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大門口排隊進場的券商又將再添一員渤海證券。
和已經上市的券商相比,目前正在IPO排隊的券商大多數為區域性小券商,而在A股整體低迷,交投清淡之下,這些券商一方面“焦急”等待資本力量的支持,一方面面臨更大的業績壓力。
渤海證券啟動IPO 上半年凈利不及去年四成
泰達股份日前一份公告透露,公司參股公司渤海證券近期啟動了首次公開發行A股並上市的前期準備工作。而渤海證券也將成為目前申請A股IPO的第10家後身券商。不過,泰達股份表示,目前渤海證券尚未制訂A股上市方案,也無上市方案實施的具體時間安排。
而按照A股IPO流程,渤海證券要至少要半年才可遞交IPO申報材料。其接下來首先需要要與投行簽訂相關上市輔導協議,而遞交IPO申報材料後,發審委公開受理後,才算正式進入A股候審。
業績方面來看,證券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渤海證券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86億元,行業排名36位,凈利潤4.64億元,行業排名35位。而其2015年全年,實現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33.21億元,13.89億元。對比來看,2016年營收和凈利潤均不及去年四成,面臨較大業績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渤海證券的實際控制人為泰達股份大股東——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註冊天津的綜合性券商。前身為渤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為原天津證券、天津市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天津信托投資公司、天津北方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天津濱海信托投資有限公司等5家信托機構的證券營業部合並重組的基礎上共同參股組建的證券公司。
截至去年底,渤海證券凈資本148.58億元,行業排名第19位。在證監會最新公布的2016年券商分類監管年度評級中,獲得B類BBB級。此外,值得註意的是,該公司曾於2014年成為第6家獲得公募牌照的證券公司。
10券商“焦急”等待IPO補血
實際上,根據證監會公布的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企業情況,算上渤海證券,截止目前,目前在證監會排隊候審的擬IPO券商已有10家,多數為區域性券商。
這10家券商分別為:擬登陸上交所的華安證券、浙商證券、中原證券、財通證券、天風證券、中泰證券、銀河證券;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的華西證券、東莞證券。
最新信息顯示,在10家券商中,華安證券已通過發審會;浙商證券處於預先披露更新;財通證券、天風證券、中泰證券、華西證券以及東莞證券的狀態為已受理;中原證券為已反饋;而銀河證券目前IPO被中止審查,理由為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
上海一券商非銀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凈資本是對比券商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相比大券商,排隊IPO的中小券商面臨更大的生存競爭壓力,無論是業務發展還是風控要求,都要求中小券商補充資本金,IPO無疑是成本最低的融資補血方式。
排隊IPO的中小券商中,不乏確實面臨一定的“資金饑渴癥”。浙商證券IPO招股書就顯示,2014年其營業收入32.26億元,同期凈利率7.5億元,相比2013年的19.14億元,同比大漲68%。截至2014年底,浙商證券總資產為351.51億元,同比增長121%。但2014年末,浙商證券總負債達286億元,凈資產負債率高達199%,而2013年的凈資產負債率僅33.01%,2012年則只有6.03%。
而總體業績來看,上半年上述券商經營經理均較為難堪。不完全統計顯示,這10家券商上半年凈利潤大多數降幅在60%以上。其中,中原證券、華西證券和華安證券凈利潤降幅超過70%。
“小券商更‘看天吃飯’,對傳統業務更為依賴,近兩年不少小券商都在尋求轉型突破。”上市分析師表示。
以安徽第二家上市券商,華安證券為例。其IPO招股書顯示,2013年、2014年和 2015年其經紀業務貢獻的收入占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79.44%、62.93%和 71.65%,高於行業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