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吞下大麥,看似圓滿聯姻背後,隱藏著另一種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2/162032.shtml

阿里吞下大麥,看似圓滿聯姻背後,隱藏著另一種焦慮
三聲 三聲

阿里吞下大麥,看似圓滿聯姻背後,隱藏著另一種焦慮

在人人都在強調內容價值的時候,對於布局文化產業的互聯網巨頭來說,渠道扮演的角色一點也沒有減弱。

本文由三聲(微信ID:tosanshe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戴天文 馬程

在全資收購優酷土豆一年半後,阿里巴巴大文娛這條“貪吃蛇”又吞下了一個大家夥。

3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已經完成了對於國內最大票務網站大麥網的收購。後者將做為阿里的全資子公司,整合進阿里巴巴大文娛版塊。

1111

大麥網發布的阿里大文娛“快樂版圖”

從2014年7月以D輪投資人身份進入大麥,持有大麥網32.44%股份,到三年之後完成全資收購,阿里巴巴對這家公青睞已久。阿里大文娛董事長俞永福甚至在公開信中把雙方的合作形容為“持續三年的認認真真的戀愛”。

在三年的“戀愛”期間,大麥網和淘票票等阿里的票房平臺達成了戰略合作,把淘票票的業務從電影擴展至演出、體育等泛娛樂行業,想要打造具備線上線下雙向宣發能力的營銷平臺。

過去三年,也是阿里巴巴從無到有建立大文娛版塊的三年。從成立阿里影業、阿里體育,到收購優酷土豆、蝦米音樂,再到整合UC、微博,逐步完善自己的文娛產業的布局。

收購大麥是這個布局中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它在線上票務領域的領先地位,還是對於線下整個演出和賽事的輻射能力,都能夠與阿里大文娛現有的業務產生合作的可能性。

俞永福表示,阿里音樂將是大文娛板塊中首個同大麥網實現業務打通的部分,不僅“在線演出票務結合音樂應用,實現用戶數據打通”,還要“以粉絲為核心,聯動藝人、票務資源,形成以粉絲、藝人、平臺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音樂營銷模式,實現阿里音樂的業務升級”。

2222

交易完成後,創始人曹傑、馮宇鴻將離開大麥網管理者的位置,由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秘書長張宇出任大麥網CEO。在未來,曹傑將作為大麥網的特別顧問。

阿里巴巴和大麥網均以“暫不方便”謝絕了我們的采訪,不過這樁看似圓滿的聯姻背後,其實也隱藏著焦慮和無奈。

賣了14年的演出票,依然賺不到什麽錢

3333

大麥網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演出票務平臺

大麥網成立於2003年,前身是中國票務在線。算到今天,已經做了14年的賣票生意。

當時,創始人曹傑最早的工作重心都在快遞平臺“小紅馬”,票務只是旗下的一項附屬業務,然而僅在兩年之後的2005年,大麥網的規模已經跟小紅馬並駕齊驅。

大麥網的迅速成長得益於音樂行業在受到互聯網沖擊後,收入重心由專輯售賣轉向了現場演出。演出市場的發展催生和滋養了在線票務。到了2009年,小紅馬和大麥網的地位發生了翻轉,小紅馬在競爭激烈的快遞市場退出,成為了大麥網的一個部門,只負責票務的物流。

根據大麥官網上的數據,到了2013年,也就是大麥網成立後的第10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3.5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占國內可市場化票務部分的60%以上。

盡管交易額連年上漲,但演出票房並不是一個足夠賺錢的生意。為了不斷的擴張占領更多的市場分額,大賣網先後完成了三輪融資,通過售賣公司股份來換取公司的發展空間。

以永樂票務為代表的競爭對手,以及大量二手黃牛市場的存在,使得大麥並不能夠“一家獨大”,獲得足夠強的話語權。為了爭奪一些重要演出的銷售權,票房平臺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甚至“什麽錢都不賺”。

大麥並沒有公布自己的經營數據,不過我們可以它最大的競爭對手身上看到這個市場的“殘酷性”。

永樂文化2013年和2014年的票務代理營業收入不足3000萬元,2015年1-10月則不足5000萬元。直到2015年才實現盈利。而跟據《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當年中國演出市場票房收入高達162億。

“賣票”賺不到太多錢後,大麥一直試圖通過“往上遊走”,通過其它業務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從2015開始,大麥涉足了電影IP跨界孵化、電影投融資、電影營銷和電影票務等多個領域。大麥電影參投了由熱門網絡小說改編的國產電影《酥油》、主導引進了2016戛納電影節熱門展映作品《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這些電影並沒有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績。

大麥還把目光投向了VR技術。此前,大麥網曾宣布將在國內重點城市打造“智慧場館”以及VR選座等相關業務,觀眾可以通過VR技術在演出的“第二現場”切身感受奇妙的服務,也可以解決由於距離遙遠、票價昂貴導致一些粉絲“無緣”偶像演唱會的遺憾。

2016年,大麥VR曾為電視劇《青雲誌》打造過國內首支VR交互體驗宣傳片,大麥VR還將為將在今年暑期商業的電影《京城81號2》打造專屬VR宣傳片與H5版VR互動遊戲,這些配合宣發的VR宣傳片以新思維和強互動為立足點,嵌入專屬劇情,主打年輕受眾。

但這些新業務沒有一個能夠成為大麥在廣告和票房之外新的穩定的收入來源,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勵,巨頭們紛紛入局,這門生意更難做了。

從線上到線下,阿里巴巴的焦慮和解藥

4444

高曉松的離開與楊偉東的任職,代表了阿里音樂的變化方向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賺錢”的大麥網趕上了一個好時候。

過去兩年,隨著體育產業的爆發,話劇、音樂劇的走紅,以及音樂選秀節目帶動的演唱會市場,整個現場演出呈現出此前少有的繁榮。

尤其是當電影市場在去年降溫之後,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把線下演出作為新的增長領域。“市場份額第一”的大麥,也受到了多家投資者的追捧。

據一位接近大麥的投資者表示,大麥網過去兩年一直在尋求獨立上市。希望可以通過上市融資,從票房網站進一步擴展為一個文化娛樂公司。但都於資本市場政策等一系列原因,計劃最終沒有實現。

但大麥仍然趕上了另一個“風口”: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布局文化領域。以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大公司們,開始在其中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鞏固自己的文化版圖。

如果我們把成立阿里影業做為阿里大文娛戰略的起點,那麽翻看過去幾年的收購和布局調整,可以清晰的看到阿里的布局邏輯:從電影業務出發向體育、演出、音樂等多領域進軍,從互聯網文化公司變成一個同時擁有強大線上和線下影響力的文娛集團。

大麥網正好滿足了阿里的這兩個需求:它最重要的演出票務正是淘票票所欠缺,也是競爭對手微影和貓眼正在發力的,阿里可以通過“大麥”把票賣到更多文化消費領域;而它與線下演出公司、演出場館的長期合作關系,又能夠把阿里音樂、體育、電影業務推到線下。

俞永福在公開信中表示,阿里音樂將會是第一個與大麥業務打通的版塊,將會帶給阿里音樂帶來“業務升級”。

高曉松的出走,阿里星球停止服務,阿里的音樂業務並不是一帆風順。在線業務受到QQ音樂、網易雲音樂的“擠壓”,線下的演出市場成為了它反擊最好的機會。同樣的整合與合作也會發生在阿里體育身上。

5555

阿里星球線上商業模式並不完美

從入股大地院線,到收下大麥網,成立三年後,阿里大文娛在俞永福的帶領下終於想明白了同時掌握線上與線下渠道,對於整個文化產業布局的重要性。

掌握第一大院線的萬達在電影行業呼風喚雨,分眾傳媒霸氣打出“四億人兩億看分眾”的廣告,阿里巴巴大文娛也開始認清自己的樣子。

阿里巴巴 大麥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