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章,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沒有辦公室的團隊,是怎樣運作的。 上午十點,讚點子數位行銷公司要開每週例會,三十二歲的行銷總監施依姍打開筆電,近二十位同事都已經就定位。各組長輪流報告專案進度,施依姍一一確認工作事項,詢問大家是否有其他疑問,不到半小時,週會迅速結束。 散會後,工作齒輪持續轉動。替客戶代操粉絲頁的小編開始準備貼文,負責做圖、拍影片的後製小組也開始動工,二十多個專案同步啟動。不過,這間公司除了準備到客戶辦公室開會的提案小組之外,沒有人在台北,更精確的說,這家公司沒有辦公室,一切流程都透過網路完成。 讚點子年營收僅約兩千萬元,但因為口碑好,就算開出比同行高上一倍的價碼,客戶還是埋單。富邦人壽、臺灣銀行、財政部賦稅署都是大客戶。 「很多客戶都嚇一跳,完全感覺不出來我們散布在台灣各個角落。」施依姍說。她住屏東,而她的老闆權自強則位在台北。 這個以千禧世代為主的團隊,全都彈性上班。問權自強看不到員工,會不會沒有安全感。他卻說:清楚的目標設定比較重要,有了績效,其他細節完全授權。員工要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工作,他一概不過問。甚至,員工夏天在家裏開冷氣上班,電費驚人想要報帳,權自強也照樣批准。 跳脫辦公室框架,「真的回不去啦」 其實,當自己生活的CEO並不盡然美好。施依姍從辦公室框架中跳脫後,花了整整一年適應。她說,沒有辦公室,時間管理能力要更強,要是拖拖拉拉,很容易從 起床工作到半夜,比通勤上下班更累。此外,隔空訓練新人也是難題,同一個問題見面講一次可以解決,但隔著螢幕卻可能要重複講好幾次。 但一旦跨出了第一步,很少人願意再把權力交回去。抱著女兒受訪的施依姍對我們說,「(生活)沒有那麼美好,不過……真的回不去啦!」 【延伸閱讀】我們不是新創企業,要怎樣滿足大家彈性需求,又能不影響進度? 答:不妨重組工作節奏,週一到週四每天多上班兩小時,讓大家擁有為期三天的週末假期。當大家有更多時間可以充電,員工的工作效率可能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