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特斯拉說起 會思考的機器將終結人類文明?

昨天馬斯克在幾度延期後,終於通過電話發布會宣布,從現在起所有的特斯拉新車都將裝配“具有全自動駕駛功能”的硬件系統Autopilot 2.0。

這套系統包括了8個攝像機、12個超聲波傳感器以及一個前向探測雷達。攝像機將提供360度的視角,最大識別距離250米,其中三個將觀察前方,提供冗余以確保安全;超聲波傳感器能夠探測軟性和硬性的物體;而雷達則可以確保在雨天、霧天、沙塵和霧霾天氣中正常工作。

更加令人大開眼界的是,車載電腦Tesla Neural Net(特斯拉神經網)也進行了升級,基於Nvidia的Titan GPU每秒鐘能夠進行12萬億次的計算,比上一代車載電腦快了40倍!

馬斯克承諾,新的特斯拉的超聲波聲吶系統也是360度的,而車載電腦則“堪比一臺超級電腦”。他還說,如果一切順利,在2017年底會有一個從洛杉磯到紐約的全自動駕駛展示,展示的全程中人將不會碰觸汽車。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只是馬斯克對於未來的願景,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飛躍。谷歌與其它的任何一家致力於無人汽車研發的公司都有必要的傳感技術,但是大家普遍面臨的問題是:所謂的車載電腦現在還沒有聰明到能夠獨立判斷周邊環境並且作出反應。這才是真正阻止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原因。

不過當馬斯克試圖證明“自動駕駛汽車比駕駛員開車更安全”的時候,在一些人看來,人類只不過是在“起勁地創造即將統治自己的東西”。一場關於機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大戰人類的辯論正被推向高潮。

在這場辯論中,反對正營里最具威望的就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斯蒂芬·霍金教授一直持有“人工智能的發明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災難”的觀點。他在劍橋大學 “未來智能中心”的揭幕儀式上警告稱:“如果不加以恰當管理,會思考的機器可能終結人類文明。”

霍金對近期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自動駕駛技術以及以谷歌為代表的深度學習等領域取得的進展進行了回顧。他強調:“強大的人工智能的興起,要麽是人類最大的幸事,要麽是最糟的噩運。我們不知道是哪一種。”

霍金相信最終人腦和電腦將不會有深度的區別。從理論上來講,人工智能是完全有可能模擬人腦的。不過對於人工智能不受制約地發展,霍金表示:“技術能夠帶來巨大的好處,比如消除疾病和貧困。但是,也會帶來危險,比如強大的自動武器或是少數人壓迫多數人的新方法。它將給我們的經濟造成巨大幹擾,未來人工智能可能開發出它自己的、與我們相違背的意願。”

人工智能正在以超乎人類想象的速度取得重大的突破。谷歌的DeepMind今年初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IBM的人工智能系統Watson本周已經在德國開始用於罕見病的診斷;微軟公司本周也說它實現了與人同等水平的語音識別技術。

人工智能對於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數據安全監管是否能夠跟上是目前最大的爭議。首先在醫療領域,病人的數據是否能夠向科技公司公開已經成為業內激辯的話題。GSK副總裁、中國研發部門總經理利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政府盡管能夠依靠技術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的病人,但是人工智能要成為真正的解決方案,還面臨很多困難。”

不過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領軍人物Maggie Boden教授對霍金的擔憂表示認同。她說:“人工智能的普及速度之快讓人害怕,至少在日本這樣的老齡化社會中,機器人護理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是一種情感的缺失。”Boden教授表示,機器人無法代替人類富有情感和同情心的活動和工作。他還說,人工智能會讓政府很快削減在社保領域的開支,但這是以“犧牲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的利益為代價的”。

科爾尼全球總裁Johan Aurik上周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也對人工智能發表看法,他說:“人工智能的影響現在是最大的未知數。我們知道它一定是革命性的技術,但是最終是以何種方式呈現,現在沒有人知道。所以必須以一種謹慎的態度來對待。”根據國外調查機構Tractica的統計數據,未來10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較現在將暴增近10倍,達到超過400億美元左右的規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