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昊芝:做一家更像矽谷的公司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5/57387.html
陳昊芝在互聯網連續創業14年,曾參與創建卓越、愛卡、盛世收藏、譯言等網站。2010年,他偶入手機遊戲行業,取得迄今最大的成功,公司年營收接近10億元 過去14年,陳昊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一樣。 1998年,20歲的陳昊芝以個人網站作價入股雷軍的卓越網,遠未等到它成為“亞馬遜中國”即撤出,在聯眾公司短暫打工後創辦了網絡遊戲點卡銷售公司,並於2004年賣掉。接著,他相繼創建愛卡汽車網、SNS社區、譯言網及盛世收藏網,直至2009年年底與CocoaChina(一個蘋果開發者社區)建立者劉冠群相識成立觸控科技。 2011年1月,當來自波蘭的一款名叫《憤怒的小鳥》的遊戲風靡世界時,陳昊芝接受他的朋友吳剛(頑石互動CEO)的建議,坐在一個電玩城里,思考把面前的捕魚遊戲移植到手機上的前景。3個月後,“捕魚達人”上線,為陳昊芝帶來前所未有的名聲。 陳昊芝自稱喬布斯的信徒。“別人是學,我們是信,這很難,要求時刻保持對新技術、新市場和新人群的關註度。”而現在,失去喬布斯的蘋果對陳昊芝來說“越來越陌生了”。“比如這個new
iPad,按我們的理解,如果喬布斯在世,這種東西是不可能出來的:幾乎比iPad2重了三分之一。喬布斯去世兩年,蘋果有什麽真的能讓人震動的東西嗎?沒有。甚至低價蘋果手機也在傳聞中。它不是原來你理解中那個對質感、做工、性能、新技術苛求的那個公司了,已經是市場要什麽你出什麽了,那你還是蘋果嗎?”他相信企業的價值來自能給市場不斷提供效率或者提升效率的方法,就像當年的蘋果公司一樣。 雖然以遊戲起家,但觸控不是一家單純的遊戲開發公司。那不是陳昊芝想要的。“我們更像一家矽谷的公司。” 他以Facebook、Google、亞馬遜和蘋果為例。它們都是平臺型公司;都有自己的開發者生態;都是聯盟性的,比如Google的安卓系統是提供給所有硬件廠商的,是跨界聯盟;它們持續並購,但“幾乎都是並技術、並成長”,而非中國式的“並利潤、並產品”;它們都有自己的硬件。 陳昊芝認為,觸控正在朝著這一方向努力。觸控在第一階段做了《捕魚達人》,證明一款遊戲是可以在市場里生存的;第二階段,研發了開源遊戲引擎Cocos2d-X,現在中國收入最高的遊戲里70%是以Cocos2d-X為引擎開發的產品;第三階段觸控幫助國內的運營商拓展業務模式,不僅把中國產品拿到海外去,也把海外的產品帶到中國來,讓用戶通過平臺和品牌直接關註到產品,並在這里沈澱下他們的關系,提供技術付費和儲值,還有持續的遊戲。 陳昊芝喜歡使用“幸運”這個詞。它更大程度上是口頭禪,可以理解,當初對於作為公司爆發基礎的《捕魚達人》瞬間的巨大成功,一時找不到比“幸運”更簡潔有力的解釋。“我覺得有個類比是李想,汽車之家創始人,我跟他十幾年前認識,就做個人網站而言,他是我小弟。他是把一件事兒幹了十幾年,我是十幾年幹了很多事兒。” 在互聯網行業征戰了14年後,36歲的陳昊芝終於登上了手遊這趟高鐵,體驗到年營收即將接近10億元的高速。“像我和我合夥人這歲數,”陳昊芝說,“趕上這麽個機會不容易。”他的意思是不會輕易下車。而對於他所在的手遊行業,大致格局正在成形,車門關閉的鈴聲已經隱約響起。 根據陳昊芝的設想,觸控科技2014年的收入將達到20億元,凈利潤3億元。融資到C輪為止,“我們都沒有一份正經的PPT講我們是幹嘛的,在中國市場里面,理解我們很難。”很可能,陳昊芝也並不清楚這個公司的邊界何在。移動互聯網隨時可以帶來驚人的想象,他只是以遊戲做了開端。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劉建強、石海威  | 編輯:zhouxiaohong | 責編:周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