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的娛樂股鬧出走 只為實現IPO”小目標”雖然開心麻花(835099.OC)的出品的電影講的都是小人物的傷心事,但它在資本市場里可是徹徹底底地上演了一出喜劇,近日,開心麻花發布上市輔導公告,稱將在合適時間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IPO),這份轉板公告可以說是給旗下藝人馬麗戀情曝光的最好賀禮。
開心麻花在公告中自信地表示,未來發展整體勢態良好,計劃抓住機遇,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
盡管開心麻花要離開新三板了,但是它在掛牌的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可是刷足了存在感。
在2015年底掛牌新三板後,開心麻花在一個月內先後進行了了兩次定增,估值增加了16倍。2016年1月,開心麻花向公司實際控制人張晨以2.4元/股的股票發行價格完成了首輪365.24萬元的募資。
而距離第一次定增正式完成才一個星期,2016年1月29日,公司再次公布《股票發行方案》,發行價格一躍為106元/股,較幾天前剛完成的第一輪定增價格高了44倍,公告顯示,本次定增擬發行數量不超過284萬股,募集金額3.01億元。計算可得,開心麻花該輪估值高達51.8億元,在整個新三板公司中的排名為第60名。
緊接著,開心麻花就因傲人的賺錢能力在2016年5月入選首批創新層企業。財報顯示,公司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實現凈利潤3448萬元,同比增長93%。開心麻花解釋增長主要來自於舞臺劇演出增加,且上座率提升,此外,因收回電影《夏洛特煩惱》的票房分成,公司現金流凈額為1.3億元,同比增長79倍。
從2003年發展至今,開心麻花基本上保持一年一部原創劇的步伐,已擁有《夏洛特煩惱》、《烏龍山伯爵》等20余部優質IP,主創人員更是連續3年登上春晚舞臺。在《夏洛特煩惱》電影版狂卷了14億元票房後,開心麻花趁熱打鐵,推出《驢得水》,也以2500萬元的低成本博得1.73億元票房。
截止2016年6月30日,開心麻花已有12家子公司,經營範圍涵蓋電影、音樂劇、網絡劇、兒童劇、藝人經紀等領域,目前有沈騰、馬麗、艾倫、王寧、常遠等百余位簽約藝人,以及專職的創作團隊。其中沈騰和馬麗儼然成為了目前影視界最炙手可熱的“喜劇明星“,頻頻出現在綜藝節目、真人秀中,據悉,目前沈騰的片酬達到了2000萬元左右,而馬麗的片酬也突破了1000萬元。
盡管目前的開心麻花風頭正盛,但其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上海證券出具的開心麻花研究報告中指出,影視演出產品是一種產品需求不確定性較強的文化產品,消費者對演藝產品的主題、內容、風格等方面的需求變化是比較快的。而開心麻花去年12月份電影《熱情是火》的票房失敗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
據數據統計,2016年內地電影市場年度總票房為457.12億元,僅比2015年同比增長3.73%。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影視龍頭股萬達院線、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市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曾經的票房保證馮小剛因為簽了對賭協議,為了多點院線排片,也拿出了”小鋼炮“的架勢和王思聰爭得面紅耳赤。
伴隨著影市的“理性回歸”,開心麻花’盈利能力的天花板還需要市場的檢驗。此外,之前轉板成功的新三板公司大多集中在工業、信息技術和醫療等行業,開心麻花能不能成為第一支轉板成功的影視股,延續之前的好運氣還不得而知。
如今,越來越多的演藝類新三板公司開始向上市公司整合,開心麻花並不是唯一對轉板“蠢蠢欲動”的演藝類新三板企業。樂華文化被共達電聲收購,中匯影視被三七互娛並購。而掛牌企業和力辰光(836201.OC)、基美影業(430358.OC)也已經開始披露IPO信息,停止在新三板上披露信息。
有分析人士對此表示,很多出走的企業通過新三板融資得到資本的助推後會謀求更大的發展,但企業仍要結合自身情況和長期戰略規劃對轉板進行綜合考慮。
縱觀新三板影視娛樂類掛牌企業的“前世今生”,記者發現很多企業是在A股上栽過跟頭才來新三板的。
楊麗萍的雲南文化曾兩次試圖登陸A股市場。2012年,由於IPO暫停和公司自身改制問題,使得雲南文化A股IPO失敗了;2013年,雲南文化又試圖借殼ST天龍實現登陸A股市場的夢想,仍舊失敗。直到2015年10月23日,雲南文化正式掛牌新三板,成為新三板首家演藝類企業。
無獨有偶,作為《潛伏》出品方的青雨傳媒(832698.OC)也曾在主板上接連受挫。公司先是選擇通過IPO登陸創業板,然而在史上最嚴財務核查下,因為公司2013年度業績較2012年度下降不符合創業板上市要求,公司被迫撤銷了IPO申請。隨後青雨傳媒想借道萬好萬家曲線登陸A股之路,又遭到了證監會並購重組委的否決。兜兜轉轉,青雨傳媒最終來到了新三板。
此外例如能量傳播(833482.OC)、星光電影(834588.OC)等演藝公司也都有過IPO失敗轉而登陸新三板的類似經歷。
分析人士稱,新三板要加速自己在規範基礎上的制度創新,打造獨特的市場魅力,才能吸引來優秀的企業,並且留住優秀的企業,抵擋住企業出走IPO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