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軟國際(354)——正在從軟件外包公司進化成互聯網公司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12

中軟國際(354)——正在從軟件外包公司進化成互聯網公司
作者:格隆匯 天成


導讀:中軟國際曾經被格隆匯會員天成比喻成“互聯網巨頭旁邊的賣水人”,當時股價才兩塊出頭,顯然被低估了很多。但是,今日成交突然放量至21億,這背後發生了什麽?我們接著來分享他的觀點。


這張圖是中軟國際最近的走勢圖。今天的成交量突然放大,按照圖形派的來說就是量在價前,突然放量還不漲。不過這個量不是市場放出來的,是源於今天早上公告。


公告上說公司的主要股東“弘毅投資”出售它手上的全部股份(3.35億股)給大型保險基金,大型公募基金和全球性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這些機構的成本是3.93,目前價格4.03元。弘毅投資2011年從一級市場進的中軟國際,成本1.86元
,目前也賺了夠多了,套現也是正常的。而且從各個角度去看中軟國際,也沒有發現什麽問題,所以弘毅投資的出售我相信是和公司基本面沒有關系的。那些接盤的基金機構也不是傻子,不會傻乎乎的去當接盤俠。其實這就相當於一級市場給二級市場基金發了個期權,行權價3.93。比如之前格隆匯推的8143給管理層發了期權,股價馬上就蹭蹭蹭上去了。所以個人認為4塊錢的價格買入基本和這些大基金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不過考慮到格隆匯上文章一出普遍大漲,還是要註意追高的風險。


互聯網巨頭旁的“賣水人”


我之前在格隆匯上發的文章提出了中軟國際是 互聯網巨頭旁的“賣水人”,當時股價還只有2.5元,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這個說法是看到 格隆的《金礦邊的賣水人》那篇文章,深受啟發。就像賭博一樣,那些追隨淘金熱而去的挖礦人很少有幾個能真正挖到真金,而金礦邊向淘金者賣水、賣鐵楸、賣牛仔褲的那些人雖不能一夜暴富,卻也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何樂而不為!


1:2015年受聘騰訊合作開發微眾銀行

中軟國際於今年4月初宣布與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騰訊微眾銀行」)達成服務協議,說明集團成功從傳統金融領域的技術優勢延伸至互聯網金融領域。 騰訊微眾銀行是國內第一家互聯網民營銀行,對中軟國際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初期起先導作用。另一方面,公司繼成為騰訊遊戲服務最大IT服務商後,再於騰訊的金融領域錄得重大突破,說明公司與騰訊的合作更加深入和多元化,公司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優質的服務再次得到了互聯網巨頭的肯定。 考慮到互聯網金融的IT系統數據量大、突發峰值高、實時性強等技術需求,展望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需要大量的IT技術承載,中軟國際於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展潛力值得憧憬。


2:與華為成立合資公司


公司2012年與華為成立合資公司,並與2014年8月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其業務金牌代理。2014上半年華為業務同比增長超90%,華為2014年有30 億的外包市場,中軟占約40%的份額。目前公司與華為的合作將進入第二階段,未來,公司將借勢華為在國內和海外的擴張,大力在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拓展自身業務。華為預計到2017年,其外包業務將達到105 億元的市場規模,較2014 年上升空間達到300%以上,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相應地,中軟國際的業務也將有極大的上升空間,與華為的全面合作將成公司發展的穩定動力。

3:與阿里共建雲計算生態圈。

公司在2012年與阿里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涵蓋了在基礎計算設施、中間件平臺和應用軟件三個層次的雲服務,並在政務雲和醫藥雲方向與阿里雲做出了相關的實踐。目前公司是唯一具備阿里雲生態下全方位能力的雲服務商。公司正與阿里雲共同拓展綠城智慧城市生活服務項目。未來還將擴張至更多省市,目前阿里雲已與7 個省的政務雲有框架協議,明年將正式落地。

4:成為騰訊遊戲最大IT服務商

公司2014年12月與騰訊簽訂為期兩年的合作協議,為騰訊遊戲提供運營、測試及維護等全面的IT服務。目前中軟國際在騰訊的業務份額增長迅猛,已經躍居騰訊遊戲服務最大IT服務供貨商,亦反映了集團具備為大型客戶提供遊戲服務(特別是手機遊戲)的強大技術實力。

5:公司亦是中國移動的重要合作夥伴


公司去年底公布,中標中移動個人融合系統一期工程擴展功能平臺及APP定制軟件項目,且為此次項目的唯一供貨商,負責融合通訊APP定制軟件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及融合通信APP客戶端的試商用及正式商用工作。

以上可以看出中軟國際的確是在為互聯網巨頭們實實在在“送水”的。與華為、中移動、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持續合作,印證了中軟國際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強大的開發與技術實力,並且根據目前中標項目情況來看,公司與各大巨頭們的合作關系逐步深化。隨著與巨頭們的合作不斷深入,公司未來有望獲取更多的項目機會和服務延展,從而助力未來經營業績的不斷提升。


從軟件外包公司進化成互聯網公司

在股票市場上,光做軟件的公司估值是有個頂的,而互聯網這個行業的估值會比做軟件的高很多。於是就有了叫JointForce(JF)的服務平臺。JointForce平臺是一個典型的眾包平臺,它通過眾包模式整合社會資源,建立IT服務生態系統,並以SaaS雲服務的方式實現提交,從而成為IT服務企業、IT服務從業人員的工作平臺。公司工程師可以通過JF平臺實現項目的共同開發,公司也能借助這一平臺提升產品的質量和人員效率,有效地節約人力資源。 簡單來說,JointForce平臺主要做兩個事:公司將承接的項目分解成一個個業務單元和任務模塊,放上JointForce平臺,並各自標明任務期限和任務獎金;在該平臺註冊的人(或團隊)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或者擅長選擇任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並提交。JointForce平臺為公司減少新項目所需雇傭新員工產生的人工成本的同時,也幫助IT從業者利用業余時間去提高收入。

商業模式方面,未來Joint Force的商業模式是向開發者收取10%的費用,由於平臺的功能強大,可以幫助平臺上的企業實現更好的IT服務供應鏈管理。因此,當平臺上發包企業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向發包企業也可以收取10%的增值服務費,這一點可以極大地改善公司的利潤率水平和原有的商業模式。但是目前公司沒有向發包方收費的計劃。

內測階段,中軟國際首先把自己的一些項目放到Joint Force上開發,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據內部測算,去年公司政府業務線由於全員全項目上平臺,使得人均執行增加了39%,毛利率提高了八個點,貢獻純利率提高了九個點,員工收入也增長了12%。 從公測到現在,Joint Force平臺上註冊的軟件開發人員從7000增加到了3萬人,其中有約1.5萬人並不是中軟國際的員工,公司計劃在上半年,實現1000家企業註冊,100家有代表的企業成功持續發包的目標,並且將在5月底啟動正式商用。

按照公司老板的說法,Joint Force實質上就是用“互聯網+”改造傳統軟件產業的創新模式,一方面它改變了軟件開發的流程,使得軟件企業開發由從前的自上而下變成了自下而上的推動。另一方面,其改變了行業的生態與架構,就中軟國際而言,由於Joint Force其管理層面已經急速扁平化。最後,Joint Force改變了公司原先的項目制的盈利基礎,使得企業的商業模式迎來了質變。


該平臺如果真的取得成功,可能會影響到IT服務行業內的很多企業,並帶來顛覆性的變革。所以你說中軟國際是為了更好的賣水也好,或是幹脆利用賣水的優勢開始搞互聯網也好,總之這個平臺非常值得期待。
最後再貼個公司老板的原話”中軟國際目前的市值約為82億港元(現在掉到了75),我們除了計劃在3年內令公司收入增至百億元(14年45億),更希望中軟國際成為百億市值以上的上市公司。“


利益聲明:
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