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閱讀】再富,也不可富孩子(4)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476

同訂消費理財底線

前些日子,荃灣發生了一宗駭人聽聞的倫常慘案。一名父母及街坊眼中的「乖乖仔」,突然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狂性大發,用菜刀砍死睡夢中的母親和年僅十二歲的胞妹,實在令人震驚和惋惜。據報導,疑凶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父親對兒子的內心感受實在瞭解不多。這或多或少反映了現今父母與步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所面對的窘境——彼此在價值觀和溝通上存在差異。

許多父母跟青春期的孩子經常產生摩擦,導火線之一往往是與金錢消費有關。最令父母困擾的是,子女唯一願意溝通的時刻就是向家人要錢消費的時候。

子女踏入初中後,一般會開始爭取使用金錢的主導權,往往自信有能力安排消費模式,不用凡事向父母交代。再者,朋友間相互影響,追逐名牌的心態令不少年輕人掉入消費陷阱而不自知。若父母未能及時察覺,老是嚴詞拒絕或嚴格監管,只會弄巧成拙,除了會導致家庭不和睦之外,還會迫使部分孩子想盡方法自行賺錢,以滿足慾望。

面對叛逆期孩子所帶來的消費問題,家長並非完全被動與無助,以下是我的一點愚見,與大家一同分享:為人父母的,普遍都是「愛之深責之切」,看見孩子有偏差行為就會嚴詞責備,這種激烈反應往往是直接破壞親子關係的「元兇」。我認為父母首先要明白這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成年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也曾反叛過,過分焦慮或反應過激只會破壞彼此間的互信基礎。

一同訂立底線

對於一些涉及金錢消費的爭論,我建議父母不妨在消費前與孩子一同訂立一些指導原則和消費底線。例如,不少孩子都有經常換手機的習慣,目的可能只是為了趕時髦,或經受不住朋友間的壓力。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協議好,例如每更換一款手機便必須用滿一年或以上,又或要求年長的孩子承擔部分手機費用和資費支出,這都有助於他們降低換手機的頻率。父母要保持平常心,要講道理,切勿以高壓手段對待孩子。

隨著孩子日漸長大,他們有時會有意無意地挑戰父母的權威,甚至刻意和父母對著干;無論如何,父母必須放棄「硬碰硬」,同時控制情緒,並尊重孩子發表意見的權利。當然,有時父母也要堅守原則,學會拖延滿足甚至拒絕孩子的要求,特別是涉及一些物質享受的要求。

誠然,不少家長的通病是在向孩子說「不」的同時,並沒有給予任何理由和原因。日積月累,當孩子一旦遇上生活難題或財政困難時,他們便會感覺與父母溝通是非常沒趣及沒有建設性的,因為父母不會聆聽他們說話,最終答案也只有一個「不」字,結果他們逐漸傾向自行解決問題,有時用錯方法也不一定。

收放自如 抓大放小

孩子的成長需要在實踐中積累失敗的經驗,父母不宜過度干預,在一些小事上更應以開放的態度鼓勵孩子自行做出決定,即使孩子會犯錯或失敗,也應該讓他們自行承擔後果。當然,在一些重要的大事上,父母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提醒。至於在金錢消費這一重要議題上,父母更不能逃避,應主動與子女溝通,並適當地放手讓他們去選擇合適的消費模式。

倘若你的孩子還沒進入青春期,你仍有時間去做一些準備工作,還有時間來塑造孩子的性情。經驗告訴我們,一些自幼受到正確價值觀熏陶的孩子,他們在青春期所引發的問題也相對較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