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新知: 香港上市公司披露內部監控仍有缺陷
1 :
GS(14)@2016-01-18 02:19:00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9%B7-220000995.html
撰文:林圖圖 攝影: 吳敏儀
美術:何智棟
內地的民企管治一向備受質疑,但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原來未必比民企好,同樣出現相關的問題,最近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Grant Thornton)便發布一項調查顯示本港上市公司在披露內部監控方面仍有缺陷。結果顯示,約有37%的生綜合指數(HSCI)成分股公司完全遵守香港企業管治守則的條文,然而僅1%的HSCI成分股公司對其內部監控過程作出詳盡披露。
致同比較了四百五十三家HSCI成分股公司二一四年的年度報告發現,超過百分之八十的HSCI成份股公司聲稱,已就其風險管理的成效作出檢討,及有百分之二十六披露其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的方法及框架。約百分之四十九的HSCI成分股公司及約百分之八十指成分股公司,曾於年報內或公司網頁上以獨立篇幅討論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ESG)事宜。
港交所(00388)早於去年七月時公布關於檢討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的諮詢文件,建議強調風險管理及內部監制的整合,有效地作出風險管理,突出董事會及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角色及職能,以及要求公司對環境、社會及管治事宜作整體回應,相關修訂在今年一月一日生效。
披露水平正逐漸提高
致同(香港)諮詢服務合夥人夏其才稱,港交所近年來積極推動上市公司提升企業管治,以維護投資者的利益。雖然對比以往來說,以前較少上市公司會就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作出討論,可是現在很多上市公司在其年度報告內,都有部分內容提及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反映上市公司的披露水平正逐漸提高。
但港交所的修訂建議依然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地方,例如風險管理委員會的組成、披露範圍何為足夠等事項均需要上市公司不斷摸索。然而,企業增加透明度,做好風險管理及提升內部監控水平,有助提高投資者信心。生綜合指數涵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證券總市值最高的百分之九十五,提供了一項全面的香港市場指標。生綜合指數採用流通市值加權法計算,可以用作發行指數基金、互惠基金及表現量度基準。
鼓勵公司關注網絡安全
另一方面,科技對所有企業造成巨大的衝擊,儘管企業日益依賴科技網絡系統,但報告顯示,僅百分之十HSCI成份股公司於其年度報告中提及網絡安全及科技安全的相關內容。系統及數據有故障及損毀,將嚴重影響企業日常營運,同時亦會導致財務及聲譽受損。故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層應積極參與網絡及科技安全的維護。
諮詢文件亦建議提高上市公司有關ESG的披露,並要求上市公司須於年報或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中披露其是否已於相關財政年度遵守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中「不遵守就解釋」的條文。同時,諮詢文件亦試圖釐清董事會的角色,要求董事會就ESG的策略及披露作整體回應,包括確保適當並有效地就ESG作出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這反映ESG將成為企業管治的重要一環。根據致同的統計顯示,百分之四十七的HSCI成分股公司按關鍵績效指標(KPI) 作分類匯報。KPI是用來衡量企業管理ESG問題時的績效。公司利用KPI來評估本身的表現。同時,百分之四十九HSCI成分股公司在年報、公司網站以及獨立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中詳細討論ESG問題。
夏其才指,現時在很多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內,都有部份內容提及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反映上市公司的披露水平正逐漸提高。故鼓勵董事會及管理層加強內部監控的同時,更可考慮外聘專業團體負責有關評核事宜,以減省公司在這方面的成本。
其實聯交所曾就管治報告指引進行諮詢,希望香港上市公司以截至今年三月底的年報,才須依據最新的企業管治守則來披露風險管理等資料,但夏其才預計,今年首批上市公司開始加緊披露風險管理資料時,監管機構暫時應不會嚴謹執法,令上市公司有寬限期。根據企業管治守則的最新方向,監管機構希望上市公司宜開設風險管理委員會,但目前未有對委員身分有明顯限制。他估計,監管機構未來對委員身分的條件「絕對有機會收緊」,取決於今次守則出爐後上市公司普遍表現如何。若違例一至兩次,預料監管機構初步會向相關公司發警告信,若超過兩次則可能有更嚴重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