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北京開火 禁書發大財

2012-7-5  NM




薄熙來戲劇性墮馬,觸發中共領導層大地震,亦引起香港幾間小型發行商垂涎,乘機出版一大批禁書。機場書店頁壹堂(Page One)的暢銷書榜上,首十三位的,不是有關薄熙來貪污包養情婦的內情,就是習近平不為人知的上位野史。在書架前駐足的大陸客,行李喼裡可能已有數本在彌敦道報攤血拼而來的禁書,現在趁入閘前再搜羅一下,多帶兩三本回鄉送禮或自用。這些禁書背後,總是神秘兮兮,印數、版數、年份統統欠奉,連出版社地址都僅僅是郵政信箱。書展臨近,本刊訪問了四位禁書老闆,由他們講述禁書的生意經,及背後種種鮮為人知的製作過程。

今秋中共「十八大」前夕,重慶前副市長王立軍「叛逃」,把原本有望進身十八大常委的太子黨頭馬、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拉下政治神壇。 游走書店,近半年來,單是關於薄熙來的禁書就出了逾三十本。內容大同小異,不外乎薄熙來溫存一百個情婦、薄妻谷開來與外國情夫的雲雨情節、薄子薄瓜瓜留學英美日日攬女、王立軍為求上位心狠手辣等;書名倒是百花齊放,什麼《破局》、《謎局》、《殺局》、《內幕》、《逼宮》、《風雲》等等;作者名字更是暗藏玄機,例如紀偉仁(中共中央紀委的人)、張克強(張德江配李克強)等。

大賣薄熙來何頻

寫薄熙來的禁書,超過一半來自「明鏡新聞出版集團」,明鏡早於王立軍事件爆發二十多天後,就吃了頭啖湯,出版了《重慶政變陰謀》。明鏡早着先機,皆因系內雜誌今年初兩度大爆中共高層消息。「一位自稱中紀委的人,二月二日早上提供了王立軍被調查的消息,使明鏡成為最早報導王立軍事件的媒體。三月,北京一位資深媒體人告訴了我們,薄熙來即將被撤職的消息,使明鏡又成為第一個報導薄下台。」創辦人何頻驕傲地說。四十七歲的何頻是湖南人,八十年代曾在湖南廣播電台、《深圳法制報》等機構任職。八九年參與學運,六四後獲「黃雀行動」營救,逃往加拿大,九一年創辦明鏡,現居紐約。「創辦明鏡的目的,就為了實現中國人自由出版的夢想,出版中國不能出版的書刊。」何頻說。

何頻早年專注經營《明鏡》月刊和明鏡出版社,最威水事跡,要數○一年發行《中國「六四」真相》,大賣超過五萬本。此後,索性發大來做,辦《外參》、《內幕》、《大事件》等雜誌,又建立「明鏡新聞網」,還於年半前在波斯富街創辦「內部書店」專賣禁書,銳意搞集團式一條龍。何頻不願透露明鏡每年的營業額,僅稱:「明鏡完全靠市場回報生存,只有獨立生存,才有獨立媒體。」記者替何頻最近這十多本有關薄熙來的禁書埋單計數,以每本均價一百港元,第一版印三千本計,假設全部賣光,並按行規「五五開」(即零售價的一半歸發行、一半歸出版),再扣除燈油火蠟、印刷成本、人工費用、作者版稅等,分分鐘淨賺一百萬港元。

廣交線人劉達文

同樣希望靠這中共醜聞發財的,還有劉達文。他的夏菲爾出版也出了兩本關於薄熙來的書。劉於八十年代在反共雜誌《爭鳴》做記者,八九六四後,他參與過營救大陸民運人士逃離中國的「黃雀行動」。

九一年,他另起爐灶,創辦《前哨》,初期幾乎期期蝕,捱到九五年北京前市委書記陳希同貪污落台,才有轉機。「我哋嘅讀者基本上都係睇政治新聞嘅人,政治上越大件事,就越有米。陳希同事件我哋比較多內幕,一下咁就上咗去!」六十歲的劉達文說。

劉當年在「黃雀行動」有份營救大陸作家徐剛。著有暢銷書《沉淪的國土》的徐剛,六四過後經香港逃去巴黎,想在花都搞出版,於是請劉達文在港註冊一家出版社,取名「夏菲爾」,即艾菲爾鐵塔的諧音,但徐剛沒有出過一本書,「夏菲爾」於是成為劉達文的囊中物。「我將我哋雜誌做嗰啲輯埋輯埋咁出書,果然比雜誌賺錢!」

九七以前,禁書和政論雜誌的讀者,無非就是港商和大陸官員。「除咗關心政治嗰啲人,就係啲商家佬睇。」劉舉例:「九五年三月,我哋做咗個鄧小平嘅健康專題,到咗四月號出咗之後,長江實業突然打電話嚟:『你哋上一期雜誌仲有冇呀?我即刻派人過去買,我哋要七本。』」劉達文現時主力搞《前哨》,此外平均一個月出一至兩本書,順手代理其他出版社的禁書做發行。他出過大賣逾五萬本的《中共高官色情檔案》,也在二千年發行了只銷出一百二十本的《劉曉波劉霞詩集》。「詩集一直到佢得獎之後(一○年)先全部賣晒。呢個市場好殘酷,讀者好無聊!」不過,劉達文坦承,他們出的禁書八成都賺錢。「銷到千五本就收支平衡,超過嗰啲都係賺錢!一年搞到一兩本暢銷書就唔使做都得!」

周街太子黨

劉達文用筆名「曉沖」行走江湖,揭露中共高層內幕都是靠朋友幫忙。「識朋友多,就可能會碰到一兩個有通天消息嘅人。」事關中共官員不時要放料攻擊政敵,劉達文更滔滔不絕,即時口傳一兩則關於王立軍未出街的「猛料」給記者。「梗係北京嚟啲朋友同我講啦!」劉達文嘴角陰笑着說。「本身香港就有大把消息人士,好多太子黨喺度,只不過嗰啲人好低調,唔會去張揚。」他透露,寫禁書的人,有大陸記者。「佢哋有佢哋嘅人事關係,搵到料但係大陸爆唔到,又好想爆,咪嚟呢邊爆!」也有香港報紙的中國組記者寫禁書。「出書賺嘅錢多過報社攞嘅人工!公私兩用!哈哈哈!」不過,劉達文坦言,內幕消息假的多真的少。「有啲作者,連續三日,搞掂一本書!佢有好多嘢網上攞落嚟,將啲廢話刪咗佢,就係一本書!如果你話個個字要自己打,咁你冇一個禮拜都做唔到!」劉說。「自己寫一部分,網上撈埋撈埋,呢啲應景嘅,為咗賺錢,就係咁搞。好似以前話齋,剪刀加漿糊。」

孰真孰假

而他也曾因這些山埃消息,弄得雞毛鴨血。話說在九十年代初,劉達文認識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喬宗淮(喬冠華之子)的一位親戚,該名親戚「大爆」敝刊老闆黎智英,是喬宗淮的幕後金主,後來因為新華社內鬥遭到揭發,令原本有望直升做外交部部長的喬宗淮仕途大受打擊。劉達文撰文報導登在《前哨》,最終搞到被黎智英告到清盤,要註冊另外一間公司接力。 真真假假,廣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吳非倒是沒所謂。「假的就當趣味看,真的就知道了。中國這事,跟西方不一樣,西方假的就是假的,中國是假亦真、真亦假,假的也不能說是完全假,真的也不能說完全真。哈哈!」吳非教馬克思主義,每次來往香港都會買一堆禁書和政論雜誌回去,順手幫同事幫朋友帶奶粉。「一開始還喜歡買那些又寫胡錦濤又寫哪個領導人的書,後來都不愛買了,因為都差不多,沒什麼內容,看一本就好了,『觸類旁通』!哈哈!」吳非說。「後來喜歡看回憶錄,還有一些學術的書。」吳非大讚趙紫陽回憶錄《改革歷程》的出版人鮑樸。「他們有責任感,你看得出來的!有一些是為了掙錢,搏眼球,有觀光客買。但是這種東西是一種奉獻。」

出版市場學鮑樸

「我不是為出禁書而出禁書,而是香港的特殊環境造成的。」鮑樸劈頭第一句就如是說。「香港是因為她在特定環境,造成有些書不能在大陸出版,只能在香港出版,這個就造成很多所謂的禁書,都跑到香港來,實際上是一個市場的規律。」鮑樸的父親是趙紫陽的左右手兼智囊鮑彤。八九六四之後,鮑彤鋃鐺入獄,鮑樸逃過一劫,跑到美國留學,○二年來香港當商業顧問,○五年開始花了兩年時間,尋找四散的趙紫陽錄音,又花了兩年時間把錄音抄錄成中文,並翻譯成英文。○九年六四廿周年前夕,《改革歷程》橫空出世,單是香港版至今大賣十四萬本,還未計台灣版、英文版、日文版、法文版等。「非常非常難得!它超越一般圖書的規律。」往後,鮑樸的「新世紀出版社」發行了《中國影帝溫家寶》、《中國文明的反思》等,沒有一本失手,最差那本的銷量「大概四、五千吧!」不論是○九年的《改革歷程》,還是一○年的《李鵬「六四」日記》(最終因為版權問題沒有出版),抑或是今年的《陳希同親述》,鮑樸挑選六四周年前後把新書推出,更在出街前夕,先把書樣送給個別記者先睹為快,好讓他們適時撰文報導,製造輿論。

鮑樸分析:「書在出版的過程當中,是一個推銷的過程,就是你能不能把書的價值在短短的時間內,推介給讀者。讀者進了書店,有幾千種書在他面前。」他說:「在香港出書是很難的。香港圖書市場非常殘酷,書店的租金太高,因此一本書如果賣不出去,馬上下架。有的書是相當有價值的,但是買的人比較少一些,就下架了。」縱然注重市場營銷,鮑樸依舊原則行先。平均每週收到兩本書稿,「如果是筆名的話,這本書的分量在我心目中會大大打折扣。」市場殘酷,加上來自祖國軟硬兼施的壓力,在香港搞出版無異於匐匍前行,但是自由價更高。四十五歲的鮑樸直言:「自由是要堅持的,是要付出一定代價去爭取的。我認為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出版環境,只要你自己不去自濾,我覺得還是有條件的。」

留得下來孟浪

孟浪是另一個較嚴謹地製作禁書的人。他另外經營「溯源書室」,及「晨鐘書局」。孟浪最得意之作,包括六四學運領袖封從德的《六四日記》(銷了近五千本),及剛出版的艾未未自傳《艾神》等。「但是作為我內心來說,我定位是個文學人、詩人,這是我最enjoy的。」五十一歲的孟浪說。八十年代,孟浪已經在大陸出版過數本地下雜誌《海上》、《形象危機》、《MOURNER》(送葬者)等。八九年,他在深圳大學出版中心當編輯,兼有參與學運,六四後離職,成為「社會閒雜人員」,再搞地下雜誌《異鄉人》、《九十年代》等。九五年,孟浪獲邀到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當駐校作家。○一年,他在美國與貝嶺、劉賓雁、鄭義創辦「獨立中文筆會」,創辦會員包括劉曉波、廖亦武等。○六年定居香港至今。寫詩是修行,出版是勞動。

孟浪最近也出過兩本關於薄熙來的禁書,純屬文章匯編,賣得並不算好,一本賣了約一千本,一本賣了約二千本。「我覺得本來不應該是我們小出版社做,應該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去做呀,他們有的是人、有的是錢呀!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不做。」這幾年來令他最引以自豪的,是《解讀劉曉波》、《劉曉波檔案》。「我有一個原則,是我對自己作為出版人的八字要求:『站得起來,留得下去。』」孟浪說。「不能因為說,這一千本書賣不完就沒有價值,也不能說某個書賣了多少本就一定有價值。」一國兩制幾乎蕩然無存,出版自由岌岌可危,倒是孟浪還樂觀,到底是過來人。「不要取決於掌權者的恩賜,是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從小事情做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