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佳﹕的士電子支付 司機收入「現形」?
1 :
GS(14)@2017-11-04 15:33:12【明報專訊】的士司機找贖是個說不完的話題,幾年前,有乘客因為的士司機沒找5毫子而告上法庭,令人覺得小題大做;早幾個月,藝人王喜因為的士司機找少7毫子在網上聲討,引起熱議,有支持者指司機應依照車資找續,亦有認為不用為7毫子多計較;隨後「十優港姐」麥明詩坐的士,叫司機不用找贖尾數6毫子,意料之外是該司機為自保而將事件公開。
在這個很多店舖都表明不收毫子的年代,5、6、7毫子竟然都可以變成城中熱話,誠如麥明詩後來感嘆,如果有電子收費,她就不會「躺着也中槍」。
事實上,香港的士不是沒有嘗試過採用電子支付,早年八達通便曾嘗試在的士裝置八達通機;去年4月TNG推出的士專用的TNG「收款易」;去年11月香港電訊(6823)旗下Tap & Go(拍住賞)亦宣布伙拍忠誠車行進軍交通行業,但結果大家有目共睹。
揸的士勝在收現錢 無入息紀錄
筆者曾經親身了解過,其實不少的士司機入職,都是因為其「現金行業(Cash Business)」特性,簡單講就是無單無據,司機每天現金出糧,稅務局難以核實;以一般的士司機月入約2萬元計,交稅約8000元,但很多司機實際交稅少於此數,甚至「唔使交」;有正職的士司機的朋友更笑言,現時申請輪候公屋,一人單位的入息上限約1.1萬元,一般普通工作很容易「爆表」,但做的士司機,「你話月入幾多就幾多啦」,沒有這個問題了。所以,要說服的士司機採用「有單有據」方式計算收入,他們自然是一萬個不願意。
而最新挑戰這個「不可能任務」的支付寶HK和微信支付,以至TNG、Tap & Go等,都屬於由金管局監管的儲值支付工具(SVF) ,據金管局回覆,「儲值支付工具的發牌制度旨在確保持牌人安全、穩健地運作。至於涉及稅務的問題,應由稅務當局處理」。筆者不負責任地猜想,司機們擔心的交稅問題實際是過慮,不過又有誰願意擔保?
經營者分散 難洽商全面採用
事實上,內地商界難逢敵手的馬雲及馬化騰,進軍香港的士行業要解決的問題,遠遠不止一兩個,而且非常瑣碎,例如有司機表示,有時需要「偷雞」在禁區落客,如果還要「掃來掃去」等過數「隨時被人抄牌」。亦有人覺得,採用電子支付,的士司機就不能收「貼士」。
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香港的士行業分散。據運輸署資料,現時香港有超過1.8萬部的士,分別由數間的士車行及大量的士牌主擁有,由於缺乏統一經營,要逐一洽商,使全港的士採用電子支付方式,實在是難比登天。
用途愈廣泛 愈有吸引力
再者,電子支付要在香港的士業界普及,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在香港不同商業層面的普及度亦非常關鍵,觀乎內地的士司機樂於接受電子支付,是因為他們能直接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作其他不同消費,試想像,如果本港司機能同樣用微信支付向的士公司交車租、付油錢等,那受歡迎程度可望提升。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06&issue=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