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CAREFREE - 順叔 SOHOHOHO中國(下) (2012年08月22日)
1 :
GS(14)@2012-08-22 16:54:13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8089&d=1825
上回講到,SOHO中國(410)拆售寫字樓,就算唔係賣次貨,旺地靚舖都會愈搞愈Cheap,生意模式冇可能持續發展,所以一件二件「當代建築藝術品」放返落袋「私人收藏」,打鑼打鼓要「轉型」收租。
唔知仲有冇人記得,十年前SOHO中國,曾經試過嚟香港上市,當日望過嚇呢粒「紅石」,已經深刻見識過SOHO中國主席潘石屹夫婦的神技,幾份推介資料,唔知有心定冇意,竟然冇乜點講到,究竟想賣樓定係收租,好似講到自己根本唔係一磚頭,而係一件藝術品,一年賺唔到1個億人仔,想集資兩個億美金,市盈率超過50倍,講緊當年中國海外(688)股價都係8毫港紙,個位數字市盈率,潘氏夫婦咁大食,唔使問阿桂,上市大計撻Q收場。
十年前的SOHO中國,真正可以拎出嚟吹的項目,只有兩個,一個叫做「長城腳下的公社」,一個叫做「SOHO現代城」。
前者係度假式酒店項目,當年主要用嚟招呼班賓架、芬佬及分析員,後者則主力賣住宅,在內地剛剛出現住宅「市場」的時候,氹到一班追求時尚的首次置業人士,兩個「招牌」項目,足以令SOHO中國的形象充滿無限想像。
從SOHO中國的吹水史及發展軌跡嚟講呢,講得好聽啲,叫做「以戰養戰」,未夠實力做資金回籠慢幾廿倍的收租地產,在過渡期散賣商舖寫字樓;講得難聽啲,叫做行到邊吹到邊,叫做「SOHO」,「SOSOSO」又得「HOHOHO」都得,賣點充滿彈性,賣「Small Home」唔夠人砌,轉賣「Small Office」,賣寫字樓都唔掂,就「轉型」做包租公。
公道講句,SOHO中國十年前唔肯「平賣」,之後幾年又撲到水喉繼續買地,除咗令機構投資者覺得自己有經營能力的吹水能力,選擇上市時機其實亦準到無倫,在2007年10月捲土重來,離恆指衝上歷史高位唔夠1個月,集資超過120億元,應該係內地地產公司的集資紀錄,不過吹水還吹水,交數還交數,SOHO中國拎住最大錢,賺錢能力唔好得過一間中小型內房股,舉個例,富力地產(2777)市值只係SOHO中國三分一,但過去5年,帳面盈利總和,卻等如SOHO中國的1.6倍。
SOHO中國吹到今日,終於要「轉型」做包租公,唔係話變就變,新鴻基地產(016)IFC及ICC兩個項目經營十年八年,先有今日成績,潘石屹指住SOHO中國的150億元(人民幣,下同)現金,話負債比率由20%,提高到30%,就有足夠資金完成「轉型」動作,借多幾十個億就可以將150萬方米的樓面變做一級收租物業?咪玩啦,SOHO中國「轉型」最大關鍵,查實係手上大約230億元的「發展中物業及持有作銷售用途的已落成物業」,即係一件二件已經拆散賣但未賣曬的「當代建築藝術品」,可唔可以在未來幾年套現回籠?屬未知之數。
賣寫字樓,照計唔受住宅市場限購令影響,換句話講,SOHO中國的「當代建築藝術品」賣唔出,反映炒煤炒礦炒舖的投資及投機需求已經大降,銀行及債市大耳窿唔會同你「SOHO」,SOHO中國盈利急降的話,借錢成本,分分鐘可能高過富力地產。
SOHO中國舊年的租金收入,唔夠一個億,但係「投資物業」的估值,又可以發水100個億,入帳變133億元,當佢真係買咗好多超級無敵霹靂黃金中心聖地,又當佢二百幾億元的「當代建築藝術品」可以成功套現,至舊年底,資產淨值都要232億元,同270億港元市值差無幾,講緊九龍倉(004)都要折讓30%,SOHO中國做商場寫字樓會好得過九倉及恆隆地產(101)?
或者咁講,吹水叻,唔代表本帳簿有好多口水,相信唔少人對SOHO中國的吹水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執行「轉型」計劃,及管理商場寫字樓的實戰能力,咪觀察嚇囉,不過呢,風筒始終係風筒,「長城腳下的公社」又好,「建築師走廊」又好,吹嚟吹去,唔識路搭的士,記住同個北京司機大佬講:「唔該去凱賓斯基飯店吖。」
2 :
GS(14)@2012-08-22 16:55:47
3 :
kobe bryant(28492)@2012-08-22 17:35:26立論: SOHO變身包租公非壞事 4,100
適中字型 較大字型 SOHO中國主席潘石屹市場推廣能力出色,有力推動 SOHO中國品牌。
我有一句投資座右銘:「買股票就是買人。」道理很簡單,我相信性格決定命運,而一家公司的個性,則由公司的靈魂人物決定。
今日想同大家談談潘石屹,一位做生意手法與眾不同的國內地產商。他任主席的 SOHO中國(410),是我記憶中唯一一隻,自上市以來長期持有淨現金的內房股。當幾乎所有同行都一窩蜂走去開發住宅的時候,他卻反其道而行,只專注於北京及上海的商業地產。
潘石屹推廣能手
當其他的內房大股東一心悶聲發大財,他卻經常在微博撰文、出版散文集、擔任電視嘉賓主持,甚至曾於2006年首映的電影《阿司匹林》出任主角,經常成為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論焦點。
有人批評他四處招惹是非,等於不夠時間專注本業,對 SOHO中國的業務發展不利。然而,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潘石屹是一位出眾的市場推廣能手,他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公司的最大價值,就是推廣 SOHO中國這個品牌。在高頻率曝光之下,潘石屹多次當選國內「地產風雲人物」、「地產10大影響力人物」、「中國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領袖」,亦吸引了一眾年青創業者,購買 SOHO中國旗下的商業物業,開展業務。
早前,我到北京旅遊,順道走訪了 SOHO中國旗下「長城腳下的公社」。該商業地產項目由亞洲12位建築師設計,是中國第一個被威尼斯雙年展邀請參展並獲得「建築藝術推動大獎」的建築作品,亦被美國《商業周刊》選為2005年度「中國10大新建築奇蹟」。親歷其境的我,感覺似是過譽了,該項目得到的獎賞與讚美,只因包裝及市場推廣得法而已。
上周四, SOHO中國於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宣佈集團將由原來的商業地產開發商,搖身一變成為包租公,消息出街後,投資者的初步反應負面。
我對事件的理解,是原先買入 SOHO中國的投資者,是認為集團是買賣中國商業地產的交易能手,左手入右手出,要求管理層賺快錢。現在 SOHO中國改變商業模式,原來的捧場客沽貨走人,可以理解。
揸實物業等升值
然而,我認為 SOHO中國的商業模式,現在才算終於走對了路。過去集團將大量的優質地段物業,於中國發展得最快的10年內,通通拆散變賣。但商業地產不同於住宅,地點決定了商業地產的價值,而優質地段的物業,卻是極其稀有不能複製的土地資源,賣一件少一件。何況國內房地產稅率過重,變賣資產的房地產商,等於同地方政府打工。
SOHO中國貫徹潘石屹靈活變通不拘一格的個性,扭轉多年來錯誤的商業模式,將手頭餘下150萬平方米的北京及上海商業物業,留為長線收租之用。
該批物業長線升值潛力龐大,不認同 SOHO中國新商業模式的舊股東唔識貨,給予投資者低位買貨的機會。
筆者客戶持有 SOHO中國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22/16624757
信邊個好?
4 :
GS(14)@2012-08-22 17:37:16我唔會信林少陽同一個推銷能手
5 :
GS(14)@2012-08-22 17:38:44我未見過一個識向公眾推銷的企業家做的生意是特別成功,你睇恆大個老總會唔會特登日日來寫微博?
6 :
GS(14)@2012-08-23 12:25:48小飛飛2012年8月22日 上午12:30
商業地產越黎越多對手,恆隆、新地、華潤、九倉、凱德...就連萬達、中糧都係唔係幾入流...一直散售開既soho成功機會係零。
順叔應該將個youtube link貼上老潘既微博,等大家開心下~~
回覆
回覆
順叔2012年8月22日 上午12:47
哈哈哈,零就可能過份咗少少;大陸好似睇唔到你管的
小飛飛2012年8月22日 上午1:00
oh...那太可惜了,若能流轉於微博,必火...
蝸牛2012年8月22日 上午10:37
轉型係正路,但係又真係吹得幾大,北京上海商廈租金回報有咁犀利?!
投資物業「發水」嗰100億,有80億係新買,應該有一半係堅啩;不過原本30億都發水50%,仍然好誇。
回覆
路過2012年8月22日 上午10:53
商業房地產做唔好,起完隨時變成垃圾...
富力北京都有個商場搞左好多年都搞唔起,亦有唔少其它既落成數年仍未能成功招商開業...
回覆
順叔2012年8月22日 下午1:45
婆毑數:
(1) SOHOHOHOHO話五年後,租金收入40個億,人仔,3釐好唔好,物業資產值1333億人仔
(2) 恆隆舊年中港收租29億,港紙,投資物業BOOK緊936億,3釐,最新PB大約1倍冇多冇少,市值1250億港元
結論:
潘石屹即係同你講,借多30億人仔俾佢,5年內佢可以變間恆隆出嚟,HO. HO. HO.
回覆
AM730讀者小張2012年8月22日 下午2:30
順叔...今次我唔幫你,因為恆隆上年年報因改會計年度,只計下半年六個月業績。29億只是半年租金收入ja...陳大叔自己講過內地既投資物業估值遠低於香港,只有租金收入10倍既估值...仲要講緊恆隆既租金溢利率高過8成...
估計香港20倍約600億,內地10倍約300億,連埋浪澄君臨及在建既國內物業,才有約1200億左近的資產估值...
回覆
回覆
順叔2012年8月22日 下午2:39
HMMM...你啱,等禾再計過條婆毑數...
回覆
AM730讀者小張2012年8月22日 下午9:46
Vincent睇好410,原因是睇好老潘:買股票就是買人。禾唔係幾同意。如果相信巴佬既買股票等於買生意,那人只是一盤生意的一部份。所謂水到渠成,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正如巴佬,生於美國,兼經濟起飛的大勢,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例子。又如保頓叔係歐洲識飛,黎到強國就謝哂。
睇到Vincent呢篇文章,若禾是其客戶的話,我會幾擔心...
當然股價超跌可以反彈,但買商業地產一定唔會揀410 law...
回覆
回覆
順叔2012年8月22日 下午10:54
唔同人睇同一個人,有唔同感覺,好正常者。
潘石屹在賣樓時的吹水能力及所形象,十年前可能仲「WOW」到人,今時今日,禾唔相信可以複製在收租物業,甚至好可能有反效果,吹咗十幾年,可能佢自己都唔為意,呢招已經開始破壞公司形象,賣寫字樓照計同樓價冇乜關係,點解全國幾億人將佢拍埋任志強一齊屌?
條婆毑數計少半年,衰咗,唔改了(好彩在報紙最後CUT咗),禾只係想當間舖咁,影張定格快照比較嚇,就當佢5年可以變半間恆隆出嚟,禾還是會「HOHOHO」他的...
小張2012年8月23日 上午1:09
過去幾年資源牛市,煤老闆財大氣粗又欠投資渠道,老潘吹水叻,就咁arc到一批人落嗒。由北京買到上海。但而加資源遇冷,兼夾不少租戶發現回報遠不如預期,被搵左大老襯,不再回頭。老潘發現自己吹到七情上面,老襯都不再落嗒,唯有告別散售。
日後搞商業地產,面對的客戶不再是可被愚弄既煤老闆,個個客戶眉精眼企,身經百戰,吹水作用是零。偏偏SOHO擺在眼前的商場往績慘不忍睹,日後客戶必更有戒心。
不過若未開發的地皮有極佳地段,或可招徠如太古或九倉等共同開發,或者還有點機會。自己開發營運既,好大機會搞到一鑊泡。
睇到老潘段片,不其然諗起阿嬌。
好傻好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