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精益融資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4000790
因為調研一家企業,前幾天晚上約了一位業內朋友諮詢。

一番寒暄之後,他就問我準備投多少錢給這家公司,我說最多1000萬吧,「那怎麼成啊?我的公司就是因為資金不夠才死的。」

朋友的公司在業內小有名氣,他本人也是這一行的專家,但今年上半年,他的公司關門了。

「那投資方總共給你到位了多少資金?」1000萬!

天哪!這哪是創業,分明就是國有企業的做派啊。

幾年前,我這位朋友發現了一個商業機會,就拿著商業計劃書找投資,幾經周折,找到一家大型的民企,承諾投資1個億,分期到位。

第一期投資到位後,項目開始上馬,經過兩年的發展迅速成為行業裡建立了知名度。因為當初規劃項目時,就是計劃投資1個億,所以項目一直在鋪市場規模沒有考慮收入。去年那家民企資金鏈出現問題,旗下二十多家子公司受到牽連,民企老總也不知所向。朋友的公司立即面臨現金流問題,趕緊開始收費,但已經來不及了。我問他怎麼不對外融資啊,他說他只有很少的股份,母公司老總失蹤,沒法決策融資。最後只好解散公司。

這個案例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1000萬資金對一個初創項目絕對是不小的額度了,照理足以讓項目滾動起來,如果不是因為商業模式先天有缺陷,那就是創業者本身的能力有問題。我很反感創業者的兩種傾向,一種是只要有錢我就可以怎樣怎樣,第二種是把項目失敗的原因都歸咎為資金歸咎於投資方,錢的作用真要是這麼大,要創業者幹嘛,投資人自己找幾個人做不就行了?

第二個問題是,很多創業者一開始只要有機會實施項目即可,根本無暇顧及後續的問題,什麼股份比例、公司架構統統放下不管,一旦項目起來,各種各樣的矛盾也就出現了,很多項目常常不是死在運營上,而是死在內部紛爭上。

這讓我想起幾週前聊的另一個項目,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這個項目在商業模式上有些亮點,創業者也比較有激情,但項目還比較早期,商業模式和團隊還在完善中。但創業者一開口就說要融500萬美金,動不動就拿某某項目的融資金額比。姑且不說媒體報導的融資金額大多有水分,就說項目和團隊本身也有很大區別。很多明星項目一開始就能拿到好的估值,那是因為創業者和團隊的能力已經被認可。雷軍做小米手機,投資人只需要問一個問題,那是可以同日而語的嗎? 如果你的能力不能被完全證明,為什麼不可以設置更為精細的階段性目標呢,逐步實現,逐步證明,投資之所以要分為天使、VC、PE,A輪B輪,就說明投資人對項目的認可和風險偏好是迭代遞進的。你一開口就是500萬美金1000萬美金的,真把天朝當美國啊。

早期創業融資還有一種現象。項目不錯,團隊也很強。與創業者溝通後,雙方都認為投入資金後,項目可以更快發展。但創業者會認為,我目前經營還好,不投入資金我也能生存。如果現在融資估值上會很吃虧,再發展一年後,我可以提高估值。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不盡然。首先,你可能會錯失快速發展的最佳時機;其次,在這期間你的抗風險能力不夠,可能自已出問題或被人幹掉。最後,引入投資從來就不存在虧不虧的問題,你要評估的是這次融資能不能讓你提前實現目標,能不能給你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在項目成功之前,股份代表的價值都還只是虛擬的,這次雖然出讓一點股份,但一年後再融資的估值會更高,你個人的股份作價其實是上升很多的。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創業者沒有正確認識融資。他們要麼自己在那裡想當然,要麼就上網查點信息就信以為真。

這裡我們從公司經營戰略的角度談談融資的精益化。

1、設定階段融資目標。在同投資人談融資時,不能一上來就說我幾年內整個項目準備投入多少多少,準備做成多麼偉大的事。我拿阿里舉例,馬云一開始就知道做到今天總共需要多少投資嗎?況且他現在還需要不斷的融資做大,也不知未來總共會投入多少,至少他還要去上市融資。正常的融資應該要有遠期目標,更需要制定近期的發展規劃。為了達到近期規劃,需要用到的錢是可以分步預算的。企業每發展一個階段,目標和定位都會發生變化,需要的資金都需要再設定。因此要規劃好本次融資的錢是用來做什麼,能用多久,準備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樣對投資人比較有吸引力。

2、融資要小步快走。小步,是說融資不要想一次到位。就拿紅人老羅來說,他想做手機,但上億的資金誰敢投他?最後聽從朋友建議,先融1000萬,幹了一年搞出「錘子ROM」證明自己。從「錘子「的產品和影響力來看,我相信老羅在手機上還是會有所作為的,至少聽說他最近融到第二筆錢了。快走,是說要抓住時間窗口。你的項目可能暫時技術領先,或者比別人早切入市場。但在信息如此發達、競爭如此激勵的當今,這個優勢只會是暫時的,你需要不斷擴大優勢。其次市場是有時間節點的,你今天再去做柯達、再去做阿里巴巴、再去做微博,還行嗎?你應該在合適的時機快速建立自己的優勢,完成原始積累。當然對許多早期企業來說,風險投資的認可和資金投入對引進人才和團隊信心也絕對可以起很大作用。

3、早期項目估值是雙方談出來的。早期項目估值沒有一個標準的計算公式,更多是雙方談出來的。我們一般是通過在與創業者共同制定戰略規劃的過程中彼此瞭解。首先是瞭解項目的商業邏輯與近幾年發展的計劃,其次是認證可行性以及達到計劃需要的條件,最後看項目團隊的目前情況與所需條件的差距。在整個過程中主要還是看項目的想像空間、以及團隊是否適合這樣的商業模式。不同的投資機構對項目和團隊的認識不一樣,最後的估值也會有所相差。創業者也不能只看估值,畢竟投資不是市場裡商品買賣,還要看雙方的認可度以及以後的服務能力。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迭代開發與精益創業》,受到很多朋友關注。這篇文章也是有感而發,精益創業的命題很大,項目開發、產品運營需要用到精益創業的理念,融資也同樣需要迭代遞進、精益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