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暴龍的說明書
1 :
GS(14)@2017-10-22 17:21:22「暴龍是最知名恐龍」這句說話,相信無人會有異議。的確,暴龍既是地球史上其中一種最大型的生物,其兇猛的特性亦於不少作品如《侏羅紀公園》中有不同演繹,絕大部份人都會對暴龍印象深刻。不過這些印象又是否真有其事呢?David Hone去年寫的《The Tyrannosaur Chronicles》輯錄迄今已有的暴龍研究資料,為讀者剖析暴龍裏裏外外的特徵,可說是暴龍的說明書。不過這本暴龍說明書仍有很多空白位置,作者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人入行做研究。1990年於南達科他州西部出土,編號為FMNH PR2081的暴龍化石Sue,是現今全球最完整的暴龍骸骨化石,如非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在1997年以836萬美元天價購得化石,或者我們未必有這麼多機會去了解暴龍的過去。首先,從頭骨說起。暴龍頭骨從上面看來呈T字型,前窄後闊,其眼窩大、雙眼向前相信有立體視覺;暴龍的嗅覺與聽覺相信也相當發達——因為腦部等軟組織難以保存,我們只能靠骨上的洞孔大小、位置估計——令其可在日夜都時刻感知到附近有甚麼獵物或危險。當然少不了要提暴龍的咬合力與牙齒,暴龍的咬合力遠超其他獸腳類恐龍,其下顎前方形狀也與其他肉食恐龍不同,是呈U字型的,因此每次咬合撕咬的肉會比V型的多。可是,這樣也會令牙齒所承受的壓力增多,所以暴龍的牙根長度比牙冠長一倍,令其較為穩固。不過,暴龍跟鯊魚一樣仍然需要經常換牙,只是你永遠都不會見到暴龍的牙齒是雪白完整的。正如上述所說,軟組織難以保存,我們現時仍不能確定暴龍會否如人一樣有口唇。然而,從現代其中一種恐龍近親後代的鱷魚可見,暴龍很大機會是無唇,整個頭部也是鱗片並延伸至嘴部,牠們長時間都露出牙齒,在獵食時更為有利。說到鱗片,很多人以為恐龍全身都由鱗片覆蓋,就連考古學界也曾不相信恐龍會有羽毛,但近年越來越多考古證據顯示,恐龍是雀鳥的遠祖,已演化出羽毛結構,暴龍極可能在身上大部份位置都有羽毛保暖、讓身體的酵素在最佳溫度下運作,穩定代謝率。與身體相比,暴龍的前肢非常短小,不少漫畫取笑暴龍前肢無用,但暴龍手肘關節有一定程度的旋轉動作,加上骨頭大、有厚實肌肉,學者相信暴龍可用之快速抓實掙扎中的獵物。很多人都有興趣知道暴龍的繁殖,從多個不同恐龍品種包括暴龍的化石顯示,恐龍在未完全成熟時已生兒育女,其骨會變成骨髓骨(medullary bone),將鈣融入血管中,用以製造新生恐龍的蛋殼。這種盡快生育的策略,能將基因更快傳到下一代。可惜的是,即使如暴龍這種地球霸者也敵不過隕石與火山大爆發。小肥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22/2019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