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國資改革新一年大戲:力推企業上市、員工持股試點

雖然只是年度例行的工作會議,但“2017年上海國資國企工作會議”還是提前就讓上海本地股在資本市場上釋放了又一輪熱度。而在此次會議上釋放的改革信息,也更加支持了資本市場對上海本地股的“追捧”。

“(2017年)完成2~3家競爭類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上海市國資委主任金興明16日說。

不僅如此,會議上公開的“上海市國資委2017年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共提出了8個“著力”的18項舉措,其中包括了多個量化指標。金興明表示,努力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為實現上海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上海是地方國資重鎮,從全國來看,2016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額均排名全國省市和計劃單列市之首,分別約占全部地方監管企業總量的1/6、1/4、1/5。國資對於上海的發展十分重要。2016年上海市地方國企上繳稅金近3000億元,同比增長15%,占全市地方稅(不含印花稅)總量近1/3。

作為國資國企改革的排頭兵,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周波強調,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狠抓機遇、勇於擔當、主動作為,正確處理好“最大政績”與“第一要務”的關系、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科學監管與優質服務的關系,確保改革發展取得實效。

力推國企上市

推進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是上海自2013年底啟動的這一輪國資改革的重點。而在2017年,上海更是提出了完成2~3家競爭類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的數字目標。

根據規劃,“十三五”末上海整體上市企業占競爭類企業(即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總量要力爭超過50%。

“十二五”之前上海國有企業集團完成整體上市的只有1家,但這一改革在上海這一輪國資改革中加速推進,“十二五”期間完成6家。尤其是2015年,一年內有綠地集團、城建集團、現代集團3家企業實現整體上市。同時,華誼集團、臨港集團等實現競爭類核心業務資產上市。

企業上市為後續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推動力。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家平在發言時表示,2016年臨港集團及旗下園區發展整體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態勢。

數據顯示,臨港集團開發園區的企業營收超6300億元,同比增長7.1%;屬地稅收近370億元,同比增長51%。而臨港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0.6億元,同比增長52.3%。

臨港集團是承擔上海臨港產業區、漕河涇開發區、洋山自貿區等多個園區開發建設任務的大型國有多元投資企業,也是上海市國資委下屬唯一一家以園區投資、開發與經營和園區相關配套服務為主業的國有企業。劉家平表示,臨港集團正在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園區轉型和集團轉型。

金興明表示,2017年上海還將適時推動一批符合整體上市標準的企業集團調整管理體制,實現管理重心與資產架構融合,完善存續資產管理。

功能類、公共服務類企業中的競爭性業務資產,也將積極引入各類資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

根據分類監管的要求,上海的國資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公共服務類,截至2016年6月,上海國資委監管的市管國企中,競爭類的有33家(金融6家、產業27家)、功能類11家、公共服務類3家。

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框架下,上海還將在推進員工持股、引入戰投等方面發力。

具體來說,就是要推進5~10戶符合條件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試點員工持股。完成建科院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以國家油氣改革為契機,推進上海市燃氣行業企業改革,適時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上海市國資委官網1月18日發布《關於本市地方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首批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提出成立員工持股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同時遴選5~10戶企業開展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首批試點。

此前,上港集團、上汽集團、東方明珠等企業已經探索實施了員工持股或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其中上港集團是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實施了員工持股計劃,參與員工超過1.6萬人,參與度達到72%,合計認購數量超過4.1億股,占集團總股份的1.8%,認購總金額17.1億元。上汽集團則主要是集團領導、廠部級幹部、關鍵骨幹員工持股,參加總人數不超過2321人,所持有的股份權益對應的股票總數累計未超過公司股本總數的10%。

實現國資價值最大化

今年國資《工作要點》中值得註意的是,上海提出要著力推進國資有序流動,實現價值最大化。

這意味著上海將推動新一批流動性強、市場價值大的國企股權進入國資流動平臺;另一方面也將組合運用協議轉讓、大宗交易、股權劃轉、發行可交換債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

自2015年初實質啟動運作以來,上海已經向兩大國資流動平臺(上海國盛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劃撥了包括上汽集團、電氣集團、華誼集團、建工集團、光明食品集團、隧道股份、紡織集團等的部分國有股權。

2016年上海優化國資運營平臺的運營機制,註入價值300億元的國有股權,盤活存量近50億元。

除了劃撥股權外,為推動國有資產的流動,上海國盛集團還在2015年11月25日,發行了以上海建工股票為標的的可交換公司債;2016年又推動發行了上海國企ETF,使上海國資系統114億上市公司股權獲得新的流動性。

在2016年12月舉行的上海國資高峰論壇上,上海國盛集團董事長孔慶偉表示,兩年來國盛集團積極發揮資本經營和股權運作的杠桿作用,以改革盤活存量、以創新培育增量,充分利用市場化方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國資在進退流動中實現“資源-資產-資本-資金”的良性循環。

孔慶偉表示,今後國盛集團將不斷豐富、放大國資運營平臺功能,著力做好資本循環這篇文章。

金興明說,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國資運營平臺運作機制和配套制度,深化平臺公司改革,加強平臺公司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制定平臺公司三年(中期)滾動計劃。

在國資的有序流動中,上海國資的布局也將實現優化。

上海國資的布局主要是通過“三個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為抓手來推進,最終實現2017年國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領域的集中度力爭達到80%的目標。金興明表示,要形成2017年度“三個一批”工作清單,指導企業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根據此前披露,2016年“三個一批”清單共219個項目。

與此同時,上海也提出要指導企業推進實施一批開放性市場化聯合重組項目,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制定“走出去”專項規劃,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加強境外投資管理,提高企業跨國經營能力、風險防範能力、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聯動能力。

上海紡織是上海市國資委監管的大型產業集團,2015年營業收入超過460億元、凈利潤超過10億元。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申達股份(600626.SH)、龍頭股份(600630.SH)。上海紡織貿易與國際化副總經理金丹艷表示,上海紡織計劃用5年時間,在東南亞的柬埔寨、孟加拉等國建立5~10個貿易加工基地。逐步完善在東南亞低成本制造區域的布局,增強了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

上海電氣集團副總裁董鑑華表示,當前煤電機組市場存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但是“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產能國際合作市場,電力基礎設施方面發展潛力很大。若以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電力設備40%占有率來計算,上海電氣出口可以達到985億美元。

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增長

改革的根本目的,則是要實現國有經濟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

在上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3年之際,上海國企改革發展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孔慶偉就表示,上海國企既要適應改革發展的新常態,也必須應對國內外環境中的各種“黑天鵝”,不確定性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借助改革的力量,增強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的能力,進而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是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目標。

金興明表示,要推進企業“提質增效”,以“提質量、降成本、控風險”為重點任務,確保監管企業實現健康平穩發展,全力服務上海經濟社會發展。

而對上海來講,豐富的金融資源,對於發展實體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助力。為此,上海也提出,要深化產融結合服務實體經濟。

2016年上海更是實現了金融企業國資統一監管,將市屬金融企業由上海市金融辦委托監管,調整為上海市國資委統一監管。借此,上海提出要探索“實體經濟(產業)+虛擬經濟(金融)+技術經濟(互聯網)”新模式,實現產融結合。

浦發銀行副行長、上海國際信托董事長潘衛東此前就表示,統一監管為金融資本更好的貼身服務上海的非金融國資,助力國企資產盤活並購重組提升競爭力、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浦發銀行占上海國資規模的1/3,利潤總額的1/4。潘衛東說,2016年11月,浦發銀行上海分行就發放並購貸款123億元,為近千家企業提供並購服務,累積並購交易金額8000億元。

金興明表示,要研究制定產融結合需求清單,聯合相關委辦加強政策研究指導和督促金融企業不斷改進金融服務,完善體制機制,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

上海國資改革正在對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16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萬億元、利潤總額3058億元、資產總額16.8萬億元,其中,實體經濟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7%、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