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碎片--行為會計學之軟件資產化處理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42113.html思考的碎片--行為會計學之軟件資產化處理。
反覆思考是用金融行為學還是用行為金融學
還是行為會計學還是會計行為學。
最後還是決定用行為會計學
邏輯是這樣。CFO的價值取向是所謂的人類行為在會計上的體現
所以用行為會計學比較合理。
算不算首創?不知道,也不關心。
so開始說正題
先說兩個基礎命題或者是基礎的結論
具體不去查paper。
我有確切的記憶這是有paper支持的結論
就是邏輯上業績+0.01 0.00 -0.01會均攤分佈
但是實際上+0.01 遠超過-0.01
這也符合我說的行為金融學的範疇
畢竟財務或者會計不是徹底客觀的。很多項目是可調整的。所以沒幾個CFO能忍受-0.01而不去積極調整。
其實我相信還有另外一個命題或者說結論這是沒paper支持的。只是我的直覺。
參與美股遊戲的人都知道,業績公佈後的漲跌。取決於below 還是beat analysis forecast
後來加上了對未來的預期。
so我的結論是beat0.01的同樣會大大超過below0.01 .我說數量上。這是統計學意義上的遊戲。
誰有興趣可以用briefing.com的數據做篇paper。或者capitalIQ的數據。
如果理解以上兩個命題。我這裡來說說軟件資產化的玩法和行為會計學的關聯。
軟件資產化這算一個會計處理。其實我是反對的。但是時下很多企業用這個玩法。
就是讓當期的費用資本化,然後通過折舊平穩各期業績。不讓業績波動太大。
這是積極意義的。
但是毋庸置疑這也會是行為會計學上一個重要課題。即回事一個很好的利潤調節器。
根據這個猜測,推導出一個很有趣的結論
即
可,此來企業即使用軟件資產化這個會計手段的公司。會也必定會:在業績平穩增長期控制利潤表達,即你不用希望他單季beat analysis
forecast很多,但是如果可能每次會beat利用前期隱藏利潤逐步釋放業績。(行為學意義在意如果beat
太多他會多吧軟件當作當期費用抵充利潤,做到利潤調節)
反過來當利潤明顯低於analysis forecast他有動力做壞當期業績為日後業績表達奠定基礎。即可還是用軟件資本化這個項目,少計算資本化項目多歸入成本項目。
so這或許會成為一個有趣的視角
觀察企業的業績釋放。
讓大家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