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從The Daily之死談「雜誌應用為什麼爛」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13422.html
聞集團發佈 The Daily 的訃告之後,各大媒體似乎將The Daily 的葬禮開成了一個大Party,你可以在各大新聞巨頭與社交網站上看到The Daily的身影。

總的說來,The Daily無疑被媒體過分解讀了。而新聞集團,其實也已經非常簡單明了的,道出了關閉The Daily的原因:「沒能快速找到足夠大的用戶群,以保持可持續發展。」

砍掉一個項目,對於普通的公司,甚至是對蘋果來說,也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只是,The Daily自打出刊起,就被打上了iPad上第一款電子雜誌的烙印,得到這麼多的關注也有一定道理。再說了,傳媒行業向來就喜歡拿自己的行業開涮,更別說像The Daily這種「有背景」的雜誌了,可不得好好的熱鬧一回。

甭管The Daily怎麼死的,單從App上講,這絕對是個沒有主見的爛應用。 可能你早已看過太多這方面的報導,又或者,你甚至知道The Daily的爹媽其實是喬布斯與默多克,這都沒關係, Techcrunch 明星作者 MG Siegler 最近發文《雜誌應用怎麼就這麼爛》,文章裡,他以獨特的視角、辛辣的行文風格,對現下的平板雜誌應用進行了吐槽,保證會讓你眼前一亮:

好吧,The Daily 掛了。在它短暫的生命裡,並非總是充滿歡樂。如果所有人都知道這貨一年的運營成本是2500萬美元,你也不難推斷出他最終會掛掉。往高了說,事情很簡單:就是經濟效益不好。

而因為傳媒行業向來最喜歡拿自己行業開涮,所以你已經能找到關於The Daily停刊的各種分析和背後的故事了。這波吐槽殃及的對象五花八門,據不完全統計有: 新聞集團、默多克、蘋果、喬布斯、Eddy Cue、iPad、互聯網、本地代碼、Newsstand、平板電腦……款式多樣,歡迎親們隨意挑選….

而像往常一樣,當事情牽扯到蘋果的時候,著名果粉John Gruber便會撰文,他以極簡的風格,給出了最接近停刊本質的闡釋: 「don't suck 」 和「start small」 。如果你不想讓你基於平板的出版物掛掉的話,這兩句話最好貼在你的牆上。

但是我依然覺得,有幾件事情,還是非常值得吐槽,尤其針對整個Magazine 和 newspaper Apps 目前的狀況來說。如果將The Daily 與 Instapaper 創始人 Marco Arment's 自推的雜誌 The Magazine對比起來,回頭再看The Daily這檔事兒,其實原因異常明顯。

首先,如果你的出版物超了100MB,趕緊扔掉吧。你已經出局了。

老實說,當雜誌頭一次出現在iPad上的時候,其實我是抱有一定幻想的。作為一名自打年輕時,就是一名雜誌愛好者的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在iPad上看雜誌究竟是個什麼樣兒。然而很不幸,這些App都需要你全部下載完了之後才能看。更要命的是,一刊通常都在500 MB – 700MB之間。

我原本以為只要給他們點時間,慢慢來,他們是會做出改進的,不想,一晃兩年過去了,還是那個尿性。

說這很荒謬,那就太客氣了,因此,我想加個程度副詞「TMD」來強調一下。是的,真「TMD」荒謬。

就算那些app現在都被整合在了Newsstand app裡, 他們還是一如既往的臃腫,一些居然還越做越差。Newsstand 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想幫助你開放後台下載,來節省用戶時間,但是,目前很少有出版物能夠有利用上這一點,有些刊物,乾脆就不能後台下載,充滿屎意。

那麼,為什麼這些出版物都這麼大呢?因為大部分的出版物根本就是直接將紙質版的內容直接轉到了電子版上,如你所見,就是一些基本的PDF,還有一些所謂的互動元素(基本上你也只能跟廣告互動)——這些互動元素會增加加載時間,並且容易導致崩潰。

然後,我們來看看The Magazine是怎麼做的。每期刊物,The Magazine都只有幾M的大小,那就意味著,它裡面沒有廣告和圖片。退一步想,即使是加了這些,我敢肯定它的大小也不會超過50M。注意,這個量只是傳統雜誌的1/10。而這換來的卻是——幾秒鐘的下載時間。而且,它的後台下載表現,堪稱完美。

一句話,Arment,他在自己一個人的小作坊裡,做出了一個比幾百萬美元的出版集團更牛逼的雜誌。而這,也與我們馬上會談到的第二點,直接相關。

為什麼這些在平板上的雜誌,無論是看起來,還是做起來都有種老派雜誌的風格?

平板雜誌大都是700M 級別,是因為出版商希望將他們紙質版上的全部內容,分毫不少的搬到電子版。這麼做,看似是對的,因為大部分內容的確也很好。只是,「做正確的事情」並不一定就是「對」,就平板雜誌來說,或者這種行為根本就是錯的。

雜誌跟報紙一樣,即將消亡。Tablets/Smartphones/Web哪一個都救不了它們。一些最好、最流行的刊物可能會堅持那麼一段時間,但這些刊物,也終將會以各自的步伐,趨向死亡。

時代變了。現在,我們獲知的消息都是實時的。並且,所有我們讀到的東西,都是數字化的。這就是為什麼Web這麼適合新興出版商的原因,這些出版商都想在實時信息上分一瓢羹,並且有些也因此得以興旺。所以,對於幾乎時時刻刻都鏈接這Web的平板來說,沒有理由不好好的利用這個速度上的優勢,並在此基礎之上,滋生出一些新的東西。

遺憾的是,雜誌和報紙都因為墨守成規而固步自封了。他們需要加入這股新浪潮。有一天,我還跟Craig Mod聊到了這個。(你們真的應該好好讀讀「all of his thoughts on 「Subcompact Publishing」」)。我在想,如果以小型的、週刊的形式,發一個Mini版本,內容是全新的,並且實時跟進,替換掉傳統的,包括你所有內容的月刊形式,會怎樣?又或者,將每月一推的龐大內容,換成一個只有4M的推送?

沒有誰會要求你每個bit 都是爆炸性新聞的,這壓根兒也不太現實。而絕大多數高質量的內容,都是長篇幅的想法和觀點論述。平板雜誌就應該放這些內容——而這也正是傳統出版商,在Web紀元來臨之前,所做的事。然而,到了出版的新紀元,這些精選的內容, 全因出版社的執拗,都被淹沒在了垃圾中。

再說,當我回想Mark Zuckerberg經常提到的一點,他說,很多服務都是將自己的產品附著在社交網絡,這樣做效果並不好。相較之下,Facebook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並不基於任何平台,算是從頭做起的。而一個好的平板雜誌,也應該從頭來過,將紙質版直接搬過來這事兒太不靠譜兒了。

你再也不用翻頁,也沒有了分頁限制。你還可以點觸到所有內容,做抓取、縮放、水平著看等等動作。相信,只要出版社發揮想像力,他們其實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而至於The Daily,這個全新的出版物,應該是走在最前端的開拓者。相反,The Daily卻背上了老大哥新聞集團的包袱,上了路,最終,轟然倒下。

在平板雜誌這個行當混,還有一個基本的情況是,缺乏成熟的分佈模型。The Daily有10萬付費用戶,這相較iPad整體一億的用戶來說,並不值得一提。試想一下,如果他們能夠抓住10%的用戶,或者,僅僅是1%的用戶?

這個目標對於一個牛逼的,運作良好的出版物來說,並非天方夜譚。但這需要借助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來達成。有些個博客能夠做起來,也是依賴於一個生態系統,你可以通過鏈接找到他們,反之亦然。或許,Apple和其他的一些平板製造商,需要更好的語法和工具來打通出版商之間的關係,幫助他們能夠由一家的雜誌索引到另外一家。

說到底,某種程度上引入HTML,可能會是未來的一種趨勢和解決辦法,只是目前,兩大平台上的付費機制,會使得他們和出版商都更加的專注於本地App水平上的流暢體驗,因此,目前的情況並不是這樣。

「Pure Web」擁護者可能不喜歡這種想法,但倘若一直保持「Pure Web」,那就太糟糕了。某種程度上講,廣告模式其實是有用的,但是絕大多數時候,它們真的很爛。直接付款的模式,在iPad上並不能像在標準的web端那麼順暢,這也是付費機制被稱為「牆」的原因。

你應該為你喜歡的內容付一定的費用,並且這種付費方式一定要是簡單、直接的。Apple已經建立了這樣的機制,只是,出版商們似乎有使用障礙症。相比之下,The magazine已然開始盈利了。

我也時常捫心自問,我是否也可以搞個自己的刊物。而如果我真的去做一個,那它只能是跟隨The Magazine的模式:做一個為平板和智能機量身打造的,需要付費的刊物。

做這種雜誌,關鍵的點在於,你的內容必須是干貨,就是那些人們必定會讀且無法忽視的內容——這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兒。內容方面,不僅要上得了檯面,而且考慮到當下的百家爭鳴的狀況,你的內容也必須是獨一無二的。The Daily根本就沒往這方面去想。

它沒必要是最新的新聞,至少目前不需要這樣。The Daily上發佈的東西,幾乎任何內容,你都可以在其他免費的網站上,看到被編輯過的版本。而且,雜誌的內容必須聚焦在那些經由獨立作者表達的,沒法兒被純粹抄襲的想法和觀點上。

實際上,The Daily 在它還沒有上架之前就已經失敗了。他們並沒有從像Flipboard身上學到怎麼做好一個產品,並且從一開始就選錯了道。The Magazine 和 TRVL 現在已經示範了該怎麼做。其他的出版商,相信很快會跟從並且擴大這種做法。並且我猜它們中的一些,最終會賺到百萬的付費讀著。

很可能有些名字你現在已經聽過了,只是有些人就是不會意識到——永遠不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