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申報少、撤回多,證監會澄清IPO審核8000萬盈利門檻“潛規則”

“我會嚴格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進行審核,審核政策始終沒有變化。”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周五稱。

這一表態正是對近期有關IPO申報盈利門檻“潛規則”的回應。今年以來投行界口耳相傳一條證監會發審委審核口徑——創業板、中小板、主板申請首發上市,申請人最近一年凈利潤至少分別要達到3000萬元、5000萬元、8000萬元,否則“免談”。

該口徑並未從監管部門直接證實,但是發審會審核否決率高企,申報企業紛紛撤回,使得市場各方多有疑慮,今年以來申報企業數量也大幅減少。

不過,高莉解釋稱,前一段時間有部分首發企業未能通過發審會審核,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業務經營不合規;二是內控有效性存在缺陷;三是會計基礎工作不規範;四是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五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但她也對證監會將嚴格把握上市公司“入口”做出明確表態。她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把市場準入關,防止病從口入,是發行監管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

下一步,證監會還將繼續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根據現行法律法規規章要求,有序推進首發審核工作,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從源頭上保證上市公司質量。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除否決率較高之外,今年以來IPO還呈現另外兩大特點——申報企業數量銳減、終止審核數量激增。

從申報情況來看,如圖所示,藍色條柱為預先披露數量,企業遞交IPO申請,證監會予以受理之後會在證監會官網進行預先披露;黃色條柱為預披露更新數量,排隊企業在上發審會審核之前會對申報材料進行更新,這一程序完成也意味著即將上會審核。

從圖中可以看到,2018年以來藍色條柱維持低位,黃色條柱則較高。這意味著新申報企業數量較少,但存量排隊企業消化速度較快。截至5月10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15家,其中,已過會29家,未過會286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9家,中止審查企業7家。

新申報企業比去年明顯減少,但是終止審核的企業數量卻更多。2017年共有146個IPO項目申請撤回,但今年不到5個月,已經有129個企業終止了IPO審核。其中1月份12家、2月17家、3月79家、4月17家、5月至今4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