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未來物價上漲預期明顯回升,利率上調預期略有增強。
10月12日,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信息社和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發布包括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和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在內的“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社會經濟指數系列”。
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對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調查結果顯示,與上期調查結果相比較,消費者對未來物價繼續上漲預期和利率上調預期均有所增強。
本次調查中,在被問及未來半年物價走勢時, 64.1%的受訪者選擇了“會上升”,相對於上季度大幅回升8.8個百分點,同比亦上漲了3.2個百分點;選擇“基本持平”的受訪者占比為29.1%,比上個季度下降了6.4個百分點;而選擇“會下降”的占比為6.8%,比上季度下降2.4個百分點。消費者對未來物價上漲的預期是近三年來的新高點。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8月份CPI同比增長1.3%,而本季度上海7月份和8月份CPI同比分別上漲了3.4%和3.0%,高於全國水平,雖然食品和衣著類價格較為穩定,但醫療保健類和教育娛樂類上漲幅度較大,8月份同比分別增長了10.6%和4.6%,使得消費者對於價格上漲的預期增強。
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教授、崔暢副教授和吳純傑副教授指出,當前經濟增長不夠強勁,總體上通脹壓力不大,但應該警惕的是新一輪“豬周期”的開啟可能會推動食品類價格的波動,尤其是8月份禽肉類價格的同比上漲幅度已達到6.4%,食品類價格的上漲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生活和對通脹的感知。
在對物價上漲預期大幅回升的同時,消費者認為未來利率穩定的預期在略有增加,認為未來6個月內利率“會上升”的受訪者由上季度的22.6%上漲到24.0%,幅度為1.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3.0個百分點;持“保持不變”看法的比例由上季度的40.7%上升到42.1%;而33.8%的受訪者認為未來6個月內利率會下降,下降了2.6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對未來6個月內利率預期的變化幅度並不大,其中預期會下降的消費者有所減少。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徐國祥教授和崔暢副教授指出,當前貨幣政策確實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全國經濟處於低增長和低通脹的狀態,而另一方面上海等一、二線城市資產通脹有擡頭跡象,因此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適當加強靈活性和針對性,不會出現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