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正值七夕佳節,觸寶科技宣布正式推出O2O開放平臺。其實,早在去年6月,觸寶電話產品即上線“生活黃頁”,著手布局O2O生活服務領域。此次,作為產品的升級,開放平臺進一步為用戶完善閉環體驗;也為O2O商戶提供大數據分析、掛機頁面廣告等營銷推廣的支持。據了解,目前平臺已接入超過三十家O2O服務商,包括餓了麽、美團、大眾點評、58同城、趕集網、去哪兒等。
現場,觸寶CEO王佳梁邀請其上海交大校友餓了麽CEO張旭豪站臺,共同討論O2O服務商的需求。張旭豪表示,除了把線下體驗做到極致,他們還需要在線上以更低成本獲取大量用戶。王佳梁認為O2O服務行業長久以來被四大痛點困擾,即地推貴、補貼高、頻度低和黏性差。針對這些方面,觸寶電話升級生活黃頁,通過技術手段改善用戶體驗,為商戶帶來流量和品牌效益。
觸寶O2O開放平臺采用聯合登陸,為用戶省去繁雜步驟,將整個賬戶、訂單、支付與通訊聯絡打通,真正實現一站式閉環。結合觸寶電話產品,平臺還可通過用戶撥打過的服務電話,分析用戶行為、作出畫像,個性化推薦搜索頁面,保證服務商直達精準用戶群。此外,通過高頻次免費電話掛機畫面,可實現商戶品牌曝光,並以聯合活動、消費返利等手段增加他們的活躍用戶和訂單銷量。
一年來,王佳梁對O2O服務領域深入研究,提出了“象限法則”的觀點:“現在O2O服務同質化嚴重,容易使用戶產生選擇焦慮,免費試用並不能轉化成長期活躍用戶。而高頻切入低頻、綜合兼容垂直才是大勢所趨。”觸寶O2O開放平臺正是以觸寶電話為入口,通過用戶通訊錄這個高頻行為切入本地O2O,為服務商提供“高頻+綜合”的平臺,最終實現導入流量、獲取用戶的目的。
其實,自2014年起,移動互聯網上就已湧現出各種生活黃頁和免費電話類產品:葡萄生活、小米黃頁、搜狗號碼通、微信電話本、來往、有信等。大家都瞄準了電話通訊領域,意圖在微信之後再切超級流量入口。然而,經過一年多的大浪淘沙,其中很多產品遺憾地走向失敗。而觸寶電話卻憑借2億用戶、平均日活5000多萬用戶,成為國內首款真正日貨過千萬的免費通話應用,並借助這些巨量活躍用戶接入布局O2O生活服務。
那麽,觸寶科技是如何做到在這場血腥掠奪中得以生存並深入發展的?這個創立7年估值近10億美金的“海歸黑馬”又能否在O2O領域創造新的奇跡呢?
海外歸國的逆潮者
近年來,以微信、360手機衛士、獵豹、小米、傲遊、APUS桌面等為代表,中國互聯網公司掀起了一股出海潮。主要原因莫過於海外市場機會大、競爭小,使得在國內“血海”中掙紮的企業禁不住大片藍海的誘惑。而且國外市場優勢明顯:用戶付費意願高、競爭機制良好、推廣費用低等,也對國內企業頗具吸引力。
然而,觸寶,這個早在2008年以輸入法產品首先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3年後選擇以觸寶電話(當時叫做“觸寶撥號”)回歸國內,成為海外歸國的逆潮者。
創業伊始選擇面向海外推出首款產品,主要源於觸寶團隊的基因。他們本身從微軟研發集團出來,對海外移動互聯網的機會有先期的認知,研發出的產品也容易獲得國外市場的認可和信任。況且當時,搜狗輸入法通過渠道預裝,已經占據國內市場70%的份額(剩余被手機原生輸入法瓜分)。王佳梁明白,國內市場機會不大。
與許多將國內模式照搬海外的公司不同,觸寶一直將自己看作一家國際化公司,以真正的海外打法適應國際市場規律。首先,團隊內部引入外籍員工,通過完全母語的方式接近客戶。(比如,觸寶第一版官網只有英文,沒有中文,一度被認為是一家外國公司。)這對於做輸入法這種語言相關的產品,十分有優勢。第二,對於被大部分中國公司當做威脅的海外專利壁壘,觸寶卻善於利用這種遊戲規則,視之為難得的機遇。
作為技術團隊出身,觸寶一直以來專註於產品的技術創新。在初期收入只有百萬量級時,觸寶就拿出其中30-40%用於申請專利。這對於很多創業公司而言,是難以想象的。
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是很明智的。海外市場存在著知識產權風險,堅持原創有利於企業的持久發展。此外,創新研發也幫助他們獲得運營商和設備商的信任。對於輸入法這種產品,其用戶體驗將直接影響手機體驗。“因為一旦將輸入法預裝進手機,用戶就會覺得這是手機的一部分。”王佳梁解釋道。
如此,觸寶輸入法憑借專利創新和不斷叠代,歷時6年,在全球占有超過20% 安卓手機輸入法的市場份額。如今,已在國際市場獲得2.7億的用戶,以及50多家海內外領先手機廠商的合作。
2011年,帶著前期在海外積累的優勢:創新技術、運營經驗、OEM廠商的認可,觸寶殺回國內,決定以新產品布局國內市場,實現戰略上的“雙管齊下”。
直面337調查
2012年12月,觸寶曾經歷創業史上最驚險的一場戰役。王佳梁將這段遭遇形象地比喻為“核彈打蒼蠅”。
2011年,全球最大語音識別廠商、輸入法服務商Nuance收購觸寶未果。次年,以專利侵權的方式向地方法院提起訴訟,並提請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展開337 調查。
337調查,是指ITC對不公平進口行為展開的調查。應對這種調查,除了耗時長達12-16個月,還要花費500萬到800萬美元的訴訟費。此前被卷入337調查的中國企業一半以上都會選擇不去應訴。
Nuance熱衷於通過收購來拓展專利儲備和市場份額。2009年至2013年,它收購了幾乎所有的手機輸入法公司,包括知名的T9輸入法。它擁有一千多項專利,在海外輸入法市場份額達80%。
“收購吞並小公司,如果不從,就以專利起訴的方式,讓巨額律師費拖垮創業公司。”王佳梁稱,這就是國外巨頭的狡詐伎倆。
然而更重要的是,通過此項調查,原告專利權人可以申請禁制侵權產品進入美國。不僅如此,如果不應訴或敗訴,已經預裝在很多手機上的觸寶將失去大量重要客戶,其他國家也將產生連鎖反應。“如果放棄應訴提前認輸,意味著我們將退出海外市場。”
因此,觸寶決定直面挑戰。他們找到當時美國排名第一的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Finnegan ,做為主訴律師。這家律師事務所同樣以律師費最昂貴而著稱。
經過一番“殊死抗爭”,觸寶逐漸取得優勢,提出用自己的專利反訴對方專利侵權。最終,巨頭不得不低頭,在開庭前主動提出和解。雙方達成協議,對方撤回訴訟,觸寶產品順利進入美國市場。
回憶這段經歷,王佳梁認為,“正是因為對方一開始就沒想到,我們這麽一家小公司,真的會去應訴,還做了這麽充分的準備。Nuance逐漸就自亂陣腳,以致騎虎難下的地步。”
就這樣,中國第一起軟件產品的337調查案,以一家小微公司戰勝美國巨頭而告終。雖然付出了高額訴訟費,但是觸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幫助他們順利渡過劫難,甚至“因禍得福”。隨後,觸寶獲得了巨大聲譽,之前很多處於觀望態度的廠商,也紛紛主動與他們簽約合作。
“很多國內公司,在海外市場想盡辦法繞開國際上的遊戲規則,而我們選擇順應和利用這些規則。因為很多時候解釋是沒用的,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必須建立一套自己的專利系統,從而證明自己,贏的機會。”目前,觸寶已經擁有60多項國內外專利,其中大部分是海外專利。
O2O領域的深入布局
最開始選擇開發觸寶電話這個產品,源於輸入法的合作廠商對他們提出的需求。王佳梁經過思考發現,號碼識別技術與輸入法工具有相通之處,可以充分利用觸寶多年積累下的數據挖掘技術。更重要的是,通過嘗試,他發現撥號將是既輸入法後的下一個入口,有著巨大商機。
在他看來,微信搶占了短信的入口,對其實現顛覆;而撥號領域,也將有新的入口產生。“未來人們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去打電話,這個領域將有機會產生另一個超級APP。”王佳梁希望觸寶可以抓住這個機會。
因此,利用海外積累的合作廠商資源,觸寶開始嘗試在各知名手機品牌上預裝觸寶電話,提供陌生來電識別、智能撥號、防騷擾、防詐騙和免費電話等解決方案。
這個領域,隨後出現了很多產品,也有巨頭開始涉入。諸如有信、阿里釘釘、微信電話本和360免費電話等。但王佳梁認為,很多免費電話產品的動機其實還是為了收費,而他們看得更長遠,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個入口級APP。“比如你今天的免費分鐘數用完了,還需要其他方式充值。這樣你只有在用免費電話時想到他們,這種情況下用戶的使用度顯然很低。而我們實際想傳遞的是,即使你打普通電話,我們也可以,這點就不是其他家可以做到的了。”
隨後,王佳梁發現移動互聯網一個重要的規律,即高頻打入低頻,用高頻次用戶行為切入低頻消費市場。而這方面觸寶電話有著先天優勢:“我們做過統計,90%以上的觸寶電話用戶每天至少打開一次,比地圖類產品還頻繁。”同時,他還認為應用本身的場景和體驗要有針對性,電話通訊天然與生活服務相匹配,這一點也是微信這個海量入口所不具備的。
王佳梁稱創業就像下棋,“永遠要看得遠、動手早”,這樣才能及時搶占先機。“我從來不考慮局部的勝利,我想要布更大的局,贏整盤棋。”這或許就是觸寶得以推出多個拳頭產品,從而贏得廣泛市場認可的秘訣吧。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趙姝焱,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