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鴻海的企圖心

http://www.eeo.com.cn/2012/0330/223908.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萬曉曉 一個是世界級的品牌,一個是世界級的垂直整合加工廠,3月27日,全球代工巨擘台灣鴻海以8.09億美元入股夏普,並成為夏普單一最大股東。

一家百年的日資企業、被稱為「液晶之父」的夏普,被台灣代工廠併購,製造業新格局的變化被津津樂道。在外界看來,此舉標誌著全球製造業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製造日漸式微,以三星、鴻海為代表的上下游垂直產業鏈一體化模式正在崛起。

雖然,對於鴻海在核心零部件領域的擴張,集團解釋為鴻海要做「無可取代的代工廠」,支援全球所有電子行業的生產製造服務,具備支持全球知名品牌的生產能力。但是結合鴻海此前宣佈的「萬馬奔騰」等計劃,業內人士判斷,不排除鴻海在完成垂直產業鏈的整合之後,自創品牌,向終端進軍的可能性。

為什麼是鴻海?

「入股夏普,對鴻海來說是個了不起的標誌性事件,郭董事長對此事非常看重,親自前往日本簽約。」3月29日,鴻海集團發言人邢治平對本報記者表示。

2012年,是夏普公司成立100週年,公司卻必須為虧損額高達2900億日元(約合223億元人民幣)尋找解決方案,畢竟,這樣的虧損額創下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

旗下電視機事業連年虧損,公司在佈局全球最大的液晶屏生產基地時,又遭遇金融危機和半導體行業的蕭條,夏普急需新的資金來改善經營基礎,亦需要新的夥伴來幫助提升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蘋果公司新版iPad宣告全球銷售的兩天前,也就是3月14日,夏普因為一則「蘋果將選三星作為iPad液晶屏惟一供應商」的謠言,當日股價暴跌5%。

這對於剛發佈財報的夏普來說,不啻雪上加霜。作為蘋果公司液晶屏的供應商之一,它意味著——公司堺市工廠的產能在只開動50%的基礎上,將再度下挫。

但這則謠言卻讓鴻海在十餘天後的入股,在價格上取得優勢:僅以溢價11.11%的價格獲得夏普股權。除了持股接近10%之外,鴻海未來還將向夏普採購面板和模塊,採購比重將佔夏普10代廠總產能的50%。「鴻海集團正是我們期待的最好的合作夥伴」,夏普公司常務董事奧田隆司在當日新聞發佈會上如此表示,要想進一步降低成本,光靠公司本身的垂直整合是不夠的,與鴻海合作,或能保住公司的電視業務。

4月1日,奧田隆司將就任夏普公司總裁一職,他必須為夏普尋找新的訂單和市場開拓夥伴。

全球五大面板生產企業:韓國LG Display、韓國三星、台灣奇美達、台灣友達光電和日本夏普,共佔據全球95%的市場份額。夏普聯手奇美達後,市場佔有率將提升至20%,緊逼第二名韓國三星25%的市場份額。

這對於鴻海來說亦非常有利——鴻海旗下奇美電子相關世代產線投資正陷入停滯,獲得夏普10代線的面板產能補充,所費資金少於與台灣友達光電的合作。

不過,為了打消日本企業的顧慮,鴻海決定,雖為最大股東,但不向夏普公司董事會派駐董事,不對夏普經營造成捆綁。「除了股權出售外,雙方也將合作研發。未來,也不排除夏普投資鴻海的可能性,雙方也有可能交叉持股」,邢治平強調。此外,鴻海還計劃以新台幣235億元的價格,收購夏普旗下液晶面板工廠SDP的46.5%股權。

夏普常務董事奧田隆司表示,夏普將使用資金投資新的液晶技術,將和鴻海共同開發生產各種移動設備,包括智能手機。「日本企業過去很強勢,不依靠國外市場也不願合作,而在現在的競爭格局下,由於日本製造業的產業鏈太長,也不做國際貿易、不做代工,加上終身僱傭制的負擔,日本製造業模式已逐漸落後其他國家地區。」前美國應用材料(中國)公司技術服務總監、半導體行業知名專家莫大康介紹。

他舉例說,30年前,整個半導體領域的全球排名中,日本企業分別列前三名,而今天,日本最好的企業只能列全球排名第五位。

「日企迫切需要台灣企業的成本優勢、流程管理和反應速度來激活,」IHS iSuppli公司消費電子和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對本報表示,蘋果製造為什麼回不去美國,最缺失的就是生產流程的快速響應能力,以及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而鴻海在這一領域無人能敵。

蘋果的影子

鴻海最大的客戶是蘋果,它40%的訂單來自這個大客戶。

通過入股夏普,鴻海將獲得夏普以及夏普的另一股東索尼,兩大品牌的電視系統組裝代工訂單,再利用夏普的技術,爭取更多蘋果電視訂單。業內預計,鑑於價格等原因,蘋果電視訂單初期,會以夏普LGZO面板為主體,不會採用三星領銜生產的AMOLED面板。

有媒體認為,鴻海此舉意在「聯日抗韓」,以對抗同樣高度垂直整合的三星電子。三星作為全球IT第一大企業,亦是很多細分領域的冠軍。

在本報採訪中,這一說法遭到鴻海否認,鴻海認為自己關注的是更廣泛的通訊電子領域,是對全球知名IT企業的支援,而三星只是電子業的一個品牌。顧文軍也認為,由於產品性質的不同,鴻海不構成與三星的競爭,與三星競爭的是鴻海的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在鴻海的客戶摩托羅拉走向頹勢時,鴻海一度陷入危機,後來幸虧有蘋果的崛起,訂單得以補充。

對於蘋果來說,它當然也不希望蘋果電視在初期領域也被三星掌控。「三星是蘋果最大的威脅,雙方產品直接競爭,在生產環節又不得不合作,但知識產權糾紛頻出。三星平板電腦出貨量僅次於蘋果,在存儲芯片、面板、手機、電視機等多個細分領域,三星也位居全球冠軍,」莫大康告訴本報,「蘋果和三星早晚要鬧。」

此前蘋果的應用處理器A5,本來計劃給台積電生產,因台積電知識產權問題,只得交給三星。此外,也有消息稱,蘋果對夏普並不滿意,因夏普延遲為蘋果新一代iPad提供超高分辨率的顯示屏,為了及時推出產品,蘋果被迫選擇三星。

在這種競爭格局之下,扶植具備低成本、快速響應能力的鴻海與高技術的夏普的合作,以制約三星,無疑,蘋果樂見其成。

另一方面,三星也視蘋果為勁敵。三星的企業文化和發狠的勁頭令人畏懼,三星對員工灌輸的理念是最典型的韓式話語——「不當第一就去死」。在喬布斯過世後,三星對搶佔最高點更為迫切,提出「一定要超過蘋果」。

顧文軍介紹,三星的崛起和「模仿別人,再把別人幹掉」的模式,已經成為美、日、台灣地區的「公敵」,台灣地區業者亦多有畏懼。鴻海的郭台銘作為台灣產業的領軍人物也多次公開對三星嗆聲,「但是,郭台銘從來沒說三星是鴻海的敵人」。

「代工王」的版圖

在協助蘋果擺脫對三星依賴的同時,鴻海也有意擺脫對蘋果的依賴。

受困於低利潤的郭台銘多次表示:「我們的利潤只有2%」,以iPad產品為例,iPad在中國組裝的勞動力成本僅佔2%左右,鴻海旗下富士康僅獲益1.8%。

鴻海希望能向上游發展,成為蘋果的零部件供應商,這部分的利潤將遠高於代工。此外,鴻海也將旗下奇美電子的面板與夏普的電視和顯示器業務嫁接,助力於面板的出口。

「不排除鴻海有更大的企圖,」顧文軍認為,鴻海在代工製造以外,一直佈局核心零部件,並在中國大陸地區開拓渠道,等這些都完成後,很有可能進入終端品牌。

有消息稱,鴻海開始對上游芯片有所涉獵,在面板領域整合為台灣第一,集團還買下索尼的大部分電視組裝業務,並提出「眼球計劃」,將光學產業投資列入集團五大營運方向。

在渠道方面,2010年,郭台銘公佈「萬馬奔騰」計劃,要做「渠道王」,計劃投資百億元新台幣,兩三年內,在中國大陸地區打造1萬家3C(電腦、通訊和消費類電子產品)及家電渠道連鎖店。甚至一度傳出要收購京東商城,以拓展電商。

「目前的鴻海尚不具備擺脫蘋果,自己做終端品牌的條件,但是可以看到它的努力和企圖心,」顧文軍指出,鴻海要佈局終端品牌的前提是,在製造上對大客戶依賴度降低、產業鏈完成了垂直整合,並且有手機、PC、電視等關聯公司。

鴻海要真正做到垂直產業鏈整合,也並不容易,在產業鏈最上游的芯片領域代工亦競爭激烈。台灣台積電公司一直位居全球芯片代工領域老大,佔據全球近半數份額。「鴻海在芯片領域繞不過台積電」,莫大康指出,現在芯片領域的投資巨大,月產1萬片需要10億美金投入,而10萬片才在市場具備競爭能力。「若代工企業自己做終端產品,也頗犯忌,而且現在做終端產品通常要延續幾代產品,一代產品成功容易,幾代都成功非常難」,莫大康表示。

對於是否會進軍終端品牌,鴻海發言人邢治平表示不予置評,他向本報記者強調,鴻海仍是「無可取代」的代工廠,支援全球所有電子行業的生產製造服務,具備支持全球知名品牌的生產能力。

「我們要做到上下游垂直產業鏈一體化,不管什麼客戶要做什麼,我們馬上就能提供,這要求我們具備18般武藝,隨時應變。」邢治平說。他認為,科技已經到了革命性發展的階段,鴻海不侷限於電子業的代工製造,還包括通訊、云計算解決方案等。

正如邢治平所說,鴻海的眼光不僅在看得見的代工利潤上。這家全球第十大僱主,已超越了粗加工的階段,轉身為高度垂直整合的代工巨頭。2011年,鴻海取得1514項美國專利權,是惟一躋身全球前50名的台灣企業。

一直以來,鴻海與日本企業過從甚密,但在科技競爭力和成本競爭力的角逐中,日本製造頹勢漸顯。郭台銘此前就預言,日本將退出面板產業的競爭行列,只剩台灣和韓國廠商進入決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