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工智能成為所有人的希望,就連巴菲特也開始加入其中。
本文由GPLP(微信ID: gplpc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王騏驥。
2017年的投資趨勢當中,人工智能成為所有人的希望,就連巴菲特也開始加入其中。
2月9日,聲稱“只投自己看得懂的科技”的巴菲特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下屬的美國最大珠寶集團Richline,宣布今年春季將推出智能珠寶品牌Ela。
這意味著可穿戴產業將迎來第二個春天,還是意味著古老而龐大的珠寶產業即將開始變革?
對於投資智能珠寶品牌Ela的理由,巴菲特在接受CNBC電視臺的采訪中說,“珠寶是一個千百年來一直存在的行業,投資它很安全。增加科技元素,就是對人人都知道並喜愛的一些東西進行升級,使之更符合當今時代。”
智能珠寶的投資價值有幾許?
一萬個人心目中可能有一萬個哈姆雷特。
對於珠寶,很多人的心目中被定義為卡地亞、周大福,或者鉆石與翡翠。其實,珠寶不只是有收藏價值的奢侈品,很多細分行業正在試圖改變它的傳統形象,以時尚珠寶和智能珠寶為例。
時尚珠寶的典型代表為2016年年收入2.7億歐元,曾在納斯達克OMX哥本哈根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時尚珠寶潘多拉。
這家於1982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創立的珠寶公司,設計、生產並銷售用戶可自行搭配的以銀飾手串配珠為主的時尚珠寶,目前,已在全球六大洲逾100個國家與地區發售,並且設有超過8,100個銷售點,2016年底以130億美元的市值超過TIFFNAY和周大福成為全球第一大珠寶公司。其增長甚至超過了快時尚的翹楚ZARA和運動品牌明星ADIDAS。與此同時,TIFFNAY、周大福等珠寶品牌卻是連續多個季度的收入下跌。
另外一個細分領域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智能珠寶,同樣也正在崛起並且成為一個趨勢。
2012年,在號稱下一個風口的可穿戴設備的浪潮影響下,智能珠寶這個概念悄然而生。
從2013年起,智能珠寶首先從美國刮起了一股風潮,但基本都只是嘗試階段,屬於早期概念產品,比如美國品牌CUFF於2013年推出一款以安全為訴求的首飾產品,眾籌了一把之後至今了無生息。
2015年,智能珠寶開始火爆。
2015年1月,美國智能戒指品牌RINGLY獲得了以矽谷著名投資人Andreessen Horowitz等聯合投資的510萬美元的A輪。在此一年前它曾在成功眾籌後獲得過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
2015年10月,移動互聯網連續創業者王潔明和意大利珠寶詩人Marco DalMaso在米蘭發布了智能珠寶品牌TOTWOO,該產品以 “心有靈犀”情感連接功能為主題,用貴金屬和寶石按珠寶行規推出了系列產品,諸如 “綻放”手鐲、項鏈等,已在中國獲得了10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
2015年11月,位於倫敦的VINAYA宣布獲得300萬美元種子輪投資。投資人中包括全球知名時尚電商NERAPORTER早期投資人Carmen Busquets。它推出了主打電話提醒的可以戒指吊墜兩用的智能珠寶。價格近400美元。
此外還有珠寶品牌周大生跨界做了一款防走丟的智能兒童珠寶並且做了一把眾籌;A股上市的金一文化則在年底召開盛大發布會稱全面進入智能珠寶,推出了針對老年人健康的智能戒指ACARE。中興通訊旗下的一個子公司也推出了一個仿效RINGLY的智能戒指品牌。
2017年,巴菲特在加持蘋果股份同時,突然宣布進軍智能珠寶。
於是,如火如荼的智能珠寶到底能走多遠?到底有多大的市場價值?這成為所有人都關註的問題。
智能珠寶到底能走多遠?
智能珠寶的市場空間毋庸置疑。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2009-2015年,我國珠寶首飾行業銷售規模整體表現為擴大趨勢。但2015年,我國珠寶首飾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574.22億元,同比下滑8.36%,結束長6年連續增長周期,2016年伴隨著黃金等貴珠寶的消費減緩而出現下滑,但在時尚珠寶的帶動下最終實現微弱增長。
與此同時,對比全球其他國家,2016年中國以每年5000億人民幣的消費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珠寶首飾市場,但是即便如此,中國人均珠寶消費數量才不到美國的八分之一,不足臺灣的三分之一。就全球市場來看,珠寶則是所有奢侈品行業里近5年來複合增長率最高的,其中增長最快的也是時尚珠寶配飾。
圖片說明:2015年全球人均珠寶消費對比:中國依舊排在末位
圖片說明:2015年北美珠寶份額,由此可見,時尚珠寶超越了黃金飾品。
第三張是全球珠寶市場份額分析:亞洲及中國將是珠寶下一個爆發地。
因此,智能珠寶的未來可期。
“巴菲特和他的團隊是世界上第一個回應了我們2年前提出的情感連接才是智能珠寶核心觀點的人。我們對未來越來越有信心。TOTWOO正式銷售不久,就被很多女孩搶購並且好評很多,說明我們一開始的定位是對的。”TOTWOO智能珠寶創始人王潔明表示,他感慨,他們剛上了這一波潮流
“智能珠寶產品看似不難其實很難。無論是在產品定義、供應鏈管理、銷售模式上都與傳統珠寶也和智能硬件不一樣。智能珠寶並不等同於手環加一個首飾外殼,而是需要從產品層面全新定義,用科技來詮釋珠寶內涵。走醫療健康運動路線加珠寶的,都會有問題。因為本身不是珠寶屬性。”王潔明補充說。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目前,除了TOTWOO、RINGLY以外,很多嘗試智能珠寶的企業都面臨困境,由此可見,智能珠寶不是一個簡單的珠寶加智能的嫁接。
據GPLP調研顯示,智能珠寶產品介於電子產品和傳統珠寶之間,但從產品研發的方式來看,更偏向於電子這邊,因為電子部分的研發工作,占據數倍於珠寶研發的時間,需要采購的物料和傳統珠寶不是一個數量級,需要經歷的測試和驗證也很複雜。而它的外在工藝和設計卻又需要有強烈的時尚感覺和珠寶味道。所以供應鏈管理無法像耳機、手機、音箱那樣在消費電子一個領域里就可以簡單完成。與此同時,還需要移動互聯網軟件方面的不斷升級。所以,對於進入者而言,相對門檻較高。
另外,作為智能珠寶而已,缺乏互聯網基因也是很多傳統珠寶公司試水遭遇困境的主要因素。如同所有傳統行業的轉型,如果只是做點技術外包的整合嘗試而不進行內部自我革新,那麽智能珠寶也將無從談及。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則是即便有了互聯網基因,但是如果缺乏對時尚及珠寶業的了解,那麽在這個行業也將面臨很多問題。從公開信息來看,TOTWOO和RINLGY是目前發展較為不錯的兩家先行企業。
不過,雖然門檻很高,不過勇敢者依舊在增加——2016年,在美國,伴隨著鐘表集團Fossil把misfit手環收購了,百年靈、豪雅、斯沃琪、天梭都推出了智能手表,蘋果手表盡管銷售差強人意,但依然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手表公司。RICHLINE集團的ULRICH說:我們相信,未來珠寶領域也會上演類似的格局,畢竟這代表了未來趨勢。
“中國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產品供應鏈,甚至是時尚珠寶的供應鏈,如果能夠利用好全球資源,做好品牌,完全有可能在智能珠寶領域成為領軍者。一個新品類需要一個市場教育和產品探索的過程。但我們相信它很快會有爆發點誕生。作為一個先行者,我們非常高興我們首創的連接兩個人的‘心有靈犀’功能很受用戶的歡迎。未來,TOTWOO會依然堅持用科技增強珠寶的情感體驗這一核心,但采用的技術將不止於普通的可穿戴技術,並且在產品上會增加更多‘以物聯人’的社交體驗。”王潔明表示。
作為一個幾千億的傳統行業,代表未來趨勢的智能珠寶行業能否爆發出獨角獸,讓我們拭目以待,不過正如任何行業的創新需要經歷一番波折,相信智能珠寶也將在曲折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