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98035&time=2011-09-03&cl=115&page=all
票據融資主要作為銀行騰挪貸款規模的手段,其對貨幣信貸的空轉放大效應,終使央行使出殺手鐧。
8月25日,央行下發209號文件,這份名為《關於將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交存範圍的通知》的文件要求,鑑於保函、承兌匯票、信用證業務的 迅速發展,擬擴大存款準備金的基數,將保證金存款亦納入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央行有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透露,這是對存款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一部 分。此舉亦被業界視為央行應對通脹壓力實施緊縮貨幣政策的新舉措。
多位來自商業銀行的人士透露,所在銀行已收到這一文件,補繳準備金採取分類、分期和按比例的方式進行。中、農、工、建、交五大行及郵儲銀行分三 期繳存,從9月5日起,按月繳存,比例為20%、40%和40%。其他銀行則從9月15日起,分六期(六個月)繳存,前四期均為15%,後兩期為20%。
綜合多家投行研報,分批上繳結束後,銀行體系約9000億元資金被凍結。
對於上述政策的影響,工行一位高層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對政策的合理性不予評價,但保函、承兌匯票、信用證等業務的保證金是客戶資產,在承兌的時候要從資金中扣除,納入一般性存款,並非不可,完全取決於央行的政策如何制定。
對於此類保證金的負面效用,一位央行人士介紹,票據業務空轉是指存入保證金、開出銀行承兌匯票、銀票貼現,再將貼現資金作為保證金、開出銀行承兌匯票、再將票據貼現,這種缺乏真實貿易背景的循環空轉,使得貨幣信貸成幾何級數被虛增放大。
一位銀行業研究員表示,央行此舉主要是為限制利用票據進行表外融資的進一步擴大。以前央行都是控制信貸,現在的態度是要採取措施,收縮表外業務。為了應對新政,銀行肯定會主動調整其業務結構,縮小表外業務規模。
他指出,此舉對熱衷此類業務的中小銀行打擊最大。「此類保證金存款佔到一些城商行存款的三成,屆時流動性將可能會成為問題。」
因何繳存
所謂保證金存款,是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具有結算功能的信用工具、資金融通以及承擔第三方擔保責任等業務時,按照約定要求客戶存入特定賬戶的用作資金保證的存款。一般而言,銀行披露的保證金存款明細中包括「承兌匯票、保函、信用證和擔保等」,提取比例大概為50%。
按照繳存進度,商業銀行在9月至明年2月將分別凍結資金1520億元、2212億元、2212億元、829億元、1105億元和1105億元,相當於分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2個、0.3個、0.3個、0.1個、0.15個和0.15個百分點。其中,五大行9月-11月將分別凍結692億元、1383億元和1383億元;股份制銀行9月-12月每月繳存446億元,明年1月-2月每月繳存595億元。
目前大行按21.5%的比例上繳存款準備金,中小型銀行為19.5%。這相當於未來六個月內上調兩至三次存款準備金率。根據中金報告,此舉相當於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2個百分點。國務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這相當於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3個百分點。
金融機構存款主體為一般性存款,要納入存貸比考核。負利率和日均存貸比考核的壓力,促使銀行加大保證金存款來源,不遺餘力地將一般存款轉化為保證金存款。因為保證金存款既納入貸存比考核,增加了貸存比分母,又不計入存款準備金計提的基數。
前述研究員稱,今年以來,一些中小銀行流動性壓力較大,為了獲取存款,它們常常採取這樣的方式:貸款給企業,然後企業將部分信貸資金作為保證金存款存入銀行,銀行再開具承兌匯票,企業拿著匯票到另一家銀行貼現。這樣一來,企業能獲得更多資金,銀行也獲得了一筆存款。
前述央行人士舉例進行了說明,企業和銀行如何進行票據融資空轉:首先,假設一家本身並無資金的企業先在某家銀行貸款1000萬元,然後馬上轉為 存款,並以此作為保證金,如果保證金是50%,則可以開出一張2000萬元的承兌匯票。然後企業將此承兌匯票拿到他行貼現,扣除貼現率即可得到1800多 萬元的資金。而後又以該筆資金作為保證金開立4000萬元的承兌匯票,再次貼現後又作為保證金並開出8000萬元的承兌匯票,然後是1.6億元、3.2億 元⋯⋯
他認為,中小銀行熱衷此道,一方面搶不到大項目,另一方面又不願給中小企業放貸,因此只能在銀行內部或企業間更多地從事票據融資業務。
遏製表外
在 2011年上半年銀行新增承兌匯票為1.33萬億元,這一類型的表外理財佔同期社會融資總量的17%,是2009年末的5倍有餘。
據交行研究員鄂永健統計,今年以來的票據融資運行變化頗引人關注。從新增票據融資來看,前三個月持續負增長,4月到7月則連續4個月正增長。與此同時,票據貼現利率呈現較大波動。
以長三角6個月票據直貼利率為例,1月-2月呈上升態勢,在2月10日月息達到了0.85%,隨後開始下行,在5月上旬達到0.48%的低點後又開始迅速攀升,7月末則上升到0.9%的歷史最高值。
他認為,這可能反映了企業對短期資金需求明顯加大,而對中長期融資需求下降,表明企業投資意願降低,而借入資金主要為應對短期流動性的需求。
截至到6月末,未到期商業匯票餘額為6.7萬億元,而票據融資餘額僅為1.36萬億元,遠低於存量票數據。前述研究員認為,這表明目前票據融資 實際進入表內的資產規模非常小,更可能是票據並未進入銀行資產,而直接被理財產品資金池買入。尤其是7月份銀監會禁止理財產品通過購買票據將信貸產品轉入 表外後,不經直貼現直接出表,可能更加受到銀行理財配置的青睞。
東北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唐亞韞認為,央行想要限制中小銀行的表外業務,但是沒有能力也沒有動力去查每一筆票據的合規程度,所以央行通過把保證金存款納入繳存範圍,來提高中小銀行走表外業務的成本,留給中小銀行自己去衡量,是否繼續做這塊業務。
一位基金宏觀經濟研究員表示,央行此次拓寬存款準備金繳存範圍,背後意圖並沒有作出說明,只能靠市場來揣摩,此次存准新政和直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相比,更溫和一些。
前述銀行研究員表示,此番存准新政為貨幣政策調控擴大了餘地、拓展了空間,同時實施成本相對低,短期內會對實體經濟、特別是較為依賴保證金存款的中小銀行形成衝擊,需要央行在實施過程中採取對沖性措施。
影響幾何
一位券商銀行業研究員表示,此舉對銀行總體盈利影響有限,但將進一步限制中小銀行放貸能力。
宏源證券研報認為,短期對大型銀行更為不利,但中期保證金佔比高的中小銀行壓力會更大。以2011年中期測算數據為例,深發展、南京銀行、民生 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影響較大,這些銀行保證金存款佔比基本都在10%以上(交行雖然小於10%,但繳存比例高)。壓力最大的應該是交通銀 行,上繳比例高、寬限期短。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和北京銀行壓力相對較小。工農中建四大行由於存款基礎好,估計壓力不會太大。
唐亞韞解釋說,對中小銀行的影響具體表現在:靜態資本收益率會下降;會促使其調整資產,甚至可能收縮信貸;也可能加大從貨幣市場拆入資金的力度,銀行負債成本增加。
「因此,中小銀行業績肯定受到影響,收入、盈利下降,據測算,影響最大的為深發展,大概有不超過5%的盈利影響,華夏銀行大概為3%-4%。」唐亞韞同時指出,對銀行股的市場表現影響不大,因為銀行股現在的市場表現低迷已久,反映了各種悲觀因素。
中小銀行可能「參考今年一季度的情況,被迫通過高成本的負債來籌集流動性,這對於短期內的淨息差構成壓力。」唐亞韞認為,還可能造成銀行通過出售債券資金來籌集流動性的現象。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財務會計部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該行已經召開了全行大會,專門商討如何應對這項政策,「票據融資這塊業務當然還是要做,會考慮通過其他變通渠道消除一部分影響。」
財新《新世紀》記者溫秀、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