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9 AD
| ||||||
記得06年和孫 柏文拍檔的日子,講到美國樓市泡沫,肥仔預言爆破大鑊過「八萬五」,俾人鬧語不驚人。後來,時辰一到,大家先知道原來負資產並非香港獨家。 美 國樓市泡沫爆破,差一點便可以反轉華爾街;但人家始終底子夠厚,見過的風浪也多,所以總算有驚無險。同樣形式的的泡沫爆破,發生在別的地方,結果可以有很 大的分別。說到底,美國可以大步檻過,皆因資本市場夠開放,讓全地球一起分擔這一筆孽債。不過,話說回頭,全球化就是有錢大家搵,有難齊齊受,很難講得準 誰欠了誰。 傳統智慧教居安思危,並非要我們終日誠惶誠恐,而是在適當的時候,要提醒自己見好就收;尤其在全球化下,很多人是貧是富,都好像 時來運到。有些人,糊里糊塗上了好景的快車,還以為自己得天獨厚,雄心萬丈想要征服世界,怎料,一出門便打個觔斗,踣到直一直。近代歷史中,日本神話便是 最佳例子。 具十項泡沫徵狀 到了今天,可能仍然有不少人搞不清楚,為甚麼日本的神話會如霧亦如電。可是,客觀地去看,日本的內 在基礎條件,其實沒有外界想像般扎實;毫無疑問,日本的通商產業省(MITI)偶有佳作,但長久靠一個官僚機構去統籌整個國家對外貿易的方略,出問題是遲 早的事。 過去的事讓我們溫故知新。最近,基金管理公司GMO的分析員Edward Chancellor發表China's Red Flags,指中國具備十項泡沫經濟最常見的徵狀: (1)非常動聽的增長故事:「十三億人,每人一啖口水都浸死你!」;(2)盲目信任政府 可以創造奇蹟:「年年保八!」;(3)投資不斷增長,回報不斷退減;(4)貪污;(5)貨幣供應不斷增加;(6)固定滙率機制;(7)信貸擴張,實際利率 長期處於低位;(8)大型金融機構舉足輕重,變成罔顧風險,但又Too Big to Fail的怪物;(9)金融基建尚未完備;(10)地產價格因信貸擴張變得不受控。 如果說中國陷入改革開放三十年未遇過的衰退,更加會帶來 許多難以想像的變化,大家信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