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山西兩家煤炭國企做過銷售經理,賣了十多年煤的王光春,自今年二季度以來,突然感覺到煤炭走不動了。 「現在得上門找客戶,客戶還不見得接待你。因為一個客戶有好幾家煤炭公司在搶。」王光春對財新記者說。
煤炭企業正在經歷著自2002年以來最糟糕的境況。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下稱中煤協)發佈的數據,2012年上半年,90家大型煤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8.8%,部分煤炭企業已經出現虧損。這是近十年來煤企利潤首次下降,而此前每年幾乎都有兩位數的增長。
從2002年煤炭市場化開始,煤炭企業經歷了歷史上最好的黃金十年。雖然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煤價出現過短暫下跌,但煤企盈利水平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雖然部分大型煤企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下半年煤炭價格將止跌企穩;更多業內人士相信,中國煤炭行業的黃金期已經結束,過去十年的暴利時代未來難以再現。但行業時艱之際,也被某些企業視為爭搶蛋糕的好時機。
減薪開始了
煤炭上市公司們的2012年半年報,印證了行業黃金期的結束。
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088.SH/01088.HK,下稱中國神華)8月25日發佈2012年半年報顯示,煤 炭板塊實現營業收入為993.31億元,同比增加17.8%。但毛利率為28.6%,同比下跌5.8個百分點。同日公佈業績的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600188.SH,下稱兗州煤業)下滑之勢更為明顯,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公司淨利潤僅為28.32億元,同比下降達43.74%;毛利率為 26.91%,同比下跌18%。「毛利率下跌的主因是上半年煤價下跌,庫存處於高位。」 兗州煤業執行董事吳玉祥對財新記者表示。
與兗州煤業類似,今年上半年,不少煤炭類上市公司中報業績均出現下滑。根據WIND統計,截至8月26日,已經公佈的21家煤炭企業中有80%的企業淨利潤處於下滑。
「今年以來煤炭價格每噸下降了100多元,對業績產生了直接影響。」 另一家煤炭央企巨頭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898.SH/01898.HK,下稱中煤能源)一位高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業績下滑的態勢在二季度加速。中煤能源2012年上半年淨利潤47.69億元,同比略降4.1%,但二季度淨利潤環比下滑了23.69%,毛利率亦環比下降6%。
據中煤協統計,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團6月底的噸煤綜合平均售價為549元/噸,同比下降82元/噸,下降13%;內蒙古東部錫林郭勒盟露天煤礦褐 煤出礦價格下降到95元/噸左右,低於煤炭生產成本;陝西榆林地區優質動力煤由年初的580元/噸降到350元/噸,已低於重點合同價格,形成市場煤與合 同煤倒掛。1月-5月全國煤炭採選業利潤增幅僅為1.7%,同比回落3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由於煤炭行業下游需求出現問題,產品銷售難度增加。根據中煤 協數據,7月上旬,全國主要產煤省國有重點煤礦煤炭銷量同比下降8%。
而銷售不暢導致了煤炭行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加大。截至6月末,煤炭行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31.93%。90家大型煤炭企業應收賬款淨值1868億元,同比增長52.8%,淨增646億元。
在貨款回收中,承兌匯票比重大幅增加,其中煉焦煤企業承兌匯票佔貨款回收比例超過70%。
「我們主要客戶是電廠和鋼廠,現在電廠對電煤的需求減弱,而鋼廠自己的效益也很差,所以現在我們的銷售不得不以賒銷作為談判條件。」山西焦煤集團一位銷售經理對財新記者說。
「用戶欠款增加,導致部分煤炭企業現金流趨緊,個別企業出現了緩發、減發工資的現象。」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經濟運行部副主任梁敦仕在接受財新記者 採訪時指出。據前述山西焦煤人士透露,山西焦煤集團下屬煤礦已變相降薪,原先由集團100%核發的工資變成30%由各煤礦各自承擔。另據財新記者瞭解,河 南永煤集團、義馬集團,以及中煤集團都在減薪。
政府出手
煤炭企業的困境引起了決策層的關注。在最近兩個月,國家發改委會同幾大部委在各個主要能源省份進行調研。「此輪調研主要是瞭解現在煤炭企業的實 際情況,他們也意識到了煤炭企業的困難。」中煤協一位官員對財新記者透露,下一步國家將會對煤炭企業出台一些幫扶政策,「比如從稅收入手」。
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在行動。7月25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政府出台《扶持全市工業企業發展的意見》,規定除國家、自治區徵收的費用外,鄂爾多斯市涉及煤炭生產企業的收費可暫緩徵繳。
陝西省和河南省則從8月開始免收價格調節基金。此前,由於煤炭價格不斷上漲,政府為了平抑市場價格而開始徵收價格調節基金。
在河南省免收涉煤基金政策出台後,河南神火股份(000933.SZ)和平煤股份(601666.SH)相繼發佈公告稱,神火股份將增加淨利潤3683萬元;平煤股份淨利潤增加3401.78萬元。在2012年上半年,神火股份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 5.2億元,同比下降 18 .1%;平煤股份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 8.3億元,同比下降27.0%。
但暫緩徵收價格調節基金對煤炭企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政府更重要的手段是限產保價。8月7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印發〈煤炭工業發展「十二 五」規劃2012年度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今年全國煤炭產量將控制在36.5億噸,其中對內蒙古、山西和陝西三大煤炭主產地作出了減產預期,預期產量 分別為9.2億噸、8.1億噸和4億噸,均低於2011年產量。7月最新數據顯示,山西、陝西、內蒙古三地煤炭產量環比明顯下滑,其中,山西煤炭產量環比 下降16.4%。
「其實在國家發改委出台通知之前,許多煤炭企業反映用戶對煤質要求提高,上半年遇到的煤質糾紛大幅增多,很多低質煤出現滯銷,部分煤質較差的煤 礦已經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煤炭公路運輸基本停止,鐵路裝車也不積極,用戶出現拒接現象。」梁敦仕表示。以鄂爾多斯為例,目前鄂爾多斯全市煤礦數量為306 座,正常生產的只有101座,其餘大多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
不過,也不是所有煤礦都歡迎政府的限產保價政策。上述中煤集團高管就對財新記者強調,下半年生產仍按年初計劃進行,並突破全年產量按年增5%至1.35億噸的目標。
下半年難樂觀
也許是限產保價取得了一定效果,動力煤價格已經連續三週企穩,這給煤炭企業帶來了些許信心。
根據秦皇島煤炭網公佈的數據,8月22日,環渤海地區港口發熱量5500大卡的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626元/噸,已經連續三週持平。
「動力煤價格於6月份快速下跌,現在企穩,目前煤炭價格已較7月最低點時期,即約每噸601元-605元,上升5%至每噸625元,因此預計下半年有小幅上漲。」中煤能源煤炭銷售中心總經理吳軍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認為,支撐煤價的因素包括,政府穩增長措施逐漸見效;8月份因空調負荷上升,帶動耗煤量增長的趨勢持續;隨著內地與進口煤的價格收窄,進口煤量明顯較上半年下降。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中國7月份煤炭進口量為2021萬噸(不包括褐煤),較上年同期增加15.3%。不過,進口量較6月份的2252萬噸減少了 10.3%。進口煤的減少無疑抑制了煤炭價格下滑。包括中煤能源、中國神華和兗州煤業在內的大型煤企,對下半年煤炭價格走勢都相對比較樂觀。中國神華副總 裁王金力表示,在煤炭價格企穩三週後,已見反彈趨勢,「估計在國際與內地經濟環境轉好、行業重組等情況下,煤礦市場價格表現會更合理,下半年煤價有回升空 間。」
兗州煤業執行董事吳玉祥也表示了類似看法。「今年6月份內地煤炭庫存量處於今年以來的高位,8月份庫存已見減少,電廠的庫存周轉天數亦下跌,相 信內地煤價已接近見底。」他表示,再加上煤炭限產,陸續關閉、淘汰落後產能和行業整合,預計下半年國內煤價會止跌企穩,第四季度將會回升。
但是,相對於企業的樂觀,對煤炭下半年的走勢,多數業內分析人士卻並不看好。「就目前狀況看,能否就此企穩還很難判斷。」一位煤炭行業分析師對財新記者強調,煤炭板塊能否持續企穩主要看經濟能否穩定增長,而現在經濟增長動力缺乏,行業需求不振。
在梁敦仕看來,三季度煤炭需求還可能繼續回落。「三季度水電仍有大幅增加的可能。7月份三峽32台機組實現了全開運行,每天可減少電煤消耗約 20萬噸;鋼鐵行業整體狀況依然不佳,鋼材價格持續大幅下滑,7月20日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已跌至近兩年來的最低點,預計下半年粗鋼產量增速將維持在1 %-2%左右。」
而對於那些實力較強的大中型煤炭企業或政府來說,煤炭低迷期卻是淘汰落後產能、兼併收購的好時機。「煤炭再下降100元都沒問題,這樣可以淘汰 一些污染環境的、效率低的企業。」煤炭貿易專家黃騰對財新記者表示。上述中煤能源高管則表示,「我們也可以乘機去找一些兼併收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