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報告】眾創空間成部分地方政績指標 拿到補貼就解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4627.html

美國第一個以社區構建為特點的共享辦公平臺 WeWork創立幾年後,眾創空間之風也吹到了中國。在政策引導和市場虹吸的雙重作用下,眾創空間迅速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底子薄、分散、盈利模式單一、資金匱乏等。

在創立優客工場一年後,4月18日下午,毛大慶一身黑色運動裝出現在位於北京海澱的優客工場四季青店,隨後,優客工場聯合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北京眾創空間聯盟、優客工場商學院共同聯合編撰完成的《中國眾創空間發展藍皮書》(下稱《藍皮書》)發布。

這份歷時117天國內外調研、逾兩萬字的《藍皮書》提到,目前,創業者和創新公司不再將眾創空間簡單地視為降低辦公硬件成本的聯合辦公場所,而是愈發看中眾創空間所構建的商業生態及其附屬鏈條,以及自身在這一鏈條當中所處地位和位置。他們希望進入一種完整的商業生態,並在這一生態系統中,確定自身合適的位置,進而碰撞商業思想,創造新的商業合作機會甚至模式。有一些地區把建設眾創空間數量當作硬指標,或者通過政策優惠強行推出一些成長性較差、功能性較低的眾創空間,這只能形成表面的繁榮,難以從實質上促進創新創業。在對某一眾創空間發展狀況進行評估檢測時,應當不唯孵化面積、在孵企業數量、服務創業者數量等指標,而是更註重其創新創業服務能力和孵化企業存活率。

然而,發展至今,眾創空間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藍皮書》指出,眾創空間存在政績指標化的趨勢。如某省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家以上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有些省市提出每年建設培育100家以上眾創空間的政策目標。這只能形成表面的繁榮,難以從實質上促進創新創業。有些地方為了完成指標,粗暴地“拉郎配”,將不屬於創業的項目放入眾創空間。很多眾創空間“有店無客”,人員參與度、活躍度都很低。

《藍皮書》同時指出,我國眾創空間剛起步,有“散”和“薄”的特點。散,是指企業相當分散,不成規模,全國化布局的就更加少——有的只是租個廠房,擺幾十張桌子;有的拿到政府補貼後就解散了。薄,是指底子薄,力量薄,基本都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態。底子薄,就是普遍缺乏資金,貸款困難,再融資困難。力量薄,就是無法承擔大的責任,抵禦大的風險。

“眾創空間各自為陣,自設小圈子,除極少數聯盟外,基本談不上聯合。眾創空間多以租金作為重要盈利來源,甚至是唯一的盈利來源。在政策扶持期尚勉強維持生存,一旦失去補貼可能就難以為繼。而一線城市場地租金過於昂貴,新創企業原本就比較脆弱,如果業主提高租金,勢必將他們驅趕離開。”《藍皮書》寫道,此外,在部分城市,有商業地產商也加入分食眾創空間,但不能真正給予創客們場地優惠、資源接入以及其他所需要的服務。

除此之外,資金和人才也是困擾眾創空間的兩大問題。《藍皮書》稱,資金缺乏已成為制約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瓶頸,大部分眾創空間拿不到一分錢投資,有些眾創空間做完A輪融資就陷入困境。與此同時,目前,絕大多數眾創空間的主體都比較單一,未能建立有效的多主體互動模式,創融互動、創媒互動、創研互動、創政互動機制尚未形成,發展路徑狹窄。

“大多數新創企業及其創客是技術出身,不懂或不擅長運營管理,因而運營組織模式簡單,動力嚴重不足。幾個人抱著玩的心態還可以存活,一旦上升到企業管理、治理 結構、商業模式,就立即卡殼。”《藍皮書》寫道。

離開萬科後,毛大慶的創業事業一直在繼續。毛大慶在4月16日位於優客工場四季青店發布了第二個創業品牌優享創智“5L際”,稱“5L際”要在空間上將多方面的內容歸聚到一起,打造生活與工作結合的雙創“活力社區”,建立起開放、共享、更近距離的社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