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2011年7月8日攝)。(CFP/圖)
如果講得再殘酷一點,這就是說那些入讀哈佛的人所憑借的可能並非是比你更加努力。在美國入學競爭最激烈的大學中,只有3%的學生來自收入排在後1/4的家庭,而收入排在前1/4的家庭子女進入這些大學的幾率是前者的25倍——這種與家庭出身相關的巨大差異顯然並非勤奮與否能夠解釋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你的努力與喝心靈毒雞湯的關系。
早幾年上網的話,大概會看到這樣的說法,中外大學的差距在於中國大學生虛度光陰而外國大學生主動勤奮,在淩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依然是埋頭苦讀的學生滿座,然後煞有介事地介紹了哈佛圖書館的訓言,摘錄幾條如下:
此時打盹,你將做夢;此時學習,你將圓夢。
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天殞身之人乞求的明日。
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即使現在,對手也在不停地翻動書頁。
乍一看大概會深受震撼:我們確實不如別人努力啊!
不過很快就有人看出問題,於是專門去詢問哈佛圖書館是否有這樣的訓言。圖書館回答道,這似乎是網上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言,而且以中國為甚;哈佛圖書館的墻上並無此類訓言。為了澄清這個說法,哈佛圖書館還專門給了一個“辟謠”專頁的鏈接。
然而,這個傳言流傳之廣影響之深甚至吸引了哈佛校報以及《華爾街日報》的關註。哈佛校報報道的標題是“有傳言稱哈佛學生超級好學”,《華爾街日報》的標題則更為精粹:“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一代中國學生從哈佛傳聞中獲得鼓舞”。
顯然,在心靈雞湯杜撰者的想象中,哈佛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極端勤奮,所以極力鼓吹勤奮。然而,哈佛校報卻對自身這種“超級好學”的形象頗為詫異(老實講,這種勤奮勁頭更像是中國中學生),事實上,這種“超級好學”的書呆子在哈佛如果不是絕無僅有恐怕也是少數。
雖然以哈佛為代表的美國私立精英大學早已改變了歷史上輕智主義盛行的精英子弟的俱樂部面貌,但這些精英大學依然不是平等地向社會各階層開放的。簡而言之,進入一所大學,不同階層的子弟所需付出的努力或者克服的不利條件並不相同。
如果講得再殘酷一點,這就是說那些入讀哈佛的人所憑借的可能並非是比你更加努力。事實上如果考察哈佛等精英大學學生的家庭背景,這種情況就一目了然了。在美國入學競爭最激烈的大學中,只有3%的學生來自收入排在後1/4的家庭,而收入排在前1/4的家庭子女進入這些大學的幾率是前者的25倍——這種與家庭出身相關的巨大差異顯然並非勤奮與否能夠解釋的。
資料圖:田北辰(CFP/圖)
事實上,成功勵誌心靈雞湯所鼓吹的那一套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只要堅持努力就能成功。所以,你沒能上哈佛原因在於你沒有在圖書館埋頭苦讀到淩晨四點半,這可真不能怪別人,而更可怕的是比你出身好的人比你還要更努力。
在優勝劣汰競爭下,努力似乎是唯一可以做的,特別是寒門子弟。無爹可拼,只能靠自己,而自己多半也無過人之處,只能靠努力。這種努力雖然平凡但也值得尊重。但問題恰恰在於個人的努力並不能夠獨立於社會所提供的機會。
現代社會早已摒棄唯家庭或血統出身的地位論,教育或工作等機會是朝社會各階層開放的——或至少表面上是如此——自由市場的信徒堅信,個人所獲得的社會經濟地位是由其能力和努力所決定的。這不過是一種經過理想包裝的粗陋邏輯,在社會階層日益固化的現實面前站不住腳。
貧富誰決定?A.社會資源分配不均。B.靠雙手。C.命中註定。
這幾個選項都直接點到了問題的要義。如果將那些生於富裕家庭,受過良好教育,出入上流社會的精英,從原有生活剝離,去像窮人一樣生活,他們是否能憑借其學識、智慧和才幹,靠雙手擺脫貧窮命運?
香港電臺推出的真人秀《窮富翁大作戰》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回答上述問題。參與者之一是田北辰,畢業於哈佛大學,典型的經濟精英,對個人奮鬥幾乎是持信仰的態度。不過,只體驗了幾天底層生活艱辛的田北辰很快就開始了對香港福利制度的批判:知識經濟讓低學歷和無技術的人群生活過於困難,而這種困難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他們“不成樣”的居住條件。
另一名參與者是香港已故名流周啟邦之子,大律師周國豐。由於一直被人打上“二代”的標簽,他希望用“捱過苦”來為自己“平反”,但很快,他就發現“捱苦”的生活看不到上升的希望。
事實上,他們此前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個人奮鬥是在其家庭所提供的,因而多少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基礎之上的。
出生於中上家庭子女的優勢並不僅僅在於對物質財富的繼承,更重要的是,通過家庭所傳遞的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同樣能夠保證子女的優勢地位。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就敏銳觀察到,文化資本以及社會資本以更隱秘的方式再造了社會不平等,而這種不平等更加難以逾越。父母的文化涵養、社會交際這些無形資本看似無關宏旨,但這種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能夠讓子女見多識廣、眼界開闊,文化上捷足先登,在學校表現優異,工作中占盡先機,這樣一步步拉開的差距使得他們最後的成功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是個人努力的結果。
然而,對於不管經濟資本還是文化資本、社會資本都極端匱乏的社會底層子女而言,社會並沒有創造一個不受家庭因素影響的平等環境,將他們與優勢階層子女置於同一起跑線上,這使得社會底層子女先是在教育上失敗,接著在工作中難覓上升空間,最終處於與父母相同的不利境地。在社會競爭自然完成優勢劣汰後,又將優勝者的成功視為其單純努力的結果,將淘汰者的出局歸因為懶惰、不積極,因而活該貧窮。
心靈雞湯毫不含糊地將個人的命運完全歸結於個人的努力程度,而不問社會制度是否實質上公平正義——這正是心靈雞湯的毒性所在。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