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士康危機後 五小時感性告白實錄郭台銘:第一次有不如歸去的念頭

2010-6-14  今周刊 





富士康深圳廠區員工跳樓自殺事件 一波接一波,郭台銘為了應付創業以來最大的危機,每天只睡四小時,可說是心力交瘁。面對各界的批評聲浪,郭台銘一直選擇沉默,藉著一年一度的股東會,郭台 銘面對股東大吐苦水,尋求溫暖的慰藉。

撰文.謝富旭、羅弘旭

受到大陸廠員工一連串自殺事件影響,今年鴻海股東 會是歷年來最受外界與媒體關注的一次。鴻海土城總部前,不僅停滿台灣各大新聞台派出的SNG轉播車,近百名勞工團體成員也到場抗議。然而,在鎂光燈的聚焦 下,台灣﹁電子代工業強人﹂卻收斂起霸氣,展現罕見的虛心受教身段,讓台灣社會感受到很不一樣的郭台銘。

今年股東會,鴻海小股東發言踴躍, 尤其是關心鴻海宣布大陸基層員工大加薪後,對公司獲利與股價的衝擊。以往,若面對言不及義的小股東,郭台銘總是不假辭色地厲聲呵斥。不過,今年的股東會, 言不及義的小股東仍不少,但郭台銘卻神情認真地一一傾聽,即使發言時限鈴聲響起也不打斷,讓股東們暢所欲言。

甚至當鴻海員工向郭台銘報告, 勞工團體在大門口燒金紙抗議,他也刻意壓抑怒氣,語氣平和地向現場股東徵詢:「他們這樣做,如果媒體大肆報導,會不會影響鴻海股價?」「如果會的話,要不 要乾脆請他們進來會場表達意見?」郭台銘的提議雖然在部分股東的反對下作罷,但他卻交代下屬要「善待」抗議者,提供點心與飲水。

郭台銘「變 了」,或許有人會質疑他這種「變」,是為了挽回鴻海企業形象的一場秀。不過,即使這是一場「秀」,卻也顯露出﹁強人﹂迫切想重新凝聚鴻海員工向心力,以及 扭轉鴻海困局的強烈動機。郭台銘的「變」,會不會成為鴻海集團啟動新一輪企業改造的契機,透過以下郭台銘在股東會的第一人稱「內心告白」,或許可理出頭 緒:

談自殺危機

官方調查結果﹁無關工作﹂昨天(指股東會前一天,即六月七日)我晚上十點才回到台灣,不過,昨天卻是這些日子 以來我睡得最好的一天,我睡了六個小時。今天我一早起床,就開始讀股東會的相關文件。為了處理這個事件(指大陸廠員工自殺事件),過去一個多月來,平均我 每天只睡四小時。

這十二例員工自殺事件,喪失了寶貴的生命令人惋惜,我自己是背了十二個十字架,願意承擔沒有管理周全的瑕疵,對我個人的衝 擊也很大。創業這麼久以來,從沒有像這次一樣,讓我一度興起「不如歸去」(指退出經營)的念頭。

但這次事件,讓我學到很多,歷練很多,在這 次危機中,我學到人生最寶貴的經驗,就是當大陸經濟結構改變的過程中,我沒有很細微的去關注這件事。因此,也開始思考鴻海未來十年的發展道路該如何走。

大 陸政府派了一支兩百人的調查團,到我們深圳的工廠調查。結果,調查團發現,這些員工自殺與工作無關,所以我今天能回來開股東會。

即使如此, 我也不是沒責任,我最大的責任在於,在出現第二次或第三次(自殺)時,我們就要趕緊進行危機處理,但我卻拖到第六跳才驚覺事態嚴重。但這時媒體已經大幅報 導,推波助瀾,造成了五月密集的自殺事件。

為了防止員工跳樓自殺,我們十天內,在深圳廠區鋪設了一百萬平方米的安全網,買到整個深圳的繩子 都缺貨了,就是要盡可能防止意外發生。第六跳後接下來的十三天中,媒體不斷攻擊我,那段時間,我無法回台灣,我女兒打預防針不舒服,隔著電話跟我哭了三十 分鐘,我也只能在電話的另一邊聽她哭。

談加薪效應

掛保證不影響明年獲利

你問我為 什麼富士康調整這麼多,應該說,這是合理的價位,是符合深圳當地的消費水準和生活水準的價位。我相信,一名具有熟練技巧的作業員,底薪從二千元(人民幣, 下同)起跳不過分。事實上,很多富士康的資深員工與技師薪水早就遠高於二千元。

富士康加薪效應,可能造成全國效應,新聞已經開始報導。生產 線工人一定會比價,我們也願意找到更優秀的員工,如果其他企業不願意調價,我們也沒有辦法。但我們反而可以挑選更好、更穩定的員工,員工不會因為別的廠加 薪五十元就跳槽,有一群穩定工作的員工,凝聚向心力,生產效率反而會更好。

因為我們做一個經營者,要維持股東、員工和客戶之間的利益,這三 角的平衡要如何做得好,是一大挑戰。

薪資調整,絕對不是只有我們一家,物價、通貨膨脹一定會上漲,這是整個經濟現象,鴻海只不過在經濟現象 的引爆點上,受到比較多的關注而已。

我們認為加薪會影響單一季度的獲利,但加薪從今年十月一日開始調整,在這之後的二個季度會受一些影響, 但如果從明年全年度獲利來看,我們有信心不會受影響。

第四季目前看來不錯,如果有足夠員工和零組件(物料來源),加薪效應會否造成負面影響 還難說,但明年上半年不是電子業旺季,會有影響,但下半年可以彌補回來,全年到底影響如何?要看訂單。這樣的調整,中長期絕對是有利,短期三到六個月的轉 換期會有些影響。

我們要強調,我們不是﹁血汗工廠﹂,那你會問,不是﹁血汗工廠﹂,為什麼要轉型?

我要解釋,我們現在有很多 單純、單調,而且附加價值不大的工作,把這些工作用自動化機器來取代,這是我們的強項,我們有很多的工廠,都可以做到無人化的工廠。

未來鴻 海的發展,關於需要勞力,短期無法完成自動化生產的工作,會遷移到大陸中西部,生活水準比較低的地方。

剩下在深圳部分,我們會趕快發展無人 化、效率化的工廠,減少單純附加價值不高的工作,用設備來取代人工。

未來鴻海員工人數不會急遽擴充,甚至可能會減少,但產值和營業額會持續 成長,我們工作的人數從量的成長,會變成質的提升,比如說基層的員工,未來都會操作機械設備與軟體,這也會讓員工的附加價值提高。

我不會、 也不想為鴻海股價抱屈。有部分股東為我訂出了一個「股價不回二○○元,不能退休」的目標,我只能說,我會盡我最大能力。

談鴻 海未來

工廠轉市場 中國仍是重點我前些日子對外資說,現在鴻海遭遇到一點小小的危機,你們卻一直賣鴻海的股票,實在沒有義氣。鴻海是大型權值股,股票很好脫手,當股東需要錢 應急時,鴻海可以當成你的提款機;如果你因為現在鴻海遭遇到一點小困難就賣鴻海股票,我只能說,如果你判斷錯誤的話,真的很可惜。

中國要從 世界的工廠變成世界的市場,除了工廠這塊我們絕對不會放棄之外,鴻海還會從百分之百外銷轉為一半內銷、一半外銷。

我們會替我們的客戶,到中 國一、二級的城市開賣場或五、六級的城市開店鋪,工作滿五年的員工,我們會訓練員工回家鄉創業,提供二十萬元人民幣的創業貸款和十八萬元的裝修經費。過去 鴻海百分之百產品外銷,隨著中國結構的調整,將變成外銷和內銷並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