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昨日獲悉,盛大果殼電子CEO郭朝暉已於上週五遞交辭呈,其或將於下月正式離職。果殼電子主要負責盛大的硬件業務,包括Bambook電子書和今年6月發佈的盛大手機。
騰訊科技隨後在電話中向郭朝暉求證。郭對其離職傳聞未置可否,僅表示目前「盛大還在給我發工資」。
但郭即將離職的消息已在盛大內部流傳。「郭朝暉下個月才正式離職,接任者估計要到下個月才能公佈。」一位盛大內部人士向騰訊科技證實。
更進一步未經證實的消息稱,近期果殼電子內部正進行調整。其旗下Bambook電子書及手機業務計劃進行拆分,電子書業務重新劃歸盛大文學,手機業務則仍留在果殼。不過,隨著郭朝暉的離開,盛大手機業務陡生變數,顯得前景不明。
郭朝暉於2011年5月出任果殼電子CEO,加入盛大不滿一年半時間。知情人士稱,郭朝暉的離職理由是「家庭原因」。不過,外界分析認為,由於郭選 擇離開的時間點接近年底,這凸顯出背後並不尋常的意味。據騰訊科技瞭解,為方便在盛大工作,郭此前已將家庭從北京搬遷到上海生活。
郭的辭職正值盛大集團業務頻頻調整、高管變動較多之際。今年8月,盛大創業元老、盛大遊戲董事長兼CEO譚群釗離職。更早前的一年多時間,盛大旗下的各個業務板塊包括盛大遊戲、盛大文學、盛大云、酷6等出現較為頻繁的高管離職現象,引發業內關注。
郭朝暉在業內口碑頗佳,接觸過他的人評價其「坦誠實幹、邏輯清晰」。他擁有消費電子和電子商務雙重職業背景:加入盛大前,其擔任卓越亞馬遜副總裁六年左右,主要負責消費電子部門;更早前的職業生涯則在摩托羅拉度過,曾任摩托羅拉(中國)電子北方區營銷總監。
「他(郭朝暉)在手機業務上傾注全部心血,但得到的支持卻遠遠不夠。」接近郭朝暉的人士向騰訊科技指出,「他也並不希望離職的消息影響到盛大手機業務,目前仍在與各供應商在溝通、洽談。」
盛大手機:喧囂中的沉默者
無論是當初的「盒子」、Bambook電子書還是現在的盛大手機,均承載著陳天橋對硬件的夢想。果殼電子亦被認為是盛大集團的希望之星。不過,果殼的硬件終端之路走的並不很順。
果殼的起家產品是Bambook電子書。該產品的銷量至今是迷,但據知情者稱,其銷量增長很大程度上仍然靠和盛大文學云中書城的捆綁銷售,即在云中書城消費滿一定金額送電子書終端。Bambook電子書最早推出時就由盛大文學管理,後來才劃歸果殼電子。
而盛大今年推出的手機業務成為果殼電子最可講的「故事」。在盛大的移動互聯網戰略中,手機無疑是重要的一環,是搭載盛大諸多無線產品的天然平台。郭 朝暉曾表示,果殼電子做手機最終目的是將盛大手機打造一個開放的、實體版的App Store。盛大希望將旗下文學、遊戲、移動應用等內容優勢轉化為盛大手機吸引力。
盛大手機今年6月發佈時,果殼電子宣佈與中郵普泰簽訂包銷合同,中郵普泰在一年內包銷300萬台盛大手機。此外,盛大已與手機連鎖迪信通簽約,利用迪信通營業網點和售後點為盛大手機用戶開放,並將利用京東、亞馬遜中國等電商第三方物流實現對盛大手機配送。
郭朝暉甚至信心滿滿的說,盛大手機項目涉及300多人的團隊及果殼電子和盛大創新院等多個部門,由盛大網絡CEO陳天橋弟弟陳大年親自負責,是公司重大項目,加上集團出售一系列公司,因此盛大手機投入不會受私有化影響。
盛大手機因其性價比高也曾引發消費者熱捧,6月28日開始預購,當天創下5分鐘銷售一萬台記錄。不過,7月20日,是盛大承諾開始發貨的日期,直到 7月24 日,經過近20多天漫長等待的大量消費者開始發現,他們的訂單還處於未發貨的狀態。盛大手機還未到消費者手中,互聯網已遍佈消費者的投訴、質疑,還有消費 者表示要退款。
在隨後3個月的試銷階段,盛大手機銷量並不理想,一位盛大內部員工向騰訊科技透露,盛大手機實際銷量並未達到預期。盛大官方稱銷售狀況非常好,但一直拒絕公佈銷售數字。
無論是當初小米董事長雷軍和360董事長周鴻禕掀起「小3」大戰,還是如今的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浪潮消退,盛大手機很多時候就像一個被遺忘的對象。最新百度指數顯示,盛大手機關注度遠低於小米手機和360特供機。盛大手機在微博上的曬單也並不算多。
夢醒時分——互聯網手機是泡沫?
郭朝暉的辭職背後是否意味著盛大手機遇挫?這尚不能得出結論。目前,手機業務仍是盛大集團的重點支持項目,短期內似乎無法論其成敗。
但是,互聯網企業手機業務的前景卻並不樂觀。
在搶奪「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誘惑下,阿里、百度、盛大等互聯網公司先後發布自己的智能手機計劃,阿里甚至一度想收購天語。不過,時至今日,阿里已很少提及做手機,百度依舊在做手機預裝,盛大在艱難前行,並沒有一家表現出彩。
一度可以成為互聯網手機熱推波助瀾者的網易,也在暗夜飛行半年之後及時剎車。網易內部人士曾透露:網易手機項目自今年初立項後,從網易內部抽調員工 組建專門項目組負責手機業務,但該項目組已於7月份解散,項目組的大部分成員也已重新調派崗位。手機業務投入高、毛利低,及360董事長周鴻禕的勸阻,是 網易CEO丁磊在最後階段決定放棄進軍智能手機業務的關鍵原因。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曾表示,很多互聯網公司覺得小米成功就是靠忽悠,覺得自己忽悠能力比小米更強,沒有理由做不好手機,當他們真正涉足手機行業後,發現裡面的水挺深,這個行業極其殘酷的行業,僅僅半年時間,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覺得做手機不容易。
小米科技副總裁黎萬強對騰訊科技表示,做手機需要有很好的內功,處理好研發、生產線、售後、倉儲配送、營銷、周邊服務,而不是靠炒作,最終互聯網產品還是靠產品說話。很多企業衝動進來後,發覺試錯成本很高,看明白後選擇了放棄。
黎萬強說,互聯網手機除追求高性價比的同時,也需要依靠規模的支持,小米二代敢於把價格定在1999元,是基於100萬台虧損前提下可以出售400萬台,通過規模降低成本獲得收入,如果其他企業看不清形勢,一味效仿僅能出售10萬台,自然會陷入虧損。
網易內部曾調研,如果網易推出手機,產品毛利率或將不到10%。這一數字低於毛利率超過70%的網遊業務,甚至不如毛利率20%的門戶業務。例如,以網易手機1.5G雙核CPU、1G內存、4.3英吋顯示屏的配置要求,不可能將成本壓縮到千元以下。
網易分析後認為,如遵循摩爾定律,當成本能持平時再發佈,將錯失市場時機;如自建硬件部門採用小米手機模式運營,則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利潤有限、商業風險卻極大。這也是阿里、盛大們進軍手機行業遭遇的共同挑戰。
周鴻禕曾表示,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缺乏線下維修網點資源,360不從手機廠商賺錢,不懂得做硬件,所以手機生產事情交給專業手機廠商去做,360會利用用戶去推廣這些手機產品。
即便如此,360做手機也談不上成功,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曾感嘆,華為手機堅持精品路線,產品成本也因此偏高了些,做不到周鴻禕的更低價要求。華為和 360的合作最終是高調合作,低調收場。360與TCL合作無疾而終,與海爾合作在小米二代推出後也不太順暢,僅僅夏新的大V手機還值得一提。但與小米手機依然不是一個量級。
雷軍的金山前同事,同樣做手機的博沃COO任健表示,互聯網企業不做手機反而會比做手機更好,因為手機廠商擔心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危害自己利益,從而 拒絕與這些企業合作。此外,做手機要有大的投入和熱情,有多少互聯網公司CEO能有雷軍和周鴻禕這樣的影響力,同時又不遺餘力的在各種場合為其手機計劃宣 傳。
雷軍是脫離金山然後做的手機,並找的懂軟件的林斌(小米總裁),懂硬件的周光平(副總裁),然後做小米手機,相反。現在互聯網企業很多做手機的具體負責人為職業經理人,做手機和做互聯網的理唸完全不一樣,這容易導致職業經理人和CEO間產生文化衝突。
互聯網企業做手機並非沒有失敗先例,谷歌Nexus One的嘗試就以失敗告終,這一方面由於谷歌對硬件不熟悉,這款手機出現小瑕疵,另一方面谷歌又無法像運營商那樣通過話費補貼來攤平消費者的手機使用成 本,還遭遇運營商阻撓。雷軍一度擔心小米遭遇谷歌做手機的覆轍,曾多次呼籲給創業者寬容的創業環境,也意在緩解自身心理壓力。
在國內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掀起熱潮的時候,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也曾一針見血的指出,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絕大部分會失敗。他認為,手機在內部項目評估中,屬於不賺錢不主流的項目,而又要花大錢的項目,很難得到足夠資源,會被主流項目壓擠。
「真正想做手機的人還會繼續留下來做,想投機一把的就會撤了,再過一段時間,這一波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的熱潮才會真正停息下來。」雷軍此前曾如此預測互聯網手機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