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成為上市公司董秘(28) 唐宋_元明清
http://xueqiu.com/1477305465/26210735第十章 VC、PE,天使?魔鬼?(續2)
3、企業應該和哪些投資機構牽手?
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企業家,吃飯間作沉思狀:
「別人要投我們,要不要讓他們進來?」。
按目前的形勢,千萬不要笑話別人吹牛,可能還真不是擺譜和吹牛,現在投資公司已經遍天下了,他也許真遇到了這樣的選擇難題。
有好事者總結出了不少牛段子,關於在引入風投的過程中的段子有史上「十大的企業謊言」和「十大的風投謊言」,看了讓人忍俊不禁。但笑過以後,細細回想,這正是反應了企業與投資者之間暗自揣摩的博弈,無利不起早,我想用你的錢度過公司發展的瓶頸期,你想儘可能安全的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
站在長遠發展角度來看,企業真正需要的只是投資資金嗎?那麼,企業應該選擇和什麼樣的投資機構牽手呢?
這是困擾很多企業的問題。要準確回答這一問題,可能只有神仙和你自己才能回答,因為你是什麼樣的企業,才可能和什麼樣的投資者走到一起,不然婚配出錯,會打一輩子的架,兩口子打架久了,再聚財的家庭也打成窮光蛋。雖是笑話,但從選擇合作夥伴的糾結程度上,每個企業都能看清楚這點,因為無法準確把握選擇的尺度,所以格外謹慎。
(1)選擇什麼樣的投資者,先用鏡子照照自己。
「最難認識的是自己」,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企業。有的企業在暫時成功面前得意忘形;有的企業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迷失了自己,錯過了偉大前的最後考驗。
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家企業,為一家生產小粒咖啡的企業,號稱可以生產媲美南美洲的優質咖啡豆,旗號來得相當大,故事寫得相當完美,並得到當地政府的極大支持。在其極盛時,眾多風投機構蜂擁而至。企業管理層後來在與各種跟風來的投資者接觸中,慢慢找到了「坐地起價」的感覺,越來越傲慢,對投資者拋來的橄欖枝也極盡了欲擒故縱之能事。再後來乾脆不接受風投們最基本的盡職調查要求,公開喊話:看你們誰出的價格高,就讓誰來投!2012年初,隨著市場萎縮和經濟下行,出口受阻,加之政府對其扶持停止,企業立即舉步維艱、難以為繼。因為錯過了最佳引資期和惡劣的市場印象,再也無人問津。
只想用編織故事來玩弄市場的企業,最終會被自己所玩弄。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企業所處的行業劣勢和自身短板,這樣才能知道自己企業真正需要什麼樣的資源來彌補,也就能清楚,我究竟需要和什麼樣的投資機構牽手,實業與資本形成合力,為企業長久發展注入動力。
如果企業已經到了能夠吸到一些投資機構注意的階段,必然有其獨特價值所在,但此時一定並非完美,真正完美的企業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投資增值的空間。所以有的企業只是因為暫時缺少現金流、有的企業缺少穩定客戶、有的企業對環境和行業依賴過大。總之,有打磨潛質,發展期的企業才有可以提升和成長的空間。
缺陷也是一種美麗,每個有成長空間的企業都有其獨特的缺陷,而每一類缺陷總有一類投資機構風格和市場資金能夠將其彌補,與你契合。但不能認識自己,談何找到好的投資人呢?
(2)選擇什麼樣的投資者,先弄清楚企業未來將走向哪裡。
如果說企業認識自己現狀很難,那麼清晰知道自己將要走向何方更是難上加難。可能很多人不同意這一觀點,說我太小看企業的能力了,不是每個企業自創立起不斷再確立自己的戰略嗎?是的,但又有幾家企業創立那天樹立的目標,就是他最後想要的目標呢?誰也無法否認自己曾經無數次修正過企業的發展目標,甚至是屢次顛覆。
如果你還沒有真正想明白自己企業的終極奮鬥目標,那麼請慎重對待將股本向外部機構開放的態度。因為一時之需,引入沒有耐性和時間伴隨你尋找目標的投資者,最終他們會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本人曾經和一家專業經營堅果食品連鎖的企業有過合作,當時企業所有產品全部來源於貼牌(OEM),後來經過精巧的營銷策劃,其連鎖門店迅速的出現在大街小巷,形成了較好的區域市場口碑。為了連鎖門店擴張需要,後來引入一家戰略投資者。經過新鮮注入的資金,企業如虎添翼,門店業務進一步擴張。也正在此時,問題隨之伴隨短暫的成功也出現了,企業將定位於門店擴張的渠道經營的戰略進行了調整。因為企業慢慢發現自身經營的產品無法控制源頭,質量無法控制,門店擴張越快,越受制於前端生產商的制約,於是企業試圖將業務鏈向前延伸,涉足前端堅果產品的生產。但外部投資者卻有不同看法,認為只要銷售渠道只要足夠廣,就可以什麼都可以銷售,不僅僅定位於堅果類較為單一品種經營,所以認為應該擴大經營品種,而不是將產業鏈向前延伸,應繼續堅持「輕資產」結構的渠道建設。因此曾經一團和氣的股東們漸漸出現了裂隙,後來演變得相互不信任並愈演愈烈,長達一年的內耗讓企業筋疲力盡,業務陷於停頓,至今再難見到其身影,讓人不甚唏噓。
正所謂成也投資、敗也投資,這就是引入了戰略上不能最終與自己走在同一道路上的投資者造成的後患。所以最好要有足夠預見性,規劃好未來的目標,找到目標一致的投資人,伴自己同行,即使有風雨也會一路歡歌。
(3)在中國,真正的天使投資是親人朋友。
說起天使投資,便肅然起敬;說起硅谷,也肅然起敬,有夢想有激情,因為有完善的天使投資體制,成就了一個個傳奇。但很遺憾,國內大批創業者們在最艱難的創業期時,卻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比起有完善投資體系的他國創業者,他們來得格外艱辛。
在那些成功創業企業家的回憶錄中,很少能夠看到中國天使投資者們的身影。當然現在在傳奇集中發生地的網絡領域內,活躍中一批天使投資掘金者,但這只是特定行業和特定階段的產物,並不代表我國的天使投資體系化的成熟。
前幾天在CCTV2中無意中翻看到一個節目,介紹了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背著家人以出差為名,去東北學習梅花鹿繁育技術,後將東北梅花鹿養殖南遷引入浙江麗水山區進行試驗,千里迢迢趕著30頭梅花鹿回家老家,結果被傳統意識濃厚的老父親劈頭蓋臉的一頓痛罵,辛辛苦苦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畢業放著好好的工作不要,偏要回家來養梅花鹿。在其得不到任何幫助的時候,還是罵他不爭氣的老父親拿出所有積蓄支持他建立了一個試養場。當然後來的結果肯定是皆大歡喜,東北的梅花鹿不但引種成功,還建立年淨收入100多萬元的養殖場,並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對梅花鹿附屬產品進入深加工,成為帶動一方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
不是每個創業故事都能如此讓人歡欣,有更多滿懷激情創業的人走得頭破血流,也沒能成功而得到傳揚。但那些能夠展現在大眾面前的成功者背後,都有一個類似前述故事中「老父親」的角色,他們才是中國天使投資人的主力軍。不知話至此,是該哭還是該笑,中國經濟領域期待真正的天使投資者的大批湧現。
在電影《中國合夥人》中,被學校開除的教員成東青以家教開始創業時,那時有誰關注過他呢?第一個天使投資者投資人就是死黨王陽和後來美國失意的孟曉駿,最後成就了「新夢想」的英語培訓王國。
反觀現今投資領域,浮躁的投資環境,還很難催生出天使投資人出現的沃土。完善的天使投資體系建立,遠不是簡單的投資領域的投資理念變革的問題,夾著筆記本滿天飛的投資人,可能最想做的也是想成為「完美的天使投資人」,都想成為Yahoo、Google、Facebook、Twitter背後那些天使投資人一樣,成就偉大的企業,也成就巨額財富的奇蹟。
今天中國那些所謂的天使投資人們,天天在各種創意選秀中指點江山,表面為一個創意和產品血拼出價,真的是天使投資嗎?當今國內一個今天號稱最成功的天使投資人,最後成了自己投資產品的操盤手,這是天使投資嗎?他們只不過只是在投資自己、只相信自己而已,雖然獲得了巨大成功,但不能說他就是天使投資人。
所以,不論成功也好,失敗也好,至少現階段,我們最好的天使投資人就是我們的親人和朋友,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也許他們沒有用錢來投,但他們一定會用支持我們的心和愛在進行天使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