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胡孟青:被動加息 早好過遲

1 : GS(14)@2016-12-19 06:29:44

【明報專訊】港元拆息持續上升成為市場熱話,始終以升幅計算,年內累積非常之大,但現水平的各期限拆息,其實仍是相當之低。不要忘記,在2008年美國大印銀紙之前,作為銀行資金成本指標的1個月及3個月同業拆息,最少均要兩、三厘以上。

調轉頭想一想,與其糾纏於近期的拆息升勢,倒不如計算潛在通脹預期,以及利率走勢。事實上,只要通脹升幅快於利率上升幅度,本港利息不但沒有面臨上升壓力,反而要注視的是實際利率反而會進一步回落。

其實,出現實際利率下行的機會比真正加息的機會率更大。首先,本港銀行大有條件繼續按兵不動,毋須急於跟隨美國加息。而輪到美國,聯儲局對採取走前於通脹上升預期的加息步伐,膽量在在成疑,於是乎,近期客觀環境及因素假設一切不變,來年通脹上升幅度幾乎篤定會大於利率上調的水平,實質利率回落亦變相是緊隨而來。

金管局不抽走游資 提供緩衝

去年底,一及三個月拆息,分別仍是0.22厘及0.39厘,到近日已相繼升至0.66厘及0.95厘以上,升幅實在頗為驚人。同一時間,由金管局計算包括存款資金成本在內的銀行綜合利率,卻由去年一月的0.36厘,跌至去年年底的0.26厘,到最近大半年都處於0.25厘水平。可以說,未有充分證據證明,拆息上升,短時間會必然構成銀行整體資金成本一併向上。

港元的需求及流動性,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本港利率及匯率的生態圈。大量的銀行體系結餘,為銀行提供了緩衝,可以說,只要結餘不出現下降,市場會繼續有個假象,銀行是仍然大有條件在利息決定上一切不變的。由2008年起流入及累積於結餘的熱錢,何時會觸發外流,你不知,我也不知,專家不確定,就連金管局亦開宗明義不太知曉。有留意的話,當局近期已幾乎停止透過增發外匯基金票據,以抽走部分銀行結餘。目前,除了美息較強,港元票據需求可能受影響之餘,當局用意可能是趁環球拆息上升期間,讓資金市場可以更自然運作。

本港在聯匯制度下,利息套戥是自然運作的一部分。誠然,美息較港息一度高約40點子(100點子等於1厘),有足夠套息誘因,但因套息而潛在流出的資金,部分卻可能被其他因素抵消。臨近年底,拆息升,但港元部分時間更強,事關要應付繳稅的季節又來了,稅局近七成稅款收入,正正是在第四季旺季,以這些企業為首的港元需求,很大程度上亦是推高拆息上升的主因。

目前唯一不確定的,正正就是內地因素,在當局嚴控走資、不斷落閘下,中港兩地資金流,內地對港投資需求影響及其對本港流動性的牽連程度,是個頗大的未知數。相比美國,本港利率走勢的預示程度,可說是史無前例的複雜。但可以肯定,一旦環球利息上升趨勢已成,央行堅定不移摒棄超寬鬆政策,香港啟動加息應該是早好過遲。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09&issue=201612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5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