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基金散戶投資成績不濟有因 陳茂峰

1 : GS(14)@2014-12-01 10:39:0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01/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學術研究已經確定,公募基金經理整體的投資成績和大市相若,扣除基金費用後,整體落後大市1%至3%(視不同市場而定)。但學術研究亦確認,有些基金經理能夠長期跑贏大市,憑能力而不是靠運氣。那散戶的投資成績呢?研究結果是:不敢恭維。


美國的市場研究公司DALBAR Inc. 是專門研究金融市場的運作。DALBAR每年會發表一份基金投資者投資成績和投資行為的報告Annu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vestor Behavior。2014年的報告,是根據1984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這段時間,不同類型的美國公募基金每月申購、贖回和轉換的變化,追蹤美國基金投資者的投資成績。下表是分析結果。

基金長期跑輸債券指數

附表顯示,美國股票基金投資者在2013年的平均回報是25.54%,較標普500的32.41%少了6.87%。如果投資者過去5年是投資在美國股票基金,平均年回報率是15.21%,低過標普500的17.94%;10年的5.88%,低過標普500的7.40%;20年的5.02%,低過標普500的9.22%;30年的3.69%,低過標普500的11.11%。債券基金投資的成績,不管什麼投資期,亦是不如基準債券指數。強調資產配置的基金(例如:生命周期投資基金),投資者的投資成績也持續落在基準指數之後。

投資基金而不能夠完全獲得市場回報,是過度自信的投資心理所累。基金投資者不是長期持有基金,常常給市場牽鼻子走:看見市場持續下跌,便「果斷」贖回基金;看市場持續上升,又趕追買。分析美國基金公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統計的申購、贖回和轉換資料,投資者明顯沒有預測市場的能力,但有足夠證明投資者是跟市場反應。

盲目跟隨市場反應

學術研究的結果也反映基金投資者的問題。Nesbitt(1995)分析1984-1994美國公募基金資料,研究基金投資者的投資成績,結論是投資者因為測市的進進出出,每年回報較長期持有少了1.08%。Braverman、Kandel及Wohl(2005)研究1984-2003的基金樣本,結論相若。Diche(2007)研究1926-2002的基金資料,發現投資者進進出出的代價,是每年平均賺少1.30%。Friesen及Sapp(2007)研究1991-2004的基金資料,則這個測市代價是每年平均賺少1.56%。Dichev及Yu(2009)的研究更嚇人,如果投資在對基金,這樣的進進出出,每年平均賺少4.0%;而進進出出的對像是績優對基金,每年可能賺少9.0%之譜。

反覆沽買 回報減少

基金投資者沒有預測市場能力,又不堅持買入持有的長期投資心態。過度自信的代價,就是投資成績遠遠不及大市和長期持有。其實股票投資者也犯同樣錯誤,將來有機會再談。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6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