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雲:所有人都要享受到真正的保險保障

8月18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出席2016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首次發表關於保險業思考的主旨演講。馬雲認為,應該讓保險回歸保障的本質,保險的使命就是給人以安全感。

從五年前退貨運費險問世至今,阿里巴巴生態體系也逐漸成為保險業創新的重要實踐田。2015年9月,螞蟻金服正式成立了保險事業部,在整合阿里生態體系中的所有保險業務基礎上,建立綜合而開放的互聯網保險平臺。

作為保險行業的推進器,目前螞蟻金服保險平臺已和78家保險機構深度合作,超過2000款保險產品通過平臺觸達3.3億互聯網“保民”。

馬雲說:“未來三十年,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都會成為基本的公共服務,各行各業都會經受巨大的變化。今天零售業的變革,只是一個浪潮的開始,這個浪潮不是電子商務代替零售,而是未來沒有電子商務,一切零售都是線上線下的融合。未來三十年,物流業、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教育,所有的行業,在這場技術革命之下改變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巨大的改變,更是巨大的機會。”

(以下為馬雲演講實錄)

互聯網金融現在很熱,互聯網金融,金融互聯網,其實越走下去越有意思,互聯網金融要做好有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不具備,基本上我認為都是高風險的。一個是大數據,第二是風險控制分控系統,第三是你是否有因為數據而建立起的信用體系,如果缺乏這三樣東西,互聯網金融我認為是風險很大的東西。

因此,我認為,能夠最快適應技術革命的行業之一是保險行業

第一因為保險行業是最早應用大數據思想的行業。

精算師其實就是一種早期的大數據的工程師,車險的保費中,為什麽男司機和女司機、不同年齡的司機不一樣,因為出險的概率是不一樣的,以前都是精算師通過人腦計算出來,將來是計算機算出來,而且計算機會更聰明,這點我告訴大家,很多人辯論計算機聰明還是人聰明,這一點就不用辯了,計算機一定會比人聰明。保險行業很早就是大數據思想,而且是靠大數據思想運營的,所以我相信保險行業是最適合在未來生存的行業。

第二個原因是,保險行業是建立在人類兩個很重要的東西基礎之上的,一個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善要遠大於惡;一個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保險的本質就是既利他又利已的思想。保險一開始就是互助的形式,大家把錢放在一起,誰倒黴了誰用,這樣讓壞的時候不至於那麽壞。這是很古老的利他又利已的思考。

保險又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之上的。看一個社會誠信的程度高不高,看這個社會的保險行業是不是發達,是不是健康。如果賣保險的要靠騙,買保險要靠瞞,那麽誠信程度一定不高,保險行業也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我覺得保險工作人員應該感到驕傲,因為那麽多人相信你,信賴你,把錢交給你,就是相信你在關鍵時候能夠撐起一把保護傘,這是一種擔當,一種福報。

我覺得保險行業,應該是中國最大的善事,因為你的使命是讓每一個人感到安全,特別是讓社會底層的人得到最穩定的確定性,有了這種確定性,社會才會進步,才能真正繁榮。

我相信未來的社會,成功的企業都是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商業的手法就是公平、效率、結果,公益的心態就是讓更多人受益。用大數據的辦法做到公平、效率、結果,用利他的思想來引領,讓我們在一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不確定的人生當中有一這麽一點確定性,這就是未來保險業的使命和擔當。

這一次技術革命,不論什麽行業,在數據革命的推動下,這個行業都會變得更高效、更公平、更加回歸到這個行業的本質。保險最有機會回歸到“保障”的本質,回歸到自己最初的使命,真正是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很遺憾,現在很多企業是倒過來的。

這次技術革命給保險可能帶來的改變,我想有幾個方面:

——未來要大力發展“保民”

股市發展有股民、網絡發展有網民,保險發展也要保民。據說現在保民已經有3.3億,人數上是股民的3倍。我覺得還太少,保險應該保障的是所有人,不是3個億,而是13億。

一個社會所有人都是股民是不正常的;一個社會所有人都是保民是健康的。只有這樣,人人都有保險,未來社會才有未來更大的確定性。

如果從服務13億保民來看,所以今天保險公司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保險產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保險的品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過去,如果保險服務了20%的客戶,服務了20%的保障需求,那麽接下來,應該思考如何讓剩下的80%的人享受到真正的保險保障。

今天中國需要從點滴開始,讓大家首先認識到保險的本質,保險的價值。今天大家對保險的認知都是從產品來的;所以未來讓更多的理解保險,最好的辦法也是讓產品來教育。

——未來保險的組織形式會發生巨大變化

未來保險要從主要依賴銷售,轉向依賴從頭到尾的動態大數據風控。我很欽佩保險公司有幾十萬上百萬的人力團隊,但任何一場技術革命,都是從團隊組織的變革而來。

如果今天保險業重視的是銷售端,未來是走向確保防止風險發生的前端能力,對災難的預防、處理,技術和服務的提升,風險的防控,這些才是保險業的核心能力。保險公司的核心人員未來是大數據工程師。這最終會帶來組織形式的巨大變化。

現在互聯網保險很多品種,幾乎可以說沒有銷售成本,支付寶的賬戶安全險,1個多億的用戶,一兩塊錢保費,如果人工銷售的話根本不可能維持。

但是這不是說互聯網就是一個銷售渠道。互聯網是接觸用戶、了解用戶的界面,互聯網是來幫助你了解你的用戶到底需要什麽,是你跟客戶直接交流的平臺。阿里巴巴什麽都可以外包,但客服是絕對不會外包的。

——保險會從複雜變簡單

我覺得一切複雜的東西都不長久。WTO談了幾十年,多哈回合都多少輪了,文件堆起來比莎士比亞文集還高,為什麽談不成。原因是什麽,太複雜。

保險大概也是最複雜的產品,我很佩服保險工作人員,把那麽長的責任條款都能記住,我想沒有一個買保險的人能記住。

簡單的背後首先是信任。沒有誠信體系,做不到簡單。

阿里巴巴現在對消費者退貨,信用好的直接退,錢幾秒鐘內直接到賬。基於信用體系,幾秒鐘退款,這比額外請一堆客服,證明這證明那的成本低。前提是我知道你的信用,而且破壞信用的成本太高,人們輕易不敢去破壞。

這方面阿里小貸走在前面,我們在過去五年,向小企業發放貸款5000多億元,是尤努斯40年成就的四倍。戶均不到4萬元。這個貸款流程很簡單,3分鐘申請,1秒鐘審核,0人工幹涉。發放貸款的依據是賣家在阿里整個生態平臺活動留下的信用數據分析。

其次是大數據計算的能力。現在是臺風季節。江浙一帶沿海農民,一年最怕臺風。農民買保險,理賠,一定要簡單,不然成本肯定高死你。

現在我們有一個針對農民的險種:風力指數保險。農民在手機上就能購買,投保金額1元起,保障的是大風災害後的農業生產。理賠依據很簡單,就是中國天氣網對外發布的當地最大風力等級。只要所在地最大風力超過6級以上,就直接理賠,錢就到農民賬上。

因為了解下來,風力超過六級農民肯定有損失,這個問題很簡單,就回歸簡單,不需要再讓你證明自己。

以後買保險很簡單,條款簡單,購買簡單,理賠簡單,隨時隨時買,隨時隨刻理賠,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個時候用戶才能真正有安全感。

但是簡單不等於一刀切。

工業時代,流水線生產講究的是生產一模一樣的產品;數據時代,流水線上生產的每個產品都不一樣。以前,5分鐘生產2000件衣服是厲害;今後,5分鐘生產2000件不同的衣服才是厲害。

保險過去是規模化的,標準化的,這是工業時代的保險;未來是每個人不一樣,每個人的每個時刻每個狀態下都不一樣。

退貨運費險,現在是線上線下保單量最大的險種,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根據你的信用,消費和退貨習慣,調整費率,同樣一個人,這一次和上一次,費率都不一樣。不是一人一產品,而是一個人不同時刻產品都不同。

——一切創新都離不開監管創新

任何一次創新,最後都會促進監管的創新,制度的創新。創新之後,意味著監管的改變。比賽規則要改變,裁判規則要改變。

講一個很有意思故事,我前段時間去美國了解到,大家知道籃球,籃球最早是一個有底的筐,這個球投進去以後,然後用梯子上去把這個球拿下來再進行下一個比賽。18年以後有一個人說,把下面底剪掉,不用梯子了吧。

但是剪掉以後球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規章制度發生了變化,拿梯子的人首先反對,因為他的工作沒了。所以任何一次的創新,背後意味著監管的改變,比賽的規則改變,改變的結果是球越來越好看,看的人越來越多。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時候,政府監管部門的變革速度其實也是非常之快。沒有過去的標準,創新沒有基礎;創新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更先進的標準。標準和創新,互相促進,生生不息。

我們感恩傳統保險這麽多年的積累,感謝保險監管部門的開放、進取和擁抱創新的努力,同時我們也對正在到來的技術革命心存敬畏。因為不論你願不願意,不論你是什麽人,這個未來都無法阻擋,要麽適應它,要麽被它甩到後面。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從昨天的歷史中找到解決未來的方案,只有必須大膽嘗試未來,適應未來,把握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