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航危局揭示內地金融泡沫

1 : GS(14)@2018-02-04 21:36:03

【明報專訊】一夜之間,衣著光鮮的天之驕子就可以變成灰頭土臉的凡夫俗子。房地產等人民幣資產價格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時,國有金融資本悄然撤離,海航發生了「錢荒」。

2017年12月13日,海航還高調宣揚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3988)、農業銀行(1288)、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0939)、交通銀行(3328)、浦發銀行等8家國內政策及商業銀行駐瓊主要機構,向海航授信總額超過8000億元,還有3100億元授信未被使用。

但很快海航逾期未付飛機租賃款就在市場傳開。原先為之搖旗吶喊的國有金融機構開始索債。1月18日,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承認公司出現流動性難題。

高槓桿泡沫 另一隱患

海航陷入危局,旗下供銷大集2017年11月28日以籌劃重大事項為由停牌,隨即引發多米諾(骨牌)股票效應。多檔股票遭遇股價異常跌停,海航基礎、海航投資、海航控股、天海投資、渤海金控、凱撒旅遊等「海航系」股票陸續停牌至今。

陳峰2017年聖誕節曾向僱員許下燦爛前景——「我們比以往時候都更接近我們的夢想」。言猶在耳,但「商業帝國」已變得風雨飄搖。資本遊戲中的絞殺機轟鳴聲已經響起。

海航今日所處陷危局,再次揭示了繼房地產泡沫、國有企業負債、地方政府債務之後,內地面臨的另外一個隱患——高槓桿催生的金融資產泡沫。

金融大鱷利用牌照吸資「蛇吞象」

「海航系」東窗事發之前,「德隆系」、「明天系」、「復星系」、「萬向系」、「安邦系」、「寶能系」,這些內地甚至全球資本界的明星,也都曾有過煙花般的璀璨。

未獲得確鑿證據之前,誰都不敢將任何一家企業定義為「不法分子違規構建龐大的金融集團」。但的確,有許多盛極一時的企業已轟然倒塌。

對金融大鱷來說,最大的王牌就是政府頒發的牌照。沒有這張牌照,那就是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的罪名隨時都可以坐實。有了牌照,你就可以明目張膽地從一群欠缺金融知識的暴發戶甚至賭徒手中獲得資本,再借助高槓桿上演「蛇吞象」,「用一個更大的黑洞填補前一個黑洞」甚至借助見不得光的手段,組建令人忌憚的「商業帝國」。

監管保護傘遭撤 野蠻手段曝光

不幸的是,2017年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證監會副主席姚剛、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等金融高官以及一批地方官員落馬。保護傘撤去,原先見不得光的東西只有死路一條。

2016年12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的一番話,至今仍具殺傷力。有的人拿着金融牌照,進入金融市場,用大眾的資金從事所謂的槓桿收購。「你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槓桿收購,行為上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後變成行業的強盜。這是在挑戰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的底線。」「希望資產管理人,不當奢淫無度的土豪、不做興風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但相信,資本的貪婪不會因為劉士余的警告而轉變,今後還會有金融大鱷栽跟頭。

[馮其十 神州 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34&issue=20180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