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企布局“一帶一路”光伏電站 更多央企已經進入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太陽能技術的民營上市公司,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00750.HK正在“一帶一路”國家尋找更多的市場。

“我們有技術和經驗的積累,走出去的條件完全具備。”9月9日,興業太陽能董事局主席劉紅維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一帶一路’我們早已經做了規劃。”

9日當天,興業太陽能在珠海舉辦了首次“產業+資本”合作研討會,並與太平洋島國湯加簽約了一個微電網合作項目。這標誌著該公司在海外又一重要項目落地。微電網,是指由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等組成的小型發配電系統。

“我們已經跟華為在喀麥隆做了項目。”劉紅維對記者說,“在湯加做,只是我們在海外的第二個項目。”

官方資料顯示,興業太陽能是專業從事太陽能技術、建築節能技術及相關功能性新材料研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自2009年在香港上市以來,該公司已先後建成廣東珠海研發出口基地、湖南湘潭生產制造基地及甘肅武威光伏發電與裝備制造基地。

記者在上述研討會上獲悉,目前,興業太陽能已累計完成建設2GW光伏電站項目,遍及全國各地及海外。

“我們已經對(海外)市場進行了一些摸索,多年的摸爬滾打,有了很多經驗。”談及海外市場布局時,劉紅維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過不斷的積累經驗和在海外市場擴展的影響,我們預測下半年還有更大的項目,就在‘一帶一路’。”

擅長BIPV工程、太陽能EPC業務的興業太陽能早已經涉足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2015年8月21日,該公司與蘇州協鑫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和中民新能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約定協同開發、建設相關光伏電站項目。而這將為其開拓海外光伏電站市場提供經驗。

過去幾年,企業紮堆制造、產能過剩,一直是阻礙中國太陽能光伏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因為那時它們生產的產品主要出口海外。2011年,國內光伏企業從開始遭受重創,為避免遭受歐美市場高額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一些傳統的光伏企業紛紛進入下遊光伏電站領域,建設太陽能發電廠,期待從 “建材商”變成“開發商”。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光伏下遊應用市場的逐步打開,有優勢的企業也開始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光伏電站。甚至,連做地產出身的恒大也曾在2014年宣布斥資900億元殺進光伏電站。

劉紅維對記者說,“太陽能發電是解決局部人用電的最好方案,成本最低,建設最快。”興業太陽能今後跟央企的合作將會成為為常態化。“他們比我們走出去要早,我們願意跟他們學習。”他說。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光伏企業已將市場重心逐漸轉移至新興市場。印度、非洲等新興市場光伏產品需求逐年增加,“一帶一路”地區光伏市場需求也逐漸釋放,未來幾年海外光伏市場也將成為國內光伏企業重點爭奪的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發布的《“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路線圖》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80多家央企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路線圖顯示,在電力領域,央企在境外建設的電站也涵蓋了太陽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5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