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電商求生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750
 如果要理解中國那些創業者們嘴裡常念叨的「資源」是什麼意思,樂淘網的創始人畢勝無疑是最佳解釋者。


  仍在虧損中的樂淘在北京王府井的澳門中心佔了兩層樓,畢勝坐在他那個在放了一張大辦公桌、一個會議桌、一套茶几沙發、一個休息角後依然顯得寬敞的大辦 公室裡說,之所以樂淘會在租金這麼昂貴的地方辦公,是因為靠朋友拿到了低價的關係。他管周鴻禕叫「鴻禕」,跟徐靜蕾是朋友,翻著《第一財經週刊》,指著報 導裡的主角們說,自己跟劉強東是哥們兒,跟幾個地產業老總是哥們兒,跟一個從不接受媒體採訪的大佬也是哥們兒。


  當這位滔滔不絕的「典型獅子座」、早已靠百度股份實現財務自由的互聯網人2008年只是有個創業念頭時,雷軍就給他和樂淘投了錢。這位李彥宏的前助 理、百度的前市場總監從百度那兒拿廣告位的價錢「全中國沒人比我更低」。一名樂淘前資深員工向《第一財經週刊》證實,樂淘獲得同行幫忙的合作推廣資源眾 多,甚至包括騰訊、新浪、360,畢勝在創業最初說的樂淘基本不花錢做廣告並非虛言。


  2009年5月,樂淘的鞋類網站開始內部測試,從原本的玩具生意轉向賣鞋。到了2011年3月時,畢勝公開對外宣稱,樂淘「用兩年時間從門外漢做到了行業第一」。但一年後的今天,無論是樂淘的競爭對手還是其他的電商同行,提到這家公司的第一反應都是遠不如從前了。


  樂淘大起大落的經歷,也是中國過去兩年間大起大落的B2C電子商務業的上佳範例。也是在2009年年中,樂淘與對手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分野。


  樂淘除了銷售商品改變之外,思路上也有了「大轉型」:堅決不採購貨。畢勝曾這麼解釋自己的思路:「做零售最大的痛苦是庫存積壓,而不是零銷售額,如果你不採購的話,你就永遠沒有這條痛苦。但是有另外一個痛苦,你不採購,誰跟你玩兒啊?」


  他曾用奧康的故事來說明自己是怎麼解決「另一個痛苦」的: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奧康嘗試性地放了8000雙鞋到我們庫房裡,兩天賣光了。奧康老總震驚了,現在要多少給多少,他們有專門的人給我們補貨,一個星期幾千雙上萬雙往裡補,根本不要錢。」


  總結起來,畢勝的邏輯是靠用戶訂單量來撬動廠商,而自己正好長於推廣、拉流量。「做電子商務,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你成長速度夠不夠快。只要你夠快,盤子會越來越大,所以速度和效率必須一致。如果買貨,你的速度不會快。」畢勝說。


  也是在2009年5月,已經賣了兩年鞋的電商網站好樂買拿到了1000萬美元的第一筆風險投資,這是家從「炒貨」起步的網站—網站有了訂單後,他們就 跑去線下店舖拿貨,為了拿到緊俏貨品還時不時得送點小禮物給門店營業員—隨後有了自己的倉庫,實行採買制,像傳統的渠道商那樣去提前付款訂貨,以便能以比 臨時拿貨較低的價格拿貨,以及拿到緊俏貨,「解決了貨的問題」。


  畢勝則在推廣上敏銳又精明。比如,他最先感受到了團購的起勢,樂淘因此率先跟團購網站合作。據樂淘前員工稱,由於先發優勢,團購網站「都是追著樂淘跑的」。


  到了2010年年底時,樂淘增長迅速,但相較早自己兩年的好樂買,其體量依然較小:好樂買對外宣佈當銷售額約為2億元,樂淘稱2010年銷售額約為1 億元。這時,對電商業的投資已經熱起來了,樂淘和好樂買都在這年年中分別宣佈獲得了1000萬美元和1700萬美元的投資。


  2010年年底,麥考林和噹噹先後上市,明確了電子商務企業的估值,加上這個行業本身的飛速成長、資本市場的火熱,使得這個領域對風險投資來說魅力大 增。根據投資研究機構清科的統計,2010年第四季度時,投向B2C電子商務領域的投資筆數相較上一季度增加了近一倍,達到28筆,而投資金額則陡然上漲 了近5倍,達到3.4億美元。


  新的電商網站不斷湧現,職業經理人們也看到了機會。2010年6月,噹噹營銷副總裁陳騰華辭職,2個月後創立了家紡用品網站優雅100;2010年6月,凡客品牌總監許曉輝辭職,半年多後成立了服裝電商品牌初刻……


  當林偉—金山曾經的創業成員之一—創立的賣襪子的維棉網在2010年10月剛上線19天時,他聲稱「只花了20分鐘」,就拿到了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徐小 平的1000萬元人民幣天使投資。其他的融資故事也都有著快速和估值高的賣點。業內開始預言,2011年將是中國電商業競爭極為慘烈的一年。


  2011年1月,樂淘宣佈拿到了2億元人民幣的第三輪風險投資。畢勝回顧2011年年初制定公司戰略時,規則就是「激進」,而畢勝的美國投資人對此回郵件說,「隨便」。這年年初開始,樂淘不再堅持不做廣告的策略。


  此時業內的激烈競爭正急劇抬高廣告價格。其中,導航網站比如hao123,一個文字鏈廣告的價格是每月一百多萬元,相較上年以10倍數增長。此時,陳 騰華對廣告服務商的要求是1塊錢廣告費帶來1塊錢銷售額,這樣自己的廣告投入就「沒有上限」。賣化妝品的天天網,廣告費從2010年的4位數上漲到了 2011年的6位數。


  前凡客品牌總監許曉輝對樂淘推廣力度的感受是「生猛」。據樂淘前員工回憶,樂淘拉一個新用戶的成本曾幾一度為90塊錢一個人,2011年的市場推廣成本將近1億元。畢勝事後反省說,2011年年初自己完全犯了浮躁的毛病。


  在推廣這件事上,樂淘也保持著它「輕資產」的特點。一家做搜索引擎關鍵字投放(SEM)的公司說,好樂買找SEM服務商的策略是誰便宜用誰,而樂淘則是要求3個月賬期,這個賬期幾乎是百度可以給到SEM服務商的極限。


  在頭兩輪融資相較好樂買少融了大約1500萬美元、第三輪融資比好樂買早兩三個月但金額少3000萬美元的情況下,樂淘的訂單量還是迅速上升。


  2011年3月時,畢勝公開宣稱,樂淘「在鞋類B2C已經是遙遙領先的第一了」,在2011年年初時,樂淘供應鏈業務的總監已經「去哪兒都是老闆法拉 利接送,兩三家追著他談」。6月時,「日銷售額接近300萬元」—按樂淘的客單價為近300元計算,這意味著日訂單量為1萬單;假如樂淘一年到頭每天都是 這種訂單量,那麼年銷售額大約將為10億元,是前一年的10倍。


  雖然畢勝跟外人打交道時熱絡並儘量客氣,但還是顯現出強烈的虛榮心。比如,他在見記者時,會在期間拿起電話主動撥給某個大佬。他曾經差點就成了凡客最 初的投資人,臨時把機會讓給了別人,結果,「一年多後,凡客成了」。他曾經這麼談起自己的這次創業的心態:「人不都是挺虛榮的嗎?從百度那麼光環的東西上 下來,我要干點什麼的時候,你起碼得一擊即中,不能越陷越深。不成的話,你在這個圈裡混了十幾年,就白混了。」


  「我們這代人都是想做大事的,學不成京東凡客,蓋不成大廈,才會想說那做小而美,蓋個小茅草房吧。」凡客的前品牌總監、後來創業做服裝電商初刻網的許 曉輝說,「我們也生猛過,也想追求速度。」因此在上線最初的三四個月,這家剛上線時拿到千萬元人民幣天使投資的公司,僅市場推廣費每月就會花掉幾十萬元。 至於後面那些文藝范兒的專題推廣活動,以及在產品上做小創新,「都是後來的事兒,最開始哪兒顧得上想這些啊。」


  後來,業內總結,樂淘是家「互聯網公司」,而它的對手好樂買是家「零售公司」。


  經典的「互聯網邏輯」,是始於雅虎的「免費-做大用戶量和規模-大規模盈利」,其中需要風險投資幫助公司捱過虧損期。不過電子商務業賣貨總有成本,以「賠本賺吆喝」著名的京東,以及靠大規模互聯網廣告起家的凡客就是這麼把規模做大的。


  而2011年上半年這行的狀態,「絕對是按典型的互聯網邏輯來的。」許曉輝說。情況因此顯得瘋狂:在價格戰中,樂淘、好樂買的毛利都從30%左右被拉 到了15%上下。在挖角戰中,電商甚至可能以兩三倍的工資跳槽。行業觀察人士李成東認為,請明星代言人是這個行業泡沫膨脹到極點的標誌—走秀網請了楊冪, 聚美優品請了韓庚,夢芭莎則請了范冰冰,據傳代言費為8位數天價—這價錢昂貴但卻難以直接產生購買。為了與這些大計劃配套,電商網站們還租下了更大的倉儲 面積、備下了更多的存貨。


  但即便是在全行業中談先做到盈虧平衡、先賺錢的今天,許曉輝,包括其他互聯網出身的創業者依然認為,靠「互聯網邏輯」才可能出奇制勝。京東是個最好的 例證,它用互聯網邏輯飛速成長為了大而不倒的巨頭,而比京東更早做3C數碼、曾經是這個領域最大的電商網站搜易得如今早已不為人知。搜易得的創始人、前 CEO郭洪馳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原因之一是當年「沒想到可以靠資本用虧損的辦法做起來」。


  「融資環境好的時候,不燒錢才一定是有問題的」。陳騰華在創立優雅100之前,是以花錢謹慎為特點的老牌電商噹噹的副總。陳和其他創業者們也客氣地表示,倘若資本市場環境好,樂淘按它的邏輯或許就成了。


  而「零售」的特點,意味著要認清這是一門利潤不高的生意。以亞馬遜為例,它成立了近十個年頭後,2003年才實現盈利,盈利以來9年中,其淨利潤率基本徘徊在1%到4%之間,最近一個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其淨利潤率為1.5%。


  「零售公司」好樂買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把大量金錢花在買貨上,帶來的極大風險:貨賣不掉、變成死庫存。好樂買工作的第一要務,是建設買手團隊,爭 取買的都是暢銷貨。買手在傳統公司裡本來就是核心人員,好的買手並不好招。好樂買的創始人魯明做傳統零售業出身,分管這?塊。


  好樂賣的另一個創始人李樹斌干的活兒,是建設IT系統,首先是對做貨物的預警:看一款鞋子的銷量是否正常,如果太快,就說明暢銷,該提價;如果慢了,就趕緊打點折,或者調整到更易被消費者點擊的位置,以免拖到更難賣動的季末才打大折扣,甚至變成死庫存。


  這樣,一是為了提升毛利,二是可以加快銷售速度。


  零售業的關鍵,就在於提升周轉率—這意味著一旦供貨商可以提供的賬期比自己的庫存週期長,就能在不壓佔貨款的情況下運作起來,讓電商成為一門「輕資 產」生意。      業內頗為稱道的公司易迅網,從幾十萬塊錢本金起步,在2010年年底前全靠自有資金滾動,如今在B2C市場份額排第6名。最讓其CEO卜廣齊自豪的指標之 一就是其周轉率,如今為18天,能在快速給供應商付款時依然保證自己的運轉。卜廣齊的做法與好樂買大致相似,但他覺得,為了保證周轉率,有時候還得不惜低 價、「放點血」。


  而要提升周轉率、加快貨品售賣的速度,還包括網站的設計讓用戶舒服地進行購買,IT系統能給用戶更準確地推薦關聯購買,以及送貨回款速度要快。


  追求周轉率的根本是為了應對零售業毛利低的問題。這條道路的風險在於,IT建設和物流建設都耗資不菲,提升效率、攤薄成本有時候就是規模的產物。


  在上海,易迅早在2007年就開始了一天兩次送貨,並把資金和精力先花在改善上海地區送貨上,配更好的車、控制門站和送貨員的負荷、增加網點,保證 「99.9%」的準時送達。如今又在上海實行一日三送。在那個物流送貨體驗不佳的年份開始,在上海率先建立起送貨迅速的口碑,在服務上與對手拉開了差距, 並提升了回款速度,與供貨商關係良好。因此,在京東飛速崛起時,易迅依然在上海地區佔有優?勢。


  但在2010年年底,易迅接受了騰訊的少量投資。今年5月,易迅將自己的絕大部分股權賣給騰訊,創始團隊僅保留了20%股權。卜廣齊則稱,之所以會讓騰訊控股,是因為一旦易迅要做全國市場,跟京東這樣的對手競爭,就需要大得多的財力,以及非比尋常的流量。


  當李樹斌試圖優化好樂買的IT系統,向顧客推薦他們可能想買的其他產品時,卻發現很難讓已經買了一雙鞋的顧客同時再買一雙鞋。而推薦服裝或包這種其他品類的產品,顧客購買的可能性則更高。


  但這也充滿風險。凡客就是因為2011年品類擴張太快,拖把、熱水壺等產品滯銷,壓佔了資金,被爆出虧損巨大、現金不足的消息。這種風險對小電商來說 尤其凶險。以自己付錢做產品的維棉網為例,這家原本賣襪子的公司增加內褲這一品類時,即使按CK的版型去做,不需要設計師和費用,即使內褲發展到現在只有 八個標準版型,幾種面料,但每個內褲代工廠的起訂量是兩千—按八個版型、四個顏色、四個尺碼做,全部做出來要付兩千萬—天使投資全花掉也只夠做一半。而對 自己預先付錢採購的公司來說,則可能出現採購失誤、銷售困難的危險。


  2011年年初,好樂買在眾多投資人中選擇了騰訊。「僅僅有錢已經不夠了……騰訊的流量是不可複製的。」李樹斌說,「我們判斷,未來會是幾個大玩家的戰場,B2C小玩家已經沒有機會了。」


  除了京東、凡客外,李樹斌說所的大玩家,還包括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以及傳統行業那些大傢伙們。在美國,前十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除了亞馬遜和eBay外,都由傳統公司創辦。2011年7月,百麗的全資子公司優購網上線了。


  百麗原本是好樂買的供貨商,但在優購網上線後,百麗停止了旗下幾款女鞋跟好樂買的合作。此外,百麗還是耐克、阿迪達斯等在中國最大的線下經銷商,在拿 貨上有優勢。這家公司還有錢,能在價格戰中消耗得起。剛上線時,就有消息稱百麗將向優購投資2億美元,優購網COO張小軍今年年初稱已經到賬1億美元。如 今,這家公司稱自己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6000單。


  2011年8月,樂淘週年店慶,在大幅的降價推廣活動中,訂單量飆升至它創辦以來的最高峰。它對外稱8月18日的訂單量達到約3萬單。


  即便增速如此迅猛,但如果樂淘想靠巨大的訂單量向上游獲得議價能力,恐怕需要些時日。以耐克為例,它在2011年財年大中國區的銷售額為20.6億美 元(約為130億元人民幣),即便樂淘一年總銷售額做到10億元、耐克銷售額過億,線下的銷售渠道依然是絕對的主流,耐克也很難給出樂淘特別優待,包括更 低的價格、更緊俏的貨品。


  在快速的增長中隱藏著憂患。一名ID為「MadBigg」的知乎網用戶說,他想買的一款鞋,2月在好樂買上就買到了,但4月下旬才看見樂淘上有;在好 樂買上用了滿200減50的優惠券後,價格為160塊,樂淘則有滿200減120的優惠卷,不過由於售價貴,減完價後最終的價格也是178塊。一名樂淘員 工說,不少熟人都跟他抱怨,拿著樂淘的優惠券,在樂淘上「看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知道能買點什麼。而由於貨品不夠有吸引力,在大幅的廣告打出去、大量人 進站訪問後,卻頗難轉化為購買。根據Alexa的統計,樂淘期間的彈出率(訪問後快速離開)是上升的。


  也是在2011年8月,好樂買的CEO李樹斌在一個行業論壇上說:「虧同樣的錢,總會有一家出來效果更高,控制更好,虧的錢更有說服力—為什麼這麼虧。這個平衡一定會被打破,雖然不好說是什麼時候。」


  2011年第四季度,中國B2C電商業的融資金額從上季度的8.93億美元驟然下降到1.35億美元。大潮退了。


  回頭來看,這一切並非沒有先兆。而2010年年底上市的噹噹和麥考林股市表現不佳,麥考林則因為過度包裝財務數據被起訴,歐洲債務危機也愈演愈烈,陳 騰華在2011年3月時就聽同行說,有投資人罕見而坦誠地說這年不會再投電商項目了。到了2011年夏天,馬云與雅虎、軟銀爭奪支付寶的所有權,拒不承認 作為外資投資中國企業基礎的VIE架構,更加影響外國資本的熱情。到了2011年第三季度,越來越多人發現融資談不下來。


  2011年10月,畢勝在公開演講時以樂淘為例,大談實物B2C電子商務不賺錢,「是個騙局」。


  包括樂淘在內的諸多電商網站開始大幅減少廣告投放,畢勝稱樂淘裁掉80%的廣告;優雅100對每一元錢廣告費產生銷售額的要求從最初的1:1漲到了去 年第四季度的1:3,這意味著停止跟「95%」的媒體合作。西街網創始人郭洪馳做電商十多年,他覺得就像曾經的門戶網站、遊戲、無線SP泡沫那樣,「融資 的冬天總會來的」。2011年第四季度,樂淘等電商網站的訪問量開始掉頭向下。


  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子商務是個藏不住秘密的行業。這些對手或同行們租用的倉庫很多都聚集在一個區域,有的對手,比如樂淘和好樂賣,租用的倉庫甚至彼此相鄰。粗略一看,能看到哪家庫裡貨多哪家貨少,哪家門前冷清,哪家門前堆滿了待送的包裹、等待送貨的快遞車輛。


  三家不同電商公司的人士均向《第一財經週刊》表示,樂淘的訂單量已經從高峰時的三四千單掉到一千來單。在向畢勝求證時,他未正面回應,只是堅持說,既然電子商務不賺錢,那麼談這些全都「沒有意義」。


  「要回歸零售本質」成為了這個行業從業者們掛在嘴邊的感慨。


  省錢變得重要。所有人都開始尋找省錢有效的營銷辦法。優雅100覺得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去年年底上線的會員制:每個老客戶邀請的新用戶,以及新用戶再 邀請的新新用戶,都會給最初的老會員帶來收益。優雅100如今有一半的新用戶都靠這個方式得來,使得其發展新用戶的成本從最高時的150塊錢一人下降到 70塊錢一人。問題是,這個方式發展新用戶的速度不夠快,沒能像滾雪球那樣滾大。


  微博營銷這樣的辦法被更加重視。前凡客品牌總監、曾參與「凡客體」等活動的許曉輝覺得,互聯網營銷的精髓在於「得引起共鳴」。初刻陸續策劃了「回顧高 考填報志願」、「向父親說聲對不起」、「我媽嫌我」這些微博活動,這比單純的有獎轉發有效,大約能獲得數千條評論,上萬次轉發。


  提升工作效率也顯得更緊迫。比如,雖然好樂買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在翻倍上升,但工作人員數量跟去年差不多,並且不再像之前那樣需要每天加班到大晚上,每天的加班之間縮減到了1小時以內。據其庫區工作人員估計,相當於「效率提升了2倍」。優雅100也在做類似的改進。


  好樂賣效率的提升來自對IT系統的優化,比如相較不久前進貨和打包區的掃瞄步驟減少了兩次,並由於其IT系統對貨品位置能準確記錄,在貨品入庫時可以 「見縫插針」地隨手放。而把工人的工資改為計件制度後,工人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此外,這家公司還辦了一家叫尚橙物流的公司,可以儘量節省配送費用。


  即便如此,與早已積聚了大規模用戶的平台相比,很難在營銷成本上與之抗衡。


  天天網總裁鞠傳國的切身感受是,噹噹、京東這樣的平台型電商才是天天網最可怕的對手,而非樂蜂網或聚美優品。化妝品的品牌還算集中,產品是量產,挺標 準化,採購難度不算大。天天網花了數年的時間來建立自己「賣正品」的口碑,但京東、噹噹本身的信譽就足夠讓消費者信任。當天天網把2011年的市場推廣費 用從上年的幾萬元上調到幾百萬元時,這家公司首次虧損了。但平台型電商卻更易攤平推廣成本。每個顧客在網站上消費的總量更多,據劉強東稱,京東的廣告費佔 比高不過1%。


  此外,大平台還能幾種東西一起送貨,能節省運費。相比在物流上投資巨大但效率也高的京東,以及原本有線下優勢的蘇寧這種巨頭,小電商的物流成本很難低過它們。


  在邁克爾·波特對競爭的著名論述中,企業能採用的策略無非是這麼三種:總成本領先(overall cost leadership)、差異化(differentiation)、目標集中(focus)。


  在這種競爭態勢下,有大平台支持,好處就很明顯。因為有騰訊投資,好樂買公司成為了B2C網購平台「QQ網購」唯一的鞋類合作商。雖然目前QQ網購僅 開通了廣東一個省的業務,但每天已經能為好樂買帶來超過1000個新的訂單。通常好樂買為一個新訂單要付出100元左右的營銷成本,但現在好樂買僅需要向 騰訊支付一筆少得多的費用。


  根據好樂買提供的數據,2011年5月時,其日均訂單量穩定在1.5萬單的水準。


  而從去年下半年起,各家小電商都已經路續去京東、噹噹、淘寶這樣的平台上賣貨,以求降低營銷成本,提高銷售量,先活下來。在京東傳出上市的消息後,劉 強東公開表示,京東帳上還有近10億美元,「2012年下半年將展開很多投資。」「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已經開始洗牌,這大概要持續到明年年末。我們會利用這 一點。」


  按君聯資本(原名「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的看法,小電子商務公司根本沒有生存的理由,只有京東這種大到不能死的最後才有可能活下來。而君聯這 家投資風格向來謹慎公司所投的,基本都是麥包包、21cake這樣有自己的品牌和產品,能在產品上與對手形成差異的公司。


  而另一條向上尋找出路的方式—依靠貨品差異來獲得更高毛利—在傳統零售業中已經被證明行之有效:例如,百思買的毛利能高達45%,就是因為依靠對什麼好賣什麼不好賣的準確判斷,靠自有或者定製產品拉高了毛利。


  2011年下半年,畢勝在「腦子裡過了幾百遍」,覺得做電商怎麼都賺不了錢。這年11月,畢勝跟5個當下最熱的App遊戲合作,獲得了授權。樂淘推出的「憤怒的小鳥」圖案帆布鞋子一週內賣掉了幾萬雙,並不斷脫銷。


  隨後,樂淘規劃了四五個自有品牌,分別針對女性白領、學生等。其首頁也從過去主推其他品牌的鞋子,變成放上自己品牌的鞋子。


  此時,樂蜂則成了被業界羨慕的公司。根據樂蜂網提供的數據,這家化妝品電商銷售額的四成來自它的4個自有品牌,而這些自有品牌利潤很高,貢獻了其總利 潤的絕大部分比例,使得其毛利率得以達到50%甚至更高。業界認為,如果不是因為樂蜂在2011年下半年增加了廣告投入,它會是一家業界罕見的盈利的電商 公司。


  樂蜂值得借鑑的經驗有兩點:一是其自有品牌化妝品從一開始就定位為為國際大牌做補充,從精油開始,價格為一兩百塊錢,還經常團購或打折,看起來性價比 不錯;此外,它們在經歷了最初自己設計和尋找產品原料供應商、製造商的一連串麻煩,後改為全部外包後,最終還是重新回到了靠自己的團隊來做產品的老路,以 保證產品的差異性。


  不過,樂蜂還是一家特殊的公司:其創始人李靜是知名節目主持人,並製作幾檔跟美妝有關的暢銷電視節目,樂蜂因此得以獲得大批觀眾的信賴而賣掉產品。這幾乎是獨一無二難以被學習和複製的推廣資源。


  賣化妝品的天天網就很難、也沒有像樂蜂那樣去創建自有品牌。它的打算,是要在服務上找差異,做「美容研究院」,針對用戶膚質,推薦對應的化妝品,提供 新品試用,並教授美容技巧等。在優雅100上,其4個自有品牌的家紡產品銷售額已經超過了全站銷售額的一半。陳騰華之所以當初選擇家紡這個領域,就是因為 消費者對這種產品的品牌忠誠度低。要依靠不錯的性價比建立自己的品牌,難度也低。


  即便是長於運作品牌的許曉輝,也很難讓自己創立的品牌初刻快速獲得大批用戶青睞。即便這家公司看上去在把握網民心態上有一手:它們投放到其他網站的展 示廣告是「發現日常生活之美」,而非單純的商品廣告,並據此獲得了更高的點擊率和更願意付費的用戶;除了微博活動的主題頗能引起共鳴外,在請粉絲多的朋友 幫忙曬單、每天搜索「初刻」關鍵詞的微博並評論轉發這種小動作上,初刻也花了時間和心思;乃至這最終影響了它的產品,把吊牌做成了書籤、衛衣背後設計兩個 口袋來方便情侶摟腰、贈送疊紙青蛙疊紙飛機以及獎狀,甚至附上許曉輝寫的信。


  在這個品牌上線一年多的今天,依靠更高的毛利(它的暢銷款T恤售價每件89塊,凡客為29塊),在同行們還在立志要在今年不再虧損時,初刻已經基本盈虧持平。但相較去年初刻剛上線、訂單頗少的五六月,其訂單量大概只「翻了一倍」。


  樂淘做自有品牌鞋子的試驗不那麼成功。據樂淘前員工稱,今年年初,樂淘曾打算把做自有品牌當作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在推廣上力度也不小,但最終的銷量 並不如意。如今再問畢勝,畢勝說已經「明確肯定」做自有品牌並非樂淘的出路,做產品的團隊只有20來人,對這家目前有一千來人的公司來說,只是小團隊。


  畢勝如今已經不再對樂淘的運營事事過問,他有時候要忙忙自己天使投資的事兒,回到樂淘,他更願意呆著想想「大問題」。他公開說垂直B2C轉型平台「必死無疑」,但又不願意說樂淘未來要往什麼方向走,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個「大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