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多地追捧會展經濟 實際效果待觀察

國內“會展熱”持續發酵,但看似風光的會展業,實則存在諸多隱憂。

日前,在廣州市商務委的推動下,廣州國企越秀集團與法國智奧會展公司簽署合資經營企業合同,共同開發運營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項目。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市場定位以“會”帶“展”的會展類綜合場館,可舉辦活動類型主要有:會議及活動、小型展覽、宴會等,場館面積約五萬平方米,預計2019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此外,這個項目還承擔著另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借助全球第一大會議公司的優勢積極開拓全球會展市場,將廣州打造成為輻射亞洲的“會議目的地”城市。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2015年)》城市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廣州位列全國第二(189.21),領先於北京(184.40)、深圳(69.87)等城市,僅次於上海(335.65)。但根據2015年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發布的全球會議城市排名,廣州在上海、北京、杭州之後,位列全國第四。

因此今年以來,廣州市在舉辦高端會議方面頻頻發力。比如,已經承辦了G20峰會第二次協調人會議、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自貿區第七輪談判會議、亞歐互聯互通媒體對話會、第二屆對非投資論壇等國際性會議,又讓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2018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落戶廣州。

廣州市副市長蔡朝林曾坦言,隨著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廣州國際交往城市的地位有所削弱,因而希望在會展方面發力以重塑國際交往中心城市的形象。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秘書長萬慶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需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創造新的會展增長點,才有可能保住和提高會展地位。“廣州在會展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廣交會也一度獨占鰲頭,但隨著中國全面對外開放,沿邊、沿海甚至中部地區都可以直接對外貿易,不必經由廣交會進行,廣交會的地位已經遠遠不如從前了,連廣交會成交額都不敢提及,就是例證。”

在廣州市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展、會、獎目的地城市的目標。該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直言,目前廣州會展業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

“會展設施及服務配套尚未滿足高層次發展需求;天津等城市新建的國家會展中心發展勢頭迅猛,對廣州會展業形成強大的競爭壓力;熟悉國際會展運作模式和規則的會展高級項目人才、會展策劃師、會展設計師相對缺乏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該負責人說。

據透露,廣州將加大培育、引進一批國際一流品牌展會、會展企業和會展人才,同時有計劃分步驟吸引國內外知名會展集團來穗設立區域總部、辦展機構。

許多城市都在瞄準會展業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會展”概念逐漸在國內普及,會展經濟也被認為是高收入、高贏利的行業而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

會展經濟不僅本身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帶動交通、旅遊、餐飲、住宿、通信、廣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據專家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產業收入則為9。

也正因如此,除了北上廣,國內許多城市都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會展經濟,並將其寫進當地的“十三五”規劃。

比如,海口已將會展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重點產業進行培育和扶持;今年召開G20峰會的杭州提出,要以加快旅遊會展業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峰會經濟;青島要加快高端會展項目的發展,並於2014年下半年出臺國內首個以高端會展為重點指導和扶持的意見文本;濰坊提出要打造會展名城的要求;成都也在奮力打造國際會展名城,助推國際化大都市建設。

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從前述商務部和ICCA的評分就可以看出,目前國內的會展業上海遙遙領先。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道,上海的優勢體現在城市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優越的金融環境有利於引進世界知名國際性展會、吸引外資展覽企業投資發展,“就是歐美國家比較喜歡到上海去”。

據上海市商務委統計,2015年上海展覽總面積展覽總面積1513萬平方米,其中,國際性展覽292個,展覽總面積1124萬平方米,占到上海展覽總規模的四分之三。

而在會議方面,北京的優勢明顯。作為我國的政治中心,北京一直是中國接待符合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標準的國際會議數量最多的城市。更為重要的是,近十年來,通過一系列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會展賽事活動的舉辦,北京市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重大會展服務保障模式。

專家建議發展會展經濟要結合當地特色

“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搞會展經濟,也不是什麽地方都能搞得好會展經濟,要看這個地方有沒有這個傳統,有沒有這個可能,有沒有這個實力。一哄而上的結果從來沒有好的,一定是一哄而散”,萬慶濤說。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5》顯示,許多地方政府盲目跟隨熱點,大力建設展館,但實際效果是,展館利用率低,存在較為嚴重的過剩現象。2015年仍有多達約一半的展覽館全年展覽會總面積在 20 萬平方米以下,44%的展覽館租館率低10%。

展館的大量建設,不僅利用率低,且經營虧損。商務部《2015中國會展行業發展報告》指出,被調查場館費用支出增長幅度高於經營收入增長,企業經營虧損幅度提升。

配套設施跟不上也是硬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國內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建設展館時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周邊配套交通、餐飲、住宿等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難以承接高質量國際展會。

“而且,現在一般是多個部門分頭管理、各自為政,缺乏一個能統一協調的機構,使得會展公司在開展工作時十分受限。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一個世界500強的企業把會議地點放在你這里,希望機場在他們到達時打出歡迎的橫幅,這在國外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在中國就十分艱難。對於政府來說可能是一句話的事情,但對於會展公司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該人士說。

此外,政府的過度介入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萬慶濤認為,會展不僅僅要發揮政府的作用,更需要發揮市場對會展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引進來固然重要,創造條件讓本土的會展企業做大做強才是根本”。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認為,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會展業相對成熟,政府部門應更多放手讓市場發揮作用,形成適度競爭共同發展的良性局面,而中西部地區會展業相對發育程度不足、基礎比較薄弱,政府部門可對展覽業保持關註,在吸引人才等方面出臺一定扶持政策是必要的。

萬慶濤建議,各地要根據自己的區位優勢、會展傳統、產業實力,有重點的發展會展經濟。“要充分利用會展經濟對於當地經濟優勢的推動作用,發展有當地特色的會展經濟,要專而精,不要大而全。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會展業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會展業才有可能可持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