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快樂的兩個層次 李怡

1 : GS(14)@2012-01-30 22:57:5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89&art_id=16024111

親友拜年或電話短訊拜年,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新年快樂」。達賴喇嘛去年底在印度的一場演說的開頭是:「每個人都渴望能過幸福快樂的人生。沒有人每天一早起床時,會希望自己最好整天煩惱不斷。」
快樂與逸樂,和悲傷痛苦一樣,都是人類心智的一部分,是自我的感覺。達賴說,他跟世界許多科學家接觸,發現他們都無法明確分辨感官( sensory)層次和心理( mental)層次的意識。但這二者是有明顯差別的。
人們通常追求的歡樂,多半是感官的層次。例如,好看的東西,好聽的音樂,好吃的、好聞的、摸起來舒服的,或者性的歡愉。這些感官經驗都很短暫,好聽的音樂停止,縱會回味,畢竟快樂也消失了。相對的,人們在心理層次發展出的快樂經驗,則可以持久,而且比較平靜、安詳、穩定。
負面的差別也明顯。感官層次發生的負面經驗,比如刺耳的噪音、身體的病痛等,可以在心理層次的平靜中得到舒緩。相反,如果心理上充滿太多的恐懼、焦慮、悲痛和壓力,往往無法藉由感官歡愉來緩解。
心理層次的經驗,比感官層次的經驗更加重要。
達賴認為,快樂主要不是感官的歡愉,而是來自內在的滿足。甚至身體有某種痛苦,也可能經由心理層次帶來一種滿足感。真正的快樂是心理層次產生的正面情緒,比如愛與慈悲、寬恕、包容、知足等。梵文的 Karma(業),原意是行動。有好的「業」,動機是對他人的關懷,讓他人受益,自己就會快樂並因而受益。不好的「業」,出於憤怒、仇恨、猜疑的動機,帶來行動,本身不快樂,更別說可能有負面果報了。


  (李怡)
2 : honey(6546)@2012-01-30 23:12:22

頂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4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