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单向街:非书店经营路线

1 : GS(14)@2010-08-29 17:18:21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27/146134.html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这个商业社会,三年免租期满后理想的乌托邦将向何处安放。

  一个周五的下午,位于北京东四环商圈的蓝色港湾品牌街很安静,东边是朝阳公园,芳草蔓延,静水流深;西边是美式建筑的店面。经过UGG、GUESS等国际大品牌店,沿着蓝色港湾的街道往前走,远远会看见单向街小小的牌子。

  走近了,门口的椅子上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正在睡觉,在他左右,就是摆在门口的书架。这就是单向街了。就是这家小小的书店,却是北京无数文艺青年的精神栖息地。作为民营书店,单向街虽然无法摆脱经营的桎梏,但其品牌价值却使它成功获得了蓝色港湾3年免租的协议。自称“不懂商业,非商业化运营”的单向街在其非商业路径中其实已经走了一条商业的捷径。

  单向街的非商业创意

  2006年,单向街诞生。那时候,许知远等几个文化圈的朋友在圆明园的咖啡馆里聊天,不知谁的提议,觉得读书人开家书店挺美好的,朋友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喝咖啡、聚会。于是,13个股东,每人出5万元,就成了单向街这家书店创业的原始资本。这些股东中包括许知远、吴晓波、张帆等人。单向街书店于是就诞生在圆明园的一个小院子里,院子里有几棵银杏树,旁边是一片竹林。

  虽然是一家书店,但却取名为单向街图书馆。或许从最初创立单向街开始,这家书店的主人就没想过这是一个生意。用股东许知远的话说:“我们做这个书店是想给我们自己也好、给其他的年轻人也好,提供一些新的、公共的阅读空间,所以最好叫图书馆。”

  包括许知远在内的股东们都陶醉在这美好的书店梦想中,谁也没考虑过经营的事情。这时候,有一个叫王燕安的人找到许知远,告诉他,你们开书店需要一个店长,我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于是王燕安就成了单向街的店长。

  单向街开业了,定位为一家人文书店,品类以哲学、历史、宗教、艺术设计、文学、社科等图书为主。许知远用特有的许氏风格描写这家书店:“在整整一面墙上,我们打上书架,大概有40米长,如果你不是个急躁的人,而且想大致知道每个书架上是什么类型的书,大约需要30分钟,你才能从这头走到那头,在此过程中,大约十束阳光是会打在你身上,暖洋洋、懒洋洋的。”虽然许知远的描述足够煽动文艺青年内心中对书店的美好情节。但真正把书店名声打出来的是每周末的免费沙龙。

  文化地标造就品牌

  不过,热闹和利润是两回事。由于经营困难,单向街要从圆明园搬迁,有粉丝居然在豆瓣上发贴呼吁大家每人捐100元,把单向街留在圆明园。但商业现实是残酷的,圆明园店还是关门了。

  在蓝色港湾二楼的咖啡厅里,坐在记者面前的运营主管潘俣宁是一个恬静淡泊的姑娘。她淡淡地、不带修饰地讲述着单向街的发展历程。

  单向街的股东主要是来自文化圈、媒体圈。每个人都有一些文化名人的人脉资源。最初,股东们邀请这些文化名人来这个小院子里做讲座。王小峰、张悦然、洪晃等人便来到这个小院子里跟北大、清华的一些学子们以及一些文艺青年进行交流。陈丹青、赖声川、严歌苓、梁文道等都曾来这里做讲座,没有任何报酬,讲座对听众是免费开放的。但凡来过单向街的人都会喜欢上这里的自在的氛围。有时候,在其博客或者微博上会自然提及,比如知名博客闹闹就曾在博客上专门写过单向街。

  在这个无传播不品牌的时代,单向街免费的文化沙龙刚好聚集的是一些乐于传播的人群。文化名人、文艺青年、媒体人,他们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着单向街。于是,单向街作为一个文化地标自然而然地声名远扬。而这个过程,单向街并没有主动作任何的宣传。

  理想的乌托邦

  在单向街声名远扬之时,经营上却捉襟见肘。偏居于圆明园小院子里的单向街每天都在亏钱,因为地点太偏,有时候一周都来不了几个客人,尤其到了冬天,更是门可罗雀。光靠周末沙龙的人气依然卖不掉多少书,加上书的毛利率很低,卖书的钱连房租也支付不起。



  单向街的股东们都不是商人,也没有什么商业头脑,更谈不上经营了。其中唯一有点商业头脑的要算店长王燕安了。经过慎重抉择,单向街还是搬离了圆明园宁静的小院子。因为这时候,许知远等文艺青年们也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单向街是个书店,也是个生意,只有赚钱才能存在下去。

  搬到蓝色港湾,单向街有了一个面积300平方米,上下两层的新居。周末沙龙设在二楼。搬到商业区,单向街并没有更加商业化,周末的沙龙仍然免费。潘俣宁发现,经常看到一些在圆明园时的熟面孔,这说明很多人是冲着单向街来的。

  品牌有了,但民营书店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是个不争的事实。近两年,民营书店现倒闭潮,单向街走了一条非书店经营的路线,反而意外活了下来并成就了其品牌。理想主义成为支撑其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自己没有造血能力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京城另一文化地标万圣书园曾红极一时,目前也靠咖啡的经营来贴补书店。纸老虎甚至在书店里开起了餐厅。记者在单向街新址看到,二楼的咖啡和简餐价格不贵,三三两两的客人坐在沙发里上网。潘俣宁介绍,二楼的餐饮经营可以多少贴补一楼的书店。但是不远处就有星巴克,来这里客人也是因为喜欢单向街氛围。因此,咖啡的生意也颇为清淡。

  虽然目前单向街经营已经能够维持日常开销,但是店员的工资依然很低,大家均靠着热情在这里工作。很多发展计划,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实施。最关键的是,单向街不能回避一个令人尴尬事实:3年免租期满后将何去何从?在这个商业社会,理想的乌托邦将向何处安放?这是个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