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一﹕經濟死局 瞓身股市?
1 :
GS(14)@2016-08-17 07:32:20【明報專訊】英倫銀行加大量寬火力,在市場搶購已經愈來愈稀有的GILT(英國國債),令GILT供不應求的情况更加嚴重。過去1個月英國長債的回報率高達9厘,機構投資者尤其退休基金,勢必抓住這千載難逢機會,令英債孳息壓力更大。英倫銀行更印銀紙買英國企業債券,規模雖然不算太大,僅100億英鎊,但已足夠為定息回報投資者覓得追逐的新目標。
低息弄巧反拙 弊多於利
只可惜,央行再多的低息手段,扭曲資產市場價格有餘,但挽救經濟復蘇力度不足,充其量只能視作緩兵之計,等政府的財政政策配合。不獨英國如此,目前環球市場通通面對需求不振,不是單純生產成本太高的問題。貨幣政策只能不斷壓低貨幣價值、抬高資產價值,但無法擔保可以提振生產與投資活動。更致命的是,依靠定息收入的經濟環節(例如退休系統),因為利息回報遠遠不足以應付持續老化的退休人口需要,再低的利息恐怕只會弄巧反拙,弊多於利。
環球央行智者雲集,應該明白低息的效益有其極限。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實行負利率之後,歐元及日圓走勢跟其經濟基調已不再相互呼應,經濟愈差貨幣愈強,似乎反映貨幣系統之失序。歐元及日圓乃當今熱門的套息交易種籽貨幣,所以每當大市遇上風浪起伏,人心虛怯之時,歐元及日圓反而因套息交易拆倉而逆市逞強,歐元區及日本經濟只會雪上加霜。
一面為銀行解毒 一面削銀行利潤
央行不合理地長期壓低息率,乃是一把雙刃劍:既可拯救「中毒」銀行,藉抬高債價解毒;亦由於息差不斷收窄而打擊銀行經營本業。只不過,央行為了拯救本國銀行業,迫不得已而為之;部分國家的央行,更已經成為了本國國債的主要買家。
超寬鬆環境下,市場的剩餘資金並未從事投資與生產,投機炒股遂成為唯一回報較高的出路。此正好解釋了為何環球經濟持續不振,各地主要股市反而愈戰愈勇,美股三大指數在儲局醞釀再加息與美國總統大選前夕,竟齊創紀錄新高。傳統投資者哪有不懼之理?
■本周環球金融市場預測:
白銀(現貨): 19.30 至 20.30 美元
英鎊(現貨): 1.2800 至 1.3050 美元
恒指(現貨): 22,200 至 23,000 點
轉載自《王冠一財經頻道》周一會員通訊;更多數據可參考《冠一多空指標》(
www.c1syndex.com )
王冠一財經頻道 首席評論員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47&issue=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