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籃球比賽對股票交易的啟示 黃祖斌
http://xueqiu.com/9386038954/23894869本文的主要觀點還是鼓吹提高勝率的股票交易策略。進入股市就是為了不勞而獲地得到股票買賣差價的收益,所以價值投資者不具有高人一等的資格,而股票交易者,只要能取得長期穩定跑贏大盤的業績,同樣是一種成功。
能持續、準確地預測股市,或是具體股票的漲跌,很快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事實上,股市不存在這樣的人。
說到這裡,想起一個八卦新聞。2008年,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消息來源稱,一名叫安德魯·卡爾森的44歲男子是在創造一系列的股市投資奇蹟後於近日被逮捕的。這個人接連投資多只股票,這些股票總是在他購買後不久就開始大漲,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卡爾森126次購買股票,至少贏利數千萬美元。後來,相關部門發現卡爾森投入股市的第一筆資金僅800美元,他的異常成功引起了調查人員的注意,他們相信,卡爾森的驚人成功肯定與事先非法獲得的證券內幕消息有關。
當調查人員將卡爾森逮捕訊問時,他們得到了一個讓他們瞠目結舌的回答,卡爾森宣稱自己是一名來自兩百多年後的「未來世界」的人,那個時代的人們都熟知21世紀初的美國股市行情,任何一個懂點股票常識的人回到21世紀,都能通過炒股發一筆大財。在一盤錄像帶中,卡爾森供認:「那是一個無法抵抗的巨大誘惑,我曾計劃讓我的投資顯得更『自然』一些,譬如在這只股票上虧一點,在那隻股票上再虧一點,使我的投資不至於顯得太順利,可沒想到我還是被逮住了。」卡爾森還稱願意洩露一些「歷史性的事實」來換取自己的釋放,譬如洩露「拉登的下落」或治癒艾滋病的方法等。他稱自己唯一一個願望就是允許他乘坐自己的「時間機器」返回未來,那些在21世紀賺來的錢他可以統統不要。不過,當調查人員訊問所謂的「時間機器」的下落時,卡爾森卻拒絕透露,聲稱擔心這項科技成果會落入「錯誤的人的手裡」。
既然股市和具體股票漲跌是很難預測的,這樣,如果有一些策略能提高買入股票的正確率,這種策略就非常有價值。
一些策略雖然簡單,卻能起到股市中正確預測一樣的功效。很多人熟悉的就是基金定投。基金定投非常簡單,不過我看過很多人對這個東西的想法,發現100個學士學歷的人,未必有2個人真正搞清楚基金定投的優勢是什麼。其實不光是基金定投,很多很多的人,一到理財這個事情上,智商就顯著下降。基金定投最大的優勢是能降低加權平均成本。假設每月買入200元基金,基金在2次買入的淨值分別是1、2,則兩個月分別買進了200和100份基金,當基金淨值達到1.4時,雖然低於算術平均價格1.5,但400元投資已經增值至420元。股市波動幅度越大,基金定投越能降低加權平均成本。從2007年5000點時堅持基金定投的人,不少人現在是賺錢的。而股票投資,哪怕是老練的價值投資者,也很難避免虧損。
股票交易賺錢比較關鍵的是勝率,即買入後一段時間後上漲的概率是否大於下跌的概率。股票股市千變萬化,投資人一致看好的股票,可能快速下跌一半。比如不久前的蘋果,還有美國當年的安然公司。有些公司甚至是躺著中槍。比如當年的運通公司,還有前兩年經營正常但遭渾水公司無端造謠的中國公司。
這裡想到足球比賽和籃球比賽,這兩種比賽對如何提高股票交易的勝率是比較有啟發的。
說到男子足球,巴西是全世界公認的強隊。巴西隊每次世界盃都能進決賽圈,不像中國隊,因為運氣好才能混進去一次。巴西隊好像沒有任何一次小組賽就被淘汰。但巴西隊也只得了5次世界盃。其中1970年代後,有20多年沒有奪冠。這是為什麼?
足球比賽公認的一個現象就是「足球是圓的」。足球是勝守難攻的比賽,如果弱隊一方進球後集中防守,則強勝可能反而輸球。1960年代的一次世界盃就是這樣。當時的朝鮮隊小組賽前幾場表現很差,最後一場對陣強隊意大利,以為肯定完蛋,提前退了旅館。結果最後一場靠頑強防守1:0勝出出線。因退了旅館,只能住在教堂裡。在淘汰賽中,一開始還以3:0領先葡萄隊。在世界盃首場比賽中,上屆冠軍的阿根延、法國,都曾輸球。
正因為足球易守難攻,偶然性因素太多(裁判因素,主客場因素,關鍵球員的表現等),所以只要是淘汰賽,最後的冠軍有很大的懸念。
但有一種足球比賽,懸念就不大。那就是職業聯賽。聯賽中,強隊的優勢通過較多的比賽得以穩定地體現,則最終的積分榜,一般就是賽季開始前的普遍預期的球隊。本賽季各國的聯賽冠軍,巴塞羅拉隊、曼聯隊、拜仁慕尼黑隊等,都是強隊。
再看籃球比賽,不論是聯賽,季後賽,還是大賽,弱隊勝強隊,概率都比較小。因為籃球易攻難守,強隊在比賽中始終擁有優勢,弱隊就很難勝出。
綜上,體育比賽中,如果強隊的優勢能穩定地表現出來,則強隊勝出的概率就大得多。相反,如果偶然性因此較多,則強隊勝出的概率就小一些。
這樣,在股票交易中,如果有一個有效的交易策略,不管是買入價值明顯低於價格的價值投資法,還是通過一些技術分析的辦法來進行短線交易,分散投資都能明顯提高交易的勝率。就比如專門買入一些因行業醜聞、重大的利空等陷入困境的一些公司的股票這一種交易策略,假如滿倉、平均買入兩隻股票,萬一碰上雷曼這樣的公司,則很快就要面臨40%甚至更多的損失。如果買進20只這樣的股票,則即使其中一家上市公司崩潰了,對賬戶整體也不會造成較大的損失。
這裡還想起一個類似的軍事策略。在二戰時,德國的潛艇在大西洋一度非常厲害,擊沉了很多英國商船。後來盟軍接受了一個數學家的建議,商船不再零散航行,而是分批出行,並派軍艦護航。這樣相對於商船零散地出航,德國潛艇在海上碰上商船的概率就大大地下降了,即使碰得上,也因為有較多的軍艦護航,也沒有多少可乘之機。
集中投資是不是就一定不如分散投資?不好說,除非能把一個公司吃得非常透。看看最近中業興能對康美藥業的一些公開質疑的報導,就會發現這個公司真是個奇葩,但離奇的是股價居然沒有崩潰。再看看前兩年的重慶啤酒,居然過了近十年後才崩潰。
正因為以上的原因,目前我個人賬戶的股票,在60只以上。看得過來嗎?習慣了就好。毛澤東一開始也只指揮1個團的兵力。
修改於05-20 08:24來自
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