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土地市場入僵局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9/100336322.html

  年底將至,原本是土地市場的「旺季」,今年卻格外冷清。各大房企紛紛啟動「冬天模 式」減少拿地,地塊流標和中止出讓頻繁出現,各城市的土地市場深度低迷。

 

  「調控現在進入了第二階段,房價下來之後,地價怎麼辦?是該地方政府表態的時候了。」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研究中心總經理陳嘯天接受財新《新世紀》 採訪時表示,在政府通過強行壓制需求逼迫開發商降價之後,開發商與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場上的博弈開始了。

  地方政府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變相放鬆調控托底房價的政策試探統統被中央政府叫停;另一方面,土地市場持續萎縮,地方財政受壓。儘管已採取了 更為積極和靈活的土地出讓政策,市場依然難見起色。

  「現在地方政府比開發商更著急。」高策地產顧問機構董事長李國平如是說。

成交僵局

  「土地市場基本僵住了。」陳嘯天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由於銷售不暢、資金緊張,開發商當前的拿地意願極低。

  萬科集團總裁郁亮近日公開表示,萬科已進入「冬天模式」,現金為王,要更加慎重地買地,「買地是最費錢的,不能買錯地」。

  首創置業董事長劉曉光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目前樓市仍處於不景氣狀態,首創的策略是保持審慎投資態度,不會輕易拿地。」

  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此前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也強調:「因為銷售不好,7月我們就很少拿地,10月開始明確不再拿地。」

  中原地產監測的十大標竿房企(保利、富力、恆大、華潤、金地、綠城、萬科、雅居樂、招商、中海)下半年明顯放慢了拿地節奏。據中原地產統計,今 年7-10月,10家標竿房企僅花費購地款212億元,前十個月購地金額相比銷售款僅佔21%,創下歷史最低值,甚至低於2008年的31%。

  「一方面是由於政府的土地供應量偏少,優質地塊不多,地價未出現明顯下降;另一方面,由於銷售回款增速放緩,開發商為保證持有較充裕的現金,拿 地比較謹慎。」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分析稱。

  開發商的謹慎在城市土地出讓的數據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據中原地產統計,11月全國35個熱點城市的土地出讓均陷入低谷,流標和中止出讓的地塊達 到了117宗,環比10月的22宗增加了4倍多,流標地塊的規劃建築面積達到1580萬平方米。

  其中,廣州的土地流拍現象最為顯著和集中。僅11月的上半月,廣州就三度中止了多幅地塊的出讓。原定於11月1日公開出讓的12幅廣州南站地塊 被臨時停拍;11月8日,位於廣州南站核心區的12幅地塊中止出讓;11月15日,原定於11月18日公開出讓的8幅土地,有7幅的拍賣再次被取消,如期 拍賣的天河區廣氮地區地塊則遭遇流拍。這32幅地塊的出讓底價高達187億元,約佔今年廣州土地出讓收入計劃的29%。

  廣州知名房地產專家、寒桐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韓世同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廣州出現集體流拍和中止現象,主要原因是拍賣底價定得過高, 推出的地塊底價基本上就是「准地王」級別的。

  「在市場好的時候可能會賣出去,現在市場這麼不好,就另當別論了。」據韓世同測算,廣州市11月流拍的土地樓面均價達到了5584元/平方米。

  在一些二線城市,甚至還出現了開發商「退地」的情況。11月2日,濟南市國土資源部門公告出讓的11幅土地,其中9幅因無人申請購買而流拍,另 外2幅以底價成交。這9幅土地都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大學科技園片區,包括4幅商業金融用地和5幅居住用地,總面積約855畝。知情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 透露,這9幅地原本是龍湖地產有意購買,已簽訂了前期的熟化協議,並繳納了2億元熟化金,但最後龍湖以「資金緊張」為由放棄了競買,導致土地流拍。

  北京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根據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的數據統計,1-11月北京全市土地市場共成交經營性用地107宗,合計910.5公頃,僅 完成了全年供地計劃的51.4%。北京今年的土地供應計劃無法正常完成已成定局。

  房地產開發企業推遲繳納土地出讓金也成為趨勢。一家在成都拿地的開發商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當地國土部門多次上門催繳土地款,但他們的原則 是不當出頭鳥,周邊的企業不交,他們也不交。據他透露,綠地的成都公司也是以資金緊張為由拖延繳納土地款的時間。

地方「托市」

  土地交易的低迷直接導致了各地土地出讓金的大幅下降。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截至11月28日,全國監測的25個大中城市土地出讓金合計 9501億元,同比減少1172億元,降幅達11%。

  各大城市中,上海是惟一土地出讓金超過千億元的城市,達到1191億元,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減少了13%;北京市前11個月的土地出讓金總額 為920.7億元,同比下跌14.4%,其中住宅類土地出讓金收入僅為372.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幅度高達51.4%。

  大連則成為降幅最大的城市,前11個月的土地出讓金總額為499億元,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另外,無錫、南京、武漢等城市的土地出讓收入也分別 下降了34%、29%、21%。

  「土地出讓金的大幅下滑,已給地方財政帶來非常大的壓力。」李國平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重壓之下,地方政府開始採取多種措施推動土地市場的 成交,此前北京市住建委已經召集開發商進行座談,要求開發商加大拿地投資力度以及更多參與保障性住房的建設。

  11月,北京市國土局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競買保證金比例、放寬付款進度、減少保障房配建面積、降低交易起始價格、分割地塊上市等,以 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拿地。11月9日,北京土地儲備整理中心取消了豐台區郭公莊車輛段項目四期F2公建混合住宅用地配建部分;11月23日,又下調了順義區 後沙峪鎮地塊及平谷區馬坊鎮地塊出讓起始價,降幅分別達8.9%和15%。

  地方財政情況較好的北京還「能扛得住」,一些二三線城市情況已非常窘迫。「下面一些地方,財政撥不出醫保的錢,還有拖欠教師工資的情況。」某省 會城市一家大型國企開發商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現在市裡、區裡的領導,都會來找我們去拿地,托一托底。」

  該開發商透露,他們在11月份剛拿下的一幅建築面積達9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就屬於「政治任務」——「市委書記親自拍的板,不拿也得拿。但那個 地方很偏,還都規劃的是商業,根本不知道怎麼做,只能先拿了放那裡再說。」

  陳嘯天也證實,這種「國企托底」現象在二三線城市很普遍。「在資金允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去拿的,不拿的話,政府也hold不住 了。」該國企開發商透露,「拿地之後,政府在別的方面也會有所照顧。如果以後市場好了,別人拿不到的地,政府也會給你。」

地價博弈

  然而,在陳嘯天看來,地方政府「托市」的這些手段,對緩解當前的土地僵局並沒有實質性作用。

  「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房價下來了,地價還沒有松,房價與地價不匹配。」陳嘯天認為,必須要將土地成交價格實實在在降下來。但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副總工程師鄒曉云表示,目前地方政府下調出讓底價的空間有限。每一幅土地出讓底價的確定,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土地的拆遷、整理成本,二是政府的土地收 益。拆遷整理的成本是剛性的,有彈性能夠調整的只是政府土地收益這部分。要下調地價,就要求地方政府放棄一定土地收益,與開發企業一樣,「以價換量」。

  陳嘯天分析說,各地方政府現在之所以遲遲未動,也是擔心出現「房價與地價」在博弈中雙向失控的問題,即房價一跌再跌,地價也一跌再跌,最終開發 商反而更不敢拿地了,造成局面失控。

  「開發商也是看預期的,如果預期房價穩定或上漲,地價合適的時候就會拿地。」李國平認為,需要先穩定房價,然後適當調整地價,才可以打破現在的 土地僵局。

  陳嘯天也認同這樣的看法,他表示,房價已經在築底,地價需要適當鬆一鬆,可能下調的幅度會小於房價下調幅度,但需要「供求雙方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點」之後,開發商才會重新出手買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