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是國內最早的一批互聯網創業者,不斷的思考和改革,好像是他與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交鋒的武器。如今的區塊鏈,就是當年的互聯網,這是他不斷強調的一點。
【黑馬高調頭條】第268期
文 | 筆記俠
世界正在提速,科技創新的加速度發展,已經成為現實。再過5年,將會出現一個數百億的“經濟體”,這個經濟體不是一家公司,不是以公司形態出現,公司形式將會成為非主流。
因為,區塊鏈不是挑戰某一家公司,而是所有公司,挑戰的是整體公司體制。
一
從互聯網到區塊鏈,世界在提速
我第一次接觸區塊鏈是2009年。當時德豐傑基金(著名的大型風險投資公司,投資了特斯拉、百度、SpaceX等)全球合夥人Tim Draper和我大談特談比特幣,我當時沒聽進去,也沒當回事,只是把比特幣當作遊戲幣,不認為有多厲害。
因為比特幣,帶出了很多區塊鏈的項目出來,所以可以把比特幣當作第一個區塊鏈項目。第一個項目出現後,就代表之後還會有更多項目出現,因此不能把比特幣當作區塊鏈,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當時還沒有提出區塊鏈的概念,是先有比特幣,後有區塊鏈。
第二次接觸區塊鏈是2013年。麥剛(國內最早的創業者與天使投資人之一,我是中國青年天使會第一任會長,他是第一任副會長)出現了,跟我大肆吹噓比特幣,說未來的一個比特幣就是一棟別墅,是最貴的東西。
我還是沒當回事,依然不為所動。當時我覺得這東西很虛,背後沒有價值支撐體系。麥剛叫我應該放一小部分錢到區塊鏈,比如一兩千萬。現在他遇到我都會說我,當初要是聽他的,就不會錯失好幾個億了。
第三次接觸區塊鏈是2017年。ICO很火爆,但我不知道這幫人在搞什麽,很奇怪,直到9月14號,國家“一行三會”出了禁令,叫停ICO,我才開始關註區塊鏈,既然這個事情都上升到國家來管,一定是大事了。
我認為,區塊鏈正帶領人類步入下一個階段,它和造紙術、工業革命、互聯網同等重要。人類又將進入一個臨界點。以前我們會分成“互聯網之前的人類”和“互聯網之後的人類”,未來會說“區塊鏈之前的人類”和“區塊鏈之後的人類”。
而且它比互聯網發展還快,互聯網得到全面普及化,用了20年左右的時間,最早的一個網站一天有10萬人上線,就很厲害了,今天一個App沒有上億用戶,都沒覺得有特別大意義。20年左右的時間,成就了騰訊、阿里這種數萬億市值的公司。
世界在提速,在指數級增長,從炎黃夏商周緩慢發展,越到後面,發展越快。區塊鏈的發展要比人工智能還快,因為區塊鏈從互聯網誕生的時候就有了,它一開始的發展很平,到了拐點後將呈現指數級增長。
二
區塊鏈瘋狂的環境
我在斯坦福大學讀本科和研究生,學電子工程,學習編法、代碼等,所以1993年就開始接觸互聯網。那時候要上網,要自己安裝和配置一堆東西,很不容易,當時我就看到了它的神奇。可以說,在最早的中國互聯網創業人中,我算是唯一專業對口的,別人都是半路出家的。
當時學網絡的時候,這個專業是冷門的,雖然互聯網技術不是新技術,就像今天的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都是老技術,但它們在很長一段時間的沈靜狀態之後,都在一個拐點等待爆發。
我當時就非常看重互聯網,認為互聯網能夠改變世界,1998年畢業後就回國創業,開始做“ChinaRen”。當時的輿論不是很能理解互聯網公司,包括風投也不理解,認為我們是騙子,一個公司不賺錢,天天燒錢,有什麽前途?
在當時看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今天大家都能接受。當時還有另外一方力量,認為互聯網增值如此快猛,狂投。當時的中國資本是不支持的,西方是支持的。
美國納斯達克當時出現的第一個上市的不盈利公司,就是網景,後來雅虎、亞馬遜、ebay紛紛上市。一堆在不盈利狀態下的公司,不但拿到一級市場的投資,還能夠上市到二級市場,並且股價蹭蹭上升,當時看來是很神奇的。
這和今天各種代幣的增長速度是沒有區別的,所有人都沸騰了。當時沸騰後,很多過去保守的機構也開始瘋狂投資。包括我們的第一個機構投資方高盛資本,是一家有100多年歷史的投資銀行,開始投互聯網,也投了“ChinaRen”500萬美金,按照現在的標準,這個錢將近數億,估值1500萬美金。
當時我們的新聞發布會在香港召開,我只有23歲,高盛董事總經理看著我們資料的時候,說將投那麽多錢給一個23歲的人手里。
除了真正想用互聯網改變世界的人,還有一幫投機型創業公司,有一個域名、有一個好的概念都能上市,圈了很多錢,有一家公司有一個很好的概念,在1999年以29億美元賣給了雅虎,然後去買了達拉斯小牛隊,轉型了。
瘋狂到了2000年以後,一地雞毛,一堆投資人被坑,一堆項目不行。但是最終有1%的互聯網公司真正做到了“互聯網改變人類”這個事情,事實發生了。
現在人們對區塊鏈的瘋狂,和當年互聯網是一樣的,同樣的情景,沒有幾個人在用區塊鏈,估值也同樣巨高無比,收入不高,更別談利潤。但歷史證明,牛逼的東西是擋不住的。
以前大家都覺得互聯網節奏快,其實區塊鏈的節奏更快,聽許多區塊鏈從業者說,時間就是金錢,已經快到沒有時間睡覺了。
但是,我不太同意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因為,如果我們真的只是奔著錢去做區塊鏈,就不會做出偉大的成果。
1999年做互聯網創業的時候,我就發現有這麽兩種人:
一是:堅信互聯網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二是:覺得互聯網圈錢很容易,想好好套一筆錢的人。
這兩種人最後的結局是不一樣的,那些想套錢的人最後或許套上了,只有那些真正的想改變世界的人,最後改變了世界!
所以,要分辨這兩種人,就要看他的“革命思想”堅定不堅定。做區塊鏈是一樣的,要想清楚:你是想圈錢,還是真的認為區塊鏈很偉大,可以改變世界。
三
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麽?
1.區塊鏈是什麽?
區塊鏈就是一個技術,就和互聯網技術一樣。通俗的講,所謂互聯網技術就是用網線、交換機、路由器將電腦連接起來,區塊鏈技術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分布式數據。所以,從技術角度來講,區塊鏈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出現了。
但是,僅僅關註技術層面是不夠的,我們要理解,這項技術背後所帶來的本質上的改變是什麽?
區塊鏈和互聯網最大的區別是什麽?是區塊鏈首次使顆粒化的自組織發展變為可能。
互聯網最開始是分布式的,可以說是百家爭鳴。但後來隨著大型網站、雲計算的出現,使互聯網變的逐漸集中化。現在互聯網已經不只是算力的集中化,還形成了組織的集中化,出現了少數寡頭。
互聯網從一個分布式的模式,已經演變為集中化的模式。所以區塊鏈的意義就在於:重返互聯網的本質,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模式。
2、經濟體:
區塊鏈挑戰的是當今公司的現有組織形式,怎麽講?
公司的概念,已經存在了千百年,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盡管稱呼不同,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
中國人以前沒有公司的概念,我們稱之為生意。和西方的公司體制,相對應的一套完整的四層體系:
西方的資本家,我們稱之為東家;西方的高管,我們稱為掌櫃的;西方的員工,我們稱為夥計,西方的顧客,我們稱為客官。
所以說,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公司的體制千百年來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掌櫃和夥計要對東家負責,高管的責任是創造股東價值。
直到200多年前,有一個人在大英博物館學習的時候,他突然感悟到:這一切是不對的。
資本家、投資人用資本優勢,占據著公司的股份,而公司的管理者、員工雖然幹了很多活,但最終大量的價值是被資本家拿走,這是極其不公平的。
這個人就是馬克思,他在《資本論》中就提到了這一點。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社會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① 封建主義時代。在封建時代整個社會是不流動的,唯出身論。社會有等級的劃分,比如貴族、奴隸主等等。
② 資本主義時代。工業革命以後,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社會已經開始了流動的。比如一個人很努力,靠自己的能力,積攢了許多財富。然後他就可以出資辦公司找人打工,然後他的資本財富也會越積越多,最終形成大資本家。
③ 社會主義時代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呈現的這種社會形態是及其不公平的。他認為,社會最終會進化到一個全新的、按勞分配的時代——社會主義時代。
④ 共產主義時代
社會主義的最終形態就是共產主義,當人類的精神文明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我們會從原本的按勞分配轉向按需分配,也就是共產主義時代。
但是,按勞分配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每個人的貢獻值是很難衡量的。隨著區塊鏈的出現和應用,將會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透明的的記賬模式,就可以非常公平、公正、透明的衡量出每一個人做出的貢獻值,而且是不可篡改的,讓分配不公這個事情被解決掉。
所以,我認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論述是正確的,但是缺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可以真正實現按勞分配,挑戰傳統不公平的公司制度,讓每個人既是員工又是高管又是顧客,三位一體,完全打通。它幹掉了資本家,沒人獲取剩余價值。
此外,在現在的經濟體當中,顧客也是無法獲取價值的。
比如說,我每天去漢堡店消費,漢堡店賺了好多錢,然後上市,但是這跟我一點關系也沒有,消費者的錢都被老板、股東賺走了,這是很不公平的。
因為作為消費者,我也屬於這個經濟體的參與者,我也應該獲得更大的價值。
在區塊鏈打造的經濟體當中,是不存在股東的,所有的價值都屬於每個參與者,如何分配,都會公開、公正地得到分配。
四
如何判斷區塊鏈項目?
好多人在問我,如何分辨一個行業或者領域,是否適合區塊鏈的應用?
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毛主席以前提出的理論——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什麽意思?
簡單的理解就是:哪里的用戶需求最強烈,哪里競爭最激烈,哪里可能就有可以改造的空間,而目前需求最強烈的是互聯網領域。
在傳統的經濟下會導致一個必然就是——壟斷,因為只有壟斷,才能創造最大化的市場價值。比如谷歌、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寡頭就極大地壟斷了價值。
因為現在的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極其中心化的模式,所以價值都被少數寡頭所壟斷,它們得到的是超級利潤,這很不公平。
這些互聯網寡頭,靠信息數據為生,他們榨取了數據的最大價值。比方,我們使用百度搜索,貢獻了大量數據,百度靠這些數據賺取了超級利潤,而我們沒有獲得任何價值。
那如何打破這種傳統的中心化模式?就是基於區塊鏈,構建一個全新的經濟體。
在這個新的經濟體中,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公平、公正、公開的獲得價值,這個體系是更具生命力的。
也就是說,我們不與谷歌、阿里、百度那些巨頭搶奪“土地”,而是開發出一片新的“土地”。
所以,有一句話是:“種自己的田,讓他們無田可種。”
但是,區塊鏈的經濟體系必須要有一個價值憑證來維系循環,所以看區塊鏈項目的時候,要看有沒有形成循環,也就是說要有人用,要交換,而形成循環的一個必要環節就是代幣(Token)。
有些企業聲稱,只做區塊鏈,不做代幣。這是完全不正確的。代幣就類似於貨幣,只要有交易發生,就必須存在代幣。
我認為,在基於區塊鏈新的經濟體中,只有生態,沒有代幣,是一個偽概念。
就像汽車和汽油,駕駛汽車就必須有汽油,否則機器是運轉不了的。區塊鏈和代幣就是這樣的存在關系。
代幣其實就是算法,它是一個權益憑證。就如同房產證、戶口本、網絡ID等,是權益的一個證明和保證。它的基礎是一種廣泛共識。就像貨幣能夠存在是一樣的,一定是基於共同認可。現在貨幣是由政府的信譽背書,而代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背書”。
作為區塊鏈體系中的價值憑證,當你需要服務時,你就需要在區塊鏈系統里支付代幣,當你付出勞動時,你就可以相應獲取代幣作為你的權益憑證。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它是區別於現實生活的一個新經濟體系。
Telegram(電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項目。目前社交網絡被騰訊、Facebook壟斷了,Telegram作為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勢必把商業價值要還給用戶,挑戰中心化的社交活動。
去中心化社交平臺telegram
它已經成為了一家全球通用的幣圈交流通道,創始人杜洛夫打算發起一個全新的區塊鏈平臺及加密貨幣,這個叫做“TON”(Telegram Open Network)的區塊鏈平臺將通過 Telegram 上1.8億的龐大用戶規模把加密貨幣推向主流,將 Telegram 打造成最具發言權的加密貨幣平臺。
盡管微信支付足夠便捷,但它還是過於中心化。而 TON 這樣的去中心化平臺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安全和普適保證。
“去中心化銀行”Arise Bank是一個挑戰銀行體系的區塊鏈項目,剛被美國政府喊停ICO。為什麽要挑戰銀行體系?因為銀行體系同樣榨取了太大的利益,非常不公平,銀行利用信息不對稱,導致不管是你是存錢的,還是是借錢的,反正最大的利益是它。所以它挑戰商業銀行體系,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銀行,還利於民。
CDC消費鏈是一個公鏈項目,要把所有被欺負的人、中小實體聯合起來,打造一個沒有壓榨的生態和經濟體。把公鏈開發出來之後,開源,讓全世界的人一起來開發這個區塊鏈項目,完全透明公開,所有的代碼都看得到。
好比IOS系統、安卓系統、塞班系統、windows系統,是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要做全天下的消費數據,不只是交易數據,交易數據是遠遠小於消費數據的,消費數據是完整的數據,在哪消費、買什麽東西、多少錢,這個數據量是遠大於交易數據。
為什麽我看中這些項目?因為我認為這都是被壓迫最狠的地方。互聯網現在有三塊被壟斷:交易、交流、信息。Telegram(電報)屬於交流,Arise Bank銀行屬於交易,金融里面的交易數據、信息數據屬於數據,大數據被少量的公司擁有,所以獲取了大量利潤。
只要有壓迫,就有反抗。
五
傳統人民幣,將被數字化人民幣淘汰
不過,我認為區塊鏈市場一定要被監管的,為什麽?如果大家的精神文明到達一定高度,是不需要監管的,但由於我們人類有非常惡的一面,想坑人、騙人的非常多,壞人很多的情況下,國家要維持秩序,讓壞人不能得逞。
區塊鏈是一樣的,這個新東西必須要被管理。反詐騙是一個巨大的痛點,很多區塊鏈項目可能本身是最大的詐騙,所以監管是要一定要存在的。
現在的監管體系不適合區塊鏈,為什麽?因為區塊鏈太新了,不能按照現在的管理辦法來管理處罰,就跟互聯網一樣,互聯網出現的時候,如果按照原來管報紙電視廣播的管理體制,是管不好互聯網的,所以國家才成立了網信辦,以互聯網的方式來管理互聯網。
現在以“一行三會”(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方式管理區塊鏈是不合適的,必須要有一個新的管理體制出現,使壞人不能得逞,讓區塊鏈進入一個良性發展過程。
五年之內,中國一定會發數字人民幣。前幾日,英國已經開始發布黃金本位的數字貨幣,委內瑞拉發布了石油本位的數字貨幣,中國勢必要發自己的數字貨幣,美國也會發,為什麽?因為在區塊鏈世界人民幣的全球化,將是人民幣最好的機會。
什麽叫人民幣全球化的?目前美元是全球化的,人民幣不是,比如尼日利亞一個兄弟要去買罐飲料,現在沒法使用人民幣。
但如果是一個數字化的人民幣,他只要掏出他的手機,可以直接用一個數字人民幣在尼日利亞買罐飲料,人民幣立馬全球化。目前世界是二元的,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誰能夠先把握大的世界潮流,誰就是占優的,中國和美國在很多層面競爭,其中金融和貨幣競爭尤為激烈,它是一切的根本。
我有一個更大膽的預測,20年之內,傳統人民幣將會被數字化人民幣淘汰,以後人民幣只剩數字。現在的微信和支付寶支付的是電子貨幣,最終的貨幣還是傳統貨幣,只不過加了一層轉換,但是這做不到全球化,因為它不是數字貨幣,所以它還需要轉換的過程。
你到美國想微信支付一個東西,你都搞不定,為什麽?因為美國連不到中國的銀行體系,中間需要幾次換匯,你就搞不定,對吧?但是數字人民幣就會導致立馬全球化。
因為數字人民幣是個去中心化的貨幣,非數字貨幣在邊境是限制流通的。
六
全面擁抱區塊鏈
投資人將會是一個歷史的產物。什麽意思?公司化的體制不會被完全淘汰,只不過我認為只占半壁江山,平行世界,共同存在。傳統的公司體制特別像“君主制”,區塊鏈化的經濟體是“共和制”。
19世紀和20世紀,在人類歷史上發生最大的事情就是走向共和,絕大部分國家已經從君主制進化到了共和制,所以公司也會進化到區塊鏈化的經濟體。
CDC消費鏈項目,面對的中心化機構是誰呢?
原來2C的中心化機構,如阿里、百度、谷歌,它們壟斷數據,如果它們不是賺取那麽多超級利潤,我們為什麽要打破中心?
相比中心化的體制,非中心化更難,為什麽?效率低。分布式數據庫的同步是很慢的,所以為什麽經常以太坊、比特幣交易的同步會花很長時間,為什麽比特幣轉賬那麽久後才能夠確認是我轉賬的,為什麽要限制每秒能處理多少次的交易?原因就是分布式計算,天生效率低下。
這是技術所限,分布式記賬有一個投票機制。
那為什麽大家還要幹區塊鏈呢?就是不公平,有些人賺取了不合理的利潤。哪里有壓迫,哪里有反抗。哪里有欺負,哪里有反抗。如果又不欺負、又公平、又不收錢,中心化更好。
CDC消費鏈,因為開源的概念,如果你想進入什麽具體的行業垂直市場,你來開發,你做貢獻,只要接納了你的代碼,就給你獎勵。你覺得什麽因素特別好,你提議,然後你開發,給你獎勵。這是個大生態。
貢獻數據會得到獎勵,看廣告也會得到獎勵,你真的把這個廣告看完,廣告主可以通過數據發現你特別適合他,所以他就充幣讓你看廣告,當然前提是你要把這廣告看完。
技術劣勢,這是區塊鏈最大的問題。CDC消費鏈為什麽要開發自己的公鏈,不使用以太坊的開源代碼呢?因為以太坊技術,把消費數據河交易數據等同了,它的效率低下直接影響到運行,所以必須找搞一個混合式的模式,半中心半分布式,同時提高數據的運行效率。
去年人工智能火的時候,大家都開始討論人工智能能不能顛覆BAT。BAT會不會來做區塊鏈?沒用的,他們放棄不了“皇權”,放棄不了它的巨額利潤,它們就想維系它的體系,還是傳統的套路,那就沒戲了。革命的人,很難革自己的命。區塊鏈根本不怕BAT,因為它們背負著巨大的守舊勢力,肯定搞不成。
七
跑馬圈地,區塊鏈席卷而來
現在是跑馬圈地的時候,是占坑的年代,就像互聯網剛開始的時候。
我也開始全面擁抱區塊鏈,在革自己的命。因為我過去是投資人,是既得利益者,活得挺好,就是認知到了趨勢,然後我就開始找重點。
我發現我們的消費數據被巨頭壟斷後,還要給它們交錢,我覺得特別不公平,巨大的不公平,區塊鏈就是解決不公。
這個巨頭最早創業是為了滿足需求,後來發現滿足需求後變成壟斷,為了持續壟斷,就要把其他想要滿足需求的家夥幹掉。我認為,只有大家集體滿足需求,這樣的集體活動更公平。
區塊鏈技術席卷而來,最大受益的群體是誰?短期來看,現在好多炒幣的,想賺一筆,如果他跑得快的話,可能短期受益,跑不快的話,可能會虧、會砸了,現在很多空氣幣能夠橫行,但將來就橫行不了,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以圈錢為目的的區塊鏈項目或者ICO項目將被市場正常淘汰,沒有生命力的項目,將來的價值肯定趨於零的;
第二個原因是來自於國家的監管,我認為區塊鏈體系被監管是對的,有些國外的提法說區塊鏈是無政府,我不這麽認為,我認為公利是一定要存在的。我認為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一定是可以追溯的。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不是獨立體,必須要有責任。
區塊鏈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分配就看誰貢獻大,誰獲得的多。社會趨於更加公平。參與區塊鏈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拿自己的腳投票。比如你原來開個淘寶店,天天難受死了,先到區塊鏈項目的信息上面找你的客戶。少數人人可以去發起區塊鏈項目,改變世界的畢竟是少數人,然後大多數人享受區塊鏈所帶來的美好。
大家的好處是來自於什麽?
用腳投票,遠離現在賺暴利的中心化。種我們的田,讓那幫暴利的家夥無田可種,再不給他們當長工了。也就是集體所有制,所有持幣的人和所有參與的人共同擁有。
區塊鏈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是概念,比如比特幣,完全沒啥用,只不過是像一個金屬、石頭,像黃金和鉆石一樣的物體,沒啥用的;第二代是技術,比如以太坊,但它還不知道幹啥用;第三代是具體應用,像瀏覽器、電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我覺得我們搶了一個特別大的坑。像我經歷過互聯網的人,肯定一開始先挑最好的,高頻、剛需,比如信息流、資金流。銀行也是特別好,但我覺得風險更大,所以還是先先做消費,消費風險小,比較好做、比較安全。
我93年就開始接觸互聯網,非常非常早,雅虎是93年成立的。當時我就認為互聯網會特別牛逼,如果我現在才這麽說,大家覺得好正常,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說這話,還是蠻奇怪的。
99年大學畢業我就搞互聯網。我回到中國,天天到各個地方演講,講互聯網如何改變大家的生活,以後我們的人生將完全在互聯網當中,當時大家認為很奇怪。我當年創業的時候,真是看到互聯網全面普及的那天了。
現在,我看到區塊鏈全面普及的那天了。
我不僅是理論趨勢的先驅,還是一個行動者的先驅。我認為對就幹了,敢為天下先。既得利益者是很難有這種前瞻性思維,有認知障礙。參加革命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原來混得差的,他才有革命的想法,野蠻進入,還有一種是有眼光、需要非常高認知能力的精英。
將來的發展,就是誰能夠真正認知到本質的變化。
2017年9月14日,國家下了ICO禁令,我就想,怎麽鬧得這麽厲害,10月份開始就突然感悟,發現這東西很厲害,當我10月份開始大肆說這東西的時候,大家說我是不是步入了傳銷組織?很多人就質疑區塊鏈,認為都是騙子和傳銷。
原來傳統行業可能高高在上,搞互聯網的都是幫泥腿子,這是認知的不同。到現在的區塊鏈,在挑戰整個公司的組織形式時,又是有更高層次和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