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來自傳統彩電企業,聲稱自己是首次創業的暴風TV CEO劉耀平向媒體表示,“暴風TV首款產品今年10月發布後,一年後的銷量將超過小米”。
聽到上面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認為暴風TV在吹牛。“一個還沒有推出產品的品牌,難道能夠跟一個年銷量30萬臺電視的品牌相提並論嗎?”這也肯定是大多數人的疑問。
不過,筆者認為,暴風TV以下的三個優勢,卻正是小米電視的短板所在。
線下渠道和物流
為何不談硬件和內容,而是先談線下渠道和物流,因為小米電視上市近兩年來仍未觸及這一領域。
小米電視掌舵人王川今年7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小米電視至今仍未進入到線下渠道,支持配送的城市覆蓋率也有限,而線下的體驗、安裝、售後等環節又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目前,小米電視仍是一家小的創業公司,一旦承擔了龐大的渠道費用,就難以保持性價比優勢,所以仍沒有自建渠道的計劃”。
這也正是小米電視年銷量僅為30萬臺的最大原因,而暴風TV的起點卻要遠遠高於小米電視。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7月,暴風科技攜手海爾集團旗下公司日日順、奧飛動漫、三諾數碼影音召開發布會,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打造暴風TV。其中,日日順將主要為暴風TV提供物流、售後、渠道等資源。
日日順到底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呢?
百度百科顯示,日日順始於2000年9月,是海爾集團旗下的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公司,主要從事海爾及非海爾品牌的其他家電產品的渠道綜合服務業務。日日順品牌是海爾電器集團的渠道綜合服務業務品牌,定位為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引領的開放性平臺。日日順品牌核心業務是四網融合的平臺型業務,單元包括:日日順渠道業務、日日順物流業務、日日順服務業務、日日順其他輔助渠道業務。
據劉耀平介紹,借助日日順的資源,暴風TV的線下渠道將覆蓋6000個城市,擁有17000個體驗店,30000個零售店。未來,暴風TV的售前服務、安裝服務將會強過其他互聯網電視品牌,線下平臺的銷售量也將超過五成。
那麽,線下渠道到底對一個電視品牌意味著什麽呢?
數據顯示,中國擁有333個地級市,2856個縣城,40906個鄉鎮。而在這些地方,類似電視這樣的大家電,其購買場景依舊在線下。據奧維雲網(AVC)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雖然線上的購買比例正在增大,但也僅占了整體市場份額的18%。
這也是為什麽電商公司和傳統家電企業紛紛選擇渠道下沈的主要原因。比如:京東、阿里等提出農村戰略,到農村去刷墻;創維、海信等傳統電視廠商到鄉鎮去開設旗艦店、專賣店,甚至是加盟店。
其實,小米電視並非不重視線下渠道。曾有業內人士向筆者透露,小米也曾與日日順等物流公司進行過洽談,但最終並未達到合作。
內容
說到內容,小米電視的“弱”,那在行業里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才有了千萬美元入股優酷土豆、3億美元牽手愛奇藝、入股華策影視、聯合10家視頻網站創建視頻聯盟……這些都是小米基於內容維度的發力。
但在一系列的投資、入股背後,卻很難避免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內容的獨家性。因為諸如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在跟小米合作的同時,依然可以將內容授權給其他互聯網品牌或傳統彩電企業使用,比如海信、創維等品牌電視中就集成了優酷土豆的視頻內容,TCL也曾與愛奇藝有過深度的合作等。
小米公司副總裁陳彤日前也承認,已經做了近兩年,但有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小米電視。內容仍是小米電視的薄弱點。
有業內人士曾分析認為,投資就是花錢買資源,雖然短期內支出的資金更多,但從長遠來看,投資更符合小米的遠期戰略。但投資關系畢竟不是控股,愛奇藝和優酷土豆也得為各自未來的長遠發展做打算。因此,在合作關系上,小米肯定比不過那些自身有造血能力的公司。
而暴風科技恰恰就是一家擁有視頻內容平臺的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暴風科技是中國知名的互聯網視頻企業,通過“暴風影音”系列軟件(主要包括暴風影音PC端、暴風無線APP和暴風看電影視頻瀏覽器),為視頻用戶提供免費使用為主的多終端綜合視頻服務。
除了暴風影音自身的內容外,暴風TV同樣選擇了平臺內容生態的路線。筆者認為,暴風TV的內容生態路線,與小米的視頻聯盟並無太大差異。關鍵點在於,雙方如何在內容資源上,與平臺進行分賬。
其實,小米在創建視頻聯盟後,與其他平臺的合作並不順暢。陳彤曾向媒體表示,由於小米電視集合了10多家的視頻資源,用戶在點播某一視頻網站的付費影片後,後續的分成方式相當繁瑣。
而針對這一問題,劉耀平則表示,“我們有明確的分賬機制,保證會員收費、單片收費的順利進行。同時,更多的內容盈利的方式,我們將在10月份的發布會上公布”。
此外,作為投資方之一的奧飛動漫也將為暴風TV提供一些服務性的特色,比如:推出定制頻道,提供動漫版權等。
硬件
筆者認為,擁有硬件優勢應遵循兩個理念:一是擁有出色的硬件及設計理念;二是硬件本身可以盈利。
上周,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為“硬件正名”,稱:“互聯網公司為了追求用戶數、單個用戶價值,不會願意在好的硬件上下功夫,而好的內容和服務離開好的硬件將是空中樓閣。”
那麽,什麽是好硬件?筆者認為,一是出色的顯示技術,二是加入更多的設計元素,比如:窄邊框、超薄機身設計等,三是采用優秀的視頻/音頻處理芯片。
由於目前互聯網電視主打中低端市場,因此從顯示技術、設計元素等角度來看區別不大,基本都搭載了4K顯示技術、窄邊框、超薄機身設計,動態背光技術等,因此這里筆者不再過多贅述。
不過,劉耀平曾透露,暴風TV基於上述細節,同時還在設計、場景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優化。此外,暴風TV與杜比公司的合作,也值得消費者期待。
而在硬件是否盈利的觀念上,雙方的選擇卻截然相反。
小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認可的是“硬件免費論”,即硬件免費或微利,主要依靠內容和服務收費,因此,從小米電視的定價體系看,基本遵從了這一理念。
而暴風TV選擇的卻是傳統彩電企業推崇的“硬件盈利”的模式。借用創維劉棠枝的說法,“蘋果手機80%的利潤來自硬件,20%的利潤來自內容和配件,因此,未來硬件盈利為主的模式將會勝出。”
最後,筆者這里不想討論兩種模式孰對孰錯,但如果暴風TV能在主打性價比的同時,依然在硬件上盈利,那麽,相信沒有企業願意“賠本賺吆喝”。
寫在最後:作為暴風TV前身的海爾統帥電視,去年的銷量就有41萬臺,已經遠超小米電視的30萬臺。那麽,暴風TV為何還要拿小米電視說事呢?主要原因就是,小米太火了,太火了,太火了……其實,超越小米只是暴風TV的第一步,在面對10多個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包圍,以及傳統電視企業的圍剿,能否突出重圍,才是關鍵。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勇,微信公號:kejishuoshuo。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