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要經營一家超市,前面有沃爾瑪,物美擋路,你會怎麼做?做不了大象,就做螞蟻;做不成「大而全」就專注自己的「少而精」;做不了加法,就做減法。唐山永和超市就是這麼一家獨具個性的企業,憑藉對市場準確的把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來看看她的成長故事吧。
講述零售大王阿爾迪如何戰勝沃爾瑪的《只放一隻羊——零售大王阿爾迪戰勝沃爾瑪的11大秘密》一書,永和超市總經理李勇和逐字逐句地讀了三遍。他告訴記者:「除了《三國演義》一類的通俗小說,別的書我還很少下這麼大力氣多遍研讀過。」
實地考察過阿爾迪、充分領悟阿爾迪精髓的李勇和,堅持「做減法」,在經營實踐中只做小店,壓縮單品數;他也不斷摸索創新,圍繞「社區廚房」做文章,不足100平方米的社區小店大膽定位為生鮮加強型的便利店,把永和超市打造成為社區居民的「庫房」和「餐廳」。
唐山永和超市:只放一隻羊
「阿爾迪」模式啟示錄
是放一群羊,還是只放一隻羊?是大而全的沃爾瑪模式,還是少而精的阿爾迪模式?唐山市永和超市給出了答案:
33家店,單店不超過1200種單品,生鮮銷售佔比70%,4000平方米的總營業面積,永和超市創造了年銷售額近2億元的業績。
從一家熟食店起家的永和超市,憑藉「少即是多」的簡單戰略和生鮮加強型的社區便利店定位,出奇制勝,成就非凡。
給自己一個定位
「阿爾迪」模式之一:本來事情是很簡單的,就是自我理解和顧客至上。目標就是為顧客而做,為了顧客的方便而做。什麼是核心呢?——「為什麼大家要來買我的產品?」——《只放一隻羊》高達70%的生鮮銷售佔比,這與永和超市「圍繞社區居民的一日三餐做文章,做生鮮加強型的便利店」的市場定位分不開的。
「老百姓可以不買車,不買彩電,甚至可以不買新衣服,但絕對離不開一日三餐。」把超市做成老百姓的「庫房」和「餐廳」的思路產生了。
除了重視傳統的蔬果類商品,永和超市還注重深加工,成立加工廠加工饅頭、糕點、包子、餡餅等熟食,滿足消費者廚房的一站式購物需求。
即使小到六七十平方米的店,永和也都把生鮮做到了70%以上,對於便利店業態來說,這是很難想像的。
「社區便利店不需要那麼大。」李勇和說,做最貼近百姓的社區店,80至150平方米足夠了。」高度重視生鮮的永和超市,平均每家店年銷售額450萬元左右,而同樣面積的傳統便利店,平均年銷售額只在120萬左右。
李勇和告訴記者,一家到永和超市考察的企業,2萬5千平方米的營業面積,一天只賣4萬多元的蔬菜;而永和超市在豐潤區的27家店,營業面積只有3500平方米,一天能賣5萬多元。能否把生鮮做好的效果一對比就顯現出來。
商品加減法
「阿爾迪」模式之二:在選擇經營範圍的問題上,我們已經做到了很多商品根本不予考慮。排除這些商品所考慮的原因是:1.營業額的增長速度;2.商品的銷售速度。——《只放一隻羊》
從2002年開第一家熟食店起,永和超市一直在增加單品數——在專賣熟食期間,有的顧客前來問有沒有醬油,有的問有沒有雞蛋……李勇和想,既然有人問,就一定有市場。
於是永和超市不斷擴充商品種類,從調味品到捲紙,再到盆子、菜刀等等。幾年下來,一家100來平方米的小店竟然達到了3000多個單品。「小店逐漸飽和了,到最後都擺不開了。」李勇和說,有時連自己都不知道商品具體放到哪裡了。
但到了2005年後再新開店,李勇和就在一直盤算著去做做「減法」。
李勇和反思:是不是商品品類越多越招引顧客,銷售額就越高?滿足顧客所有需求的理念是否一定是正確的?上萬平方米的大賣場敢保證要啥有啥嗎?
阿爾迪「與其太多,不如少些」的經營原則深深觸動到了李勇和。秉承這種原則的阿爾迪在出售商品時,「每種商品只提供一種選擇,這樣顧客便可更快地作出決定,他們只需選擇買或者不買」。在李勇和看來,便利店應該有新的內涵。
「社區便利店除了在距離上離顧客近外,應該還有新的定義。」李勇和認為,加快消費者作出選擇,減少顧客挑選商品的困擾,縮短交易時間,也是一種便利,是便利店的另外一種定義。
比如罐頭,有不同的品牌,每個品牌又有250克、500克、750克等不同的規格。如果全部都上架銷售的話,一是店內空間不允許,二是也不利於消費者快速做出選擇。李勇和決定,上架銷售商品只選用一線品牌的,並且只選取顧客消費頻次最高的一到兩種規格。
而有些超市,比如醬油就選取十多種品牌,每種品牌又有好幾種不同的規格和口味,這樣下來,光醬油這種商品就能達到幾十上百個單品,在李勇和看來,這對便利超市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在單品數大幅消減的情況下,銷售額還能大幅提升,如何篩選商品就至關重要。「日常生活消費品包括的範圍太廣了,不能重複使用的一次性消耗品才更有價值。」李勇和強調。
李勇和舉例,一把菜刀幾乎能用一輩子,不鏽鋼臉盆能用10年。「這些商品即使毛利再高,永和也不銷售。」李勇和說,「商品的選取,不在於客單價的高低,只要是耐用品,即使10元進的貨以100元銷售我們也不會選擇。」
但像衛生紙、廚房用紙、保鮮膜、牙膏等不能重複使用的周轉快的消耗品,即使客單價再低,也是永和超市優先考慮的。
這樣,「永和超市的商品周轉速度一般五六天為一個週期,供貨商每個月至少送四次貨。」周轉週期短,走量就大,銷售額大幅提高也就不足為奇了。另外周轉快,商品佔用資金少,現金流也就越滾越大。
從2005年7月3日開第二家店,李勇和一直在做減法,單品總數由之前的3000種最後穩定在1200種左右,有些七八十平方米的店壓縮到不足900種單品。
令人意外的是,單品數降了一半多,銷售額竟然大幅提升。2006年,是「做減法」後的第一年,永和超市真正實現了全面盈利。
掙合理的錢
「阿爾迪」模式之三:在遵循較少經營門類這一原則的同時,一直遵循著低價原則。既然我們不能為顧客提供多種選擇,那我們起碼要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堅持比別人低的價格出售商品。當購進價格下降時,就算我們還沒有買進新一批的商品,也會立刻下調現有商品的出售價格。我們的觀點是:進攻比防守更有力。—-《只放一隻羊》
與其挖空心思提高利潤,不如努力讓顧客更滿意。
企業賺錢越多,顧客損失就越多;如果企業只想著如何提高毛利,不替消費者省錢,從長遠來說,對企業不是什麼好事。
基於以上認識,李勇和提出「來永和超市,讓您省得更多」的口號,並切實貫徹落實。「很多企業在摳成本、毛利率,但我們是在往『下』走。」在李勇和看來,與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過多關注購物的環境和服務不同,縣級市場的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更敏感;如果抓住了「價格」,就抓住了顧客的心。
比如豬肉,大超市的毛利率一般為16到18個點,而永和超市卻把毛利率從以前12個點降到了9個點。「一般的傳統便利店有30%的毛利率,但一天銷售額在3000元左右,利潤為900元;我們雖然只要15%的毛利率,但我們每天銷售在1萬元以上,利潤至少1500元。」李勇和說,「我們的毛利率低是低了,但算下來我們的利潤更高。」
「做商品其實就是做口碑」。在促銷上,永和超市拿出最好的商品以最低的價格來做活動。李勇和認為,促銷商品受眾面變廣,企業就要拿出超出顧客期望值的「品質」和「價格」來打動消費者,而不是以次充好、自欺欺人。
「如果促銷做得到位,雖然單品毛利率下去了,但促銷活動帶來的關聯產品的銷售,會把毛利率拉上去,最後毛利率一點都不低。」李勇和說。
■ 成功心得
節儉、堅持,永遠不會過時
「我有時能呆在書房,一個人就這樣靜坐著,喝一下午茶。」行事低調、生活樸素的李勇和,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在書房內品茶、讀書,一輛十萬元左右的車他開了好多年。
永和超市的節儉和成本把控意識不僅體現在具體的行為指南里,還體現在堅持不斷地努力避免所有不必要的成本上。
超市內所用的貨架,都是永和超市自己買材料加工製作的。神奇的是,33家門店都沒用POS機。 「我們現在這個規模,不用POS機對我們的經營管理沒用什麼大礙,並且能最大節約成本。」李勇和認為,信息化建設是趨勢,但不應盲目,應當符合企業實際情況。
「傳統便利店的商品結構好做,誰都可以做。」李勇和說,賣飲品省事,休閒食品毛利高,賺錢快,但業績就是提不上去。生鮮走量大,聚客能力高,但一想到做生鮮,就說損耗高,扔的還沒賣的多,不做了;自主加工的熟食成本更低,更賺錢,但一想到做糕點、饅頭,還得考慮食品安全等問題,覺得更麻煩,又不做了。」
「只知道這樣做效果好,但知難而退,不能堅持做下去,企業又有什麼能讓自己延續持久?」李勇和說。
(中國商報·超市週刊 實習記者 張衡)
■ 專家點評
一個理念 三招功夫
德國零售大王阿爾迪,本人沒有去過,但關於阿爾迪戰勝沃爾瑪的傳奇故事沒少聽說,在業界成為了一個「神話」。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與經營理念,在時下很是流行,但能把握其真諦、學到其精髓者不多,學以致用、取得佳績者更是鳳毛麟角。
唐山永和超市能夠以阿爾迪「只放一隻羊」的經營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摸索和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理念,走出了一條源於「阿爾迪」,而又超脫於「阿爾迪」的特色經營之路,並取得了成功的佳績,實在難能可貴。
解讀永和超市,本人認為「永和模式」不一定適合所有類型的超市,但有這樣三個方面卻是值得同行深思和借鑑。
一是,精準、務實的業態定位是超市經營之根本。永和超市圍繞「社區廚房」把文章做足,其經營品項全部圍繞百姓廚房用品下功夫,以百姓廚房消費需求為導向,目的明確、思路清晰,這是確定門店經營結構和商品結構的基石。
二是,注重單品貢獻度、強調商品的庫存周轉速度是提高門店獲利能力的有效手段。由於店面規模的侷限,不可能做到商品的「多而全」,那麼就在「少而精」上下功夫,研究百姓購物習慣,在一個品類中只經營部分快銷單品、老百姓需求強烈的單品,這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商品管理方法。
三是,堅持低價策略,仍然是現階段重要的競爭手段。按照標準便利店的運作模式,低價策略是個硬傷,是制約便利店盈利的最大障礙。但永和經驗告訴了我們,便利店也可低價銷售,但關鍵要在銷量上下功夫,低毛利率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銷量。
當然,阿爾迪有阿爾迪的成功經驗,永和有永和的經營特色,不能照搬,不能簡單模仿。
永和超市用實踐詮釋了便民店的經營法則,那就是要根據自身企業特點,準確把握所處商圈內消費者的需求,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在研究品類組合的基礎上,更深層次的研究單品貢獻度,靜下心來做業務,「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小店同樣可以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