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民必學》被「狙擊」的公司,股價反而漲 3指標挑股 你也能賺購併財

2015-10-12  TCW

景氣差加速購併潮,台灣有4成上市公司甚至是「跳樓拍賣」狀態,其中惡意購併的鬥爭劇,無論結局如何,投資人都有利多。

日月光開了國內電子業惡意購併第一槍,上市櫃公司人人自危,深怕自己成了下一個矽品。

事實上,對投資人來說,惡意購併不僅不是壞事,可能還是好事,因為發動購併者必須以高出被購併者當前市值的溢價購買,短時間內就能推升其股價。

例如,日月光宣布以四十五元、溢價達三三%收購矽品,接下來矽品就連拉兩天漲停板,原本就持有矽品的投資人若在四十二元的高點出脫,立刻現賺二七%。

看股價淨值,挖出下一檔「被吃」標的因此,在這購併浪潮的大趨勢下,投資人的眼光如果夠精準,能夠挖掘出下一檔被購併的股票,就有機會賺到一波。

要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有被惡意購併的可能,主要先看它的股價是否跌破淨值,因為夠便宜,購併者才有溢價去買的空間,投資人才有機會賺取漲幅利差。

今年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台灣出口連八個月停滯,加上陸股拖累,電子業市值大幅縮水;八月底股災期間,有一半以上的電子股跌破淨值。如今大盤雖然回到八千點以上,但整體還是有近四成處於跳樓大拍賣的狀態。

第二個指標,是讓林文伯飽受折磨的董監持股比率。市場質疑,這次日月光能如此輕易的發動惡意購併,就是因為以林文伯為主的公司派持股比率太低。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矽品的董監持股比僅四.八%,林文伯本人也才二.二%;而日月光趁價格低迷的時候,一出手就是買下矽品二五%股權,接下來要介入經營就很容易。

目前台灣產業中,科技業的董監持股約有六十檔低於五%,極有可能像矽品一樣成為被狙擊的對象,因此不少公司開始大量買回庫藏股。事實上,光是公司派買回庫藏股的動作,也有助於推升股價,投資人可以多留意。

第三是帳上現金多寡。若該公司帳上現金高於其市值,例如今年八月中的宏達電,當時帳上現金是四百七十二億元,而其市值只剩四百七十億元。「理論上」若有購併者在此時出手,還能現賺兩億價差。

而這類公司如果不想要被購併,最好的方法就是發放現金股利,對投資人來說依然是利多。

《商業周刊》整理了符合前三大指標的公司(詳見左頁表),列出帳上現金為正者,但當中尚未出現帳上現金大於市值的公司,供投資人參考。

看資產價值,購併方分拆賣掉賺更大除了這三大主要指標,尚有其他次要的負面指標,如股本小於百億、股票流通率低、經營績效差等,這類型的公司就像是體弱多病、缺乏活動力的慘綠少年,很容易就被病毒入侵。

但就算很好入侵,若缺乏利潤空間,購併者也不會有興趣。此時就還要再檢視三個正面指標。一為是否擁有高固定資產,像土地、廠房、設備等;二是該資產是否有重估過?通常沒有重估資產的公司,票面價格會遠低於實際價值;三,是否擁有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

符合上述三個條件者,購併者如果能順利入主、處分公司資產,甚至把公司分拆銷售,獲利往往會相當誘人。如同今年對沖基金襲擊杜邦(DuPont)的理由(詳見

第一百頁)

事實上,日月光購併矽品已經在台灣資本市場引發相關效應,不少有上述幾項特質的公司都在想辦法尋求保護措施。

一位年營收百億的公司董事長,因為害怕被惡意購併,想要找來私募基金進駐,打算先下市後調整資本結構,增加董監持股比率,確保經營權穩妥後再重新上市。

一位國內前三大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指出:「下市只能做為短期手段,私募基金擋得了一時,擋不了一世。」她認為,上市公司本來就應該接受資本市場的檢視,要避免被惡意購併,首要就是把經營績效做出來,讓對手沒有空隙可以突襲。

然而今年以來,整體大環境確實為台灣的惡意購併提供了滋生溫床。因為景氣差,原本的大餅縮水,加上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分食的人不減反增;再加上台灣資本市場體質薄弱,整體本益比低,給了惡意購併者低價入手的好機會。

危機的背後永遠是轉機,對投資人來說,此刻正是與市場一起好好檢視股票價值的時候,若能做好功課,洞燭機先,還有機會跟著惡意購併賺一波。

文.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