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監管嚴控題材炒作 投機資金受擠壓

種種跡象表明,監管層對於概念炒作、借殼重組等的監管力度還在不斷加碼。

一方面,滬深交易所自年初以來不斷強化對於異常交易的監管力度,近期更是各自出招嚴控市場炒作。另一方面記者註意到,自證監會並購重組委下半年的審核工作正式啟動以來,對於借殼重組的審核也正不斷收緊。證監會官網數據顯示,僅過去一周就有5家公司的並購重組申請被否,而今年前6個月累計只有8家被否。

“現在沒有之前忙了,休息觀望的時間居多,另外也會花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公司本身,往價值投資的方向靠一靠。”上海一家以趨勢交易為主的中型私募基金經理便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監管層目前的高壓態勢使不少短線交易者的操作空間被大幅擠壓。而在多數市場人士看來,監管層針對炒作之風的監管不斷加碼,確實有望引導價值投資逐漸回歸。

嚴控炒作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滬深交易所今年以來持續強化對異常交易的監管力度,實施監管措施的數量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提升。近日,上證所表態將從四方面繼續加大上市公司一線監管力度,深交所也表示將從七方面繼續落實從嚴監督。除此之外,滬深交易所近期還各自祭出重拳嚴控市場炒作。

根據深交所近日披露的數據,年初以來,深交所對異常交易一直保持密切監控,上半年采取電話警示、書面警示、盤中限制交易、約見談話和盤後限制交易等監管措施540次,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在過去的一周,深交所更是連發三道“捉妖令”,直指熱點題材炒作。7月22日,在第一封監管函中,深交所表示將針對演藝明星證券化現象,修訂廣播電影電視行業信息披露指引;同時起草LED光電、機器人、醫療機械、信息安全、互聯網營銷等行業信息披露指引。

7月25日,深交所發出第二道“捉妖令”,表示將加大異常交易行為監管力度,圍繞“重點賬戶、重點行為、重點股票、重點時段”四個關鍵重點,強化對市場交易和系統性風險的實時盯盤和預警監測。

7月26日,深交所又點名幾大市場熱點,稱針對虛擬現實、石墨烯、人工智能、PE+上市公司、資本系或合夥企業入主上市公司等熱點題材,將保持高度敏感,督促公司準確完整地披露具體情況和對公司的影響,並對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揭示,同時將細化停牌冷卻、內幕交易核查制度,遏制市場炒作。

除深交所外,上證所近日也公布了上半年針對異常交易的監管情況。今年上半年,上證所共處理異常交易行為2275起,較去年全年增加92%;發出協查函、關註函等監管工作函件1201份,較去年全年增長24%;實施書面警示、盤中暫停賬戶交易等自律監管措施3205次,較去年全年增長76%。

另外,上證所近期還采取了“以案說法”的形式,對遊資、大戶等常見的市場炒作手段進行解剖,以求達到嚴控遊資亂炒和投資者教育的目的。據記者統計,7月22日和7月29日,上證所累計發布了10個異常交易的具體案例,涉及集合競價虛假申報、強化尾市漲跌停趨勢虛假申報、盤中虛假申報和盤中異常申報4類異常交易行為。

此外,繼6月24日表示將行業研究報告對股價的影響納入信息披露監管範圍之後,上證所還在不斷增加對“研報亂象”的整肅力度,加大了上市公司的信披違規問責。“一些公開發布的研究報告,存在缺乏客觀依據、結論主觀草率、內容捕風捉影甚至制造“噱頭”等問題,容易誤導中小投資者跟風交易。”上證所曾如是表示。

經記者比對核實,截至目前,興發集團(600141.SH)、人福醫藥(600079.SH)等公司就因相關研報存在誤導和誇大等問題被上證所予以匿名通報。上述案例中,相關公司均收到了交易所的問詢函,相關證券公司也被交易所發函要求加強研報發布行為的內部約束。

擠壓短線資金空間

與交易所嚴控炒作相對應,監管層對於借殼重組的審核也正不斷收緊。

證監會官網和Wind數據顯示,證監會並購重組委上半年共受理了205家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方案,召開了46次工作會議,審核了125家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申請。就上半年並購重組審核的通過率來看,上半年125家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中,未過會的僅有8家,通過率為93.6%,高於去年同期的91.7%,整體保持穩定。

上半年雖平穩收官,但自7月20日證監會並購重組委下半年的審核工作正式啟動以來,形勢卻已悄然發生變化。據記者梳理統計,目前已有5家公司的並購重組申請被否。具體來看,5家公司分別為寧波華翔(002048.SZ)、電光科技(002730.SZ)、新文化(300336.SZ)、*ST商城(600306.SH)、申科股份(002633.SZ)。

6月17日,證監會就《上市公司重大資產管理辦法》(修訂稿)公開征求意見。記者便註意到,雖然這一“史上最嚴”的重組新規尚未正式實施,但其威力已經顯現無余。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今年前七個月重大資產重組的失敗家數分別為5家、4家、4家、5家、9家、13家和10家,6月和7月失敗公司數量上升明顯。

另外,並購重組監管趨嚴,不少上市公司也“知難而退”,主動終止了重大資產重組。據記者不完全統計,7月就有達華智能(002512.SZ)、上工申貝(600843.SH)、金字火腿(002515.SZ)等近40家公司主動終止了重大資產重組。而從年內數據來看,今年前5個月,單月終止資產重組的公司多不超過20家,而6月和7月終止的家數均接近40家,數量上升的趨勢也十分明顯。

證監會和交易所連續重拳出擊,熱炒題材、借殼、重組等的市場資金似有“被包抄”之勢。前述趨勢交易派私募基金經理便告訴記者,“目前監管的高壓狀態確實對短線交易者影響很大,現在圈內很多出名的遊資都度假去了。”

在上海寬遠資產合夥人梁力看來,監管層針對炒作之風的監管不斷加碼,也確實有望引導價值投資逐漸回歸。“資金是逐利的,監管的風向在轉,越來越多的人會主動回避此前被爆炒的小股票。這也是為什麽這兩三個月來,業績好、分紅高且市盈率低的股票漲得比較多。”梁力說。

不過,在前述基金經理看來,市場投機資金也具備引導和增加流動性的積極作用,而流動性反過來又可以提升市場整體的估值和溢價。如果過度抑制市場的投機力量,也容易使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受到影響,影響整體的賺錢效應,接下來不排除市場會因交易量萎縮而出現陰跌。

“題材股熄火、藍籌股上漲更像是一個蹺蹺板效應。如果過度抑制市場的投機力量,這些藍籌股的收益最終也會受到影響。”該基金經理認為,除了近期對於題材股的打壓,抑制大股東利用通道參與定增和抑制銀行理財產品流入股市更值得註意。

“這次監管最主要的是引導產業資本流向實體,脫實向虛。對於題材股的打壓,很有可能就是抑制這兩種行為的配合政策,所以主題炒作的打壓應該也不會一直持續。”該基金經理稱。

無獨有偶,梁力也認為,在目前的監管態勢下,資本市場“賞優罰劣”的功能會得到更好的體現。“市值是對經營者、股東等的獎勵。過去的機制一定程度上使大家不願意去踏實做實業,因為虧損後重組借殼反而更能得到市場追捧。目前的監管思路,一方面扭正了資本市場的激勵方向,另一方面,資金能流入切實需要資金來做實事的優秀公司,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也能更好發揮。”梁力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