土耳其央行激進地加息425個基點,里拉的強勢也僅僅維持了半天;南非央行加息50個基點,但努力瞬間化為泡影,美元兌南非蘭特不跌反漲;俄羅斯盧布的匯率創歷史新低。與此同時,日元開始大漲,黃金一路向北。
不可否認的是,美聯儲縮減QE對新興市場的打擊是沈重的。里昂證券分析師Chris Wood表示,現實就是,只要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在上漲,新興市場就會承壓。
除此以外,新興市場的另一大風險則來自——中國。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主管Ruchir Sharma表示,中國是最大的風險。根據Sharma的觀察,之前經濟增速過快的國家,未來五年經濟增速會急速下滑。雖然中國基數很大,但也不會例外。
過去五年,中國平均每年經濟增速達9%。中國需求強勁,促進了其貿易夥伴的經濟增長,先是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受益,後是德國和日本受益。此外,中國大規模地進口自然資源和中間產品,航運業也從中受益。
過去幾個月,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引發了人們的擔心,現在人們的擔憂轉移到了中國影子銀行系統。摩根大通經濟學家們表示,隨著流動性收緊,中國銀行間利率上升,推高了借貸成本,外加經濟增速下滑,加劇了風險。許多監管者認為,中國不得不遏制影子銀行的活動。若中國讓一些機構破產,或允許大型機構發行的產品違約,後果很難預料。若監管機構打壓過於嚴厲,可能會引起市場恐慌。
中國試圖控制信貸過度增長,在流動性收緊的大環境下,銀行業的流動性也受到沖擊。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影子銀行的區別也在變得模糊。去年年底,流動性非常緊張。若要獲得新的貸款,借款方需先償還原有貸款。許多借款方不得不通過影子銀行借錢,償還原有債務,然後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借新債。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利率更低。
近來,中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讓海外借款人不要過快地用盡信貸額度。不幸的是,南美國家、亞洲、南非等國央行也紛紛加息,收緊信貸。
金融時報作者Henny Sender稱,新興市場風險在加大,與之相比,發達國家市場是顯得更好了呢,還是可能會受到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