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2月貿易數據解讀:反彈或難持續 人民幣料將穩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71

Made-in-China-label

今天公布的12月進出口數據雙雙回升。出口總值為2275.1億美元,同比增長9.7%,超出預期的增長6%;進口1779億美元,下降2.4%,好於預期的下降6.2%。中國12月貿易順差496.1億美元。

分析師普遍認為,雖然12月進出口數據均較上月有所回升,但這其中不乏基數效應、季節性反彈等因素,而且與基本面相違背,預計該趨勢難以持續。

2014年進出口總額增長3.4%,未達到年初7.5%的增長目標。分析師預期2015年目標將會下調。中信證券預計2015年出口增速將回落至5%。

機構預計,在高位貿易順差的穩定下,人民幣雖然有貶值沖動,但對美元將保持穩定,即使貶值幅度也不大。

進出口雙雙回升 但恐難以持續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認為,外需強內需弱的格局沒有改變,數據反彈難以持續。

2014年12月份出口同比增長9.7%,進口同比增長-2.4%,貿易差額496億美元。在11月份出口增速出現意外下滑後,我們認為高基數效應、美國11月的極端氣候、國內打擊虛假貿易等三個因素階段性打壓了出口增速,這些因素在12月份消失,出口增速如我們的預期出現了反彈,暗示外需穩定增長的勢頭並沒有實質改變。

內需方面亦有所改善,油價暴跌下中國加大儲備是一個重要原因,12月原油的進口量達3037萬噸高位,鐵礦石與煤炭進口也出現了一定的改善,大宗商品價格走低階段性刺激了部門企業的訂單意願,但國內需求依然疲軟,從PMI分項指標來看企業尚處於主動去庫存的階段,因此這種短期補庫存的行為可能並不具備持續性,進口短期內沒有持續改善的支撐,因此衰退性順差的特征還將延續。

首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劍輝指出,12月進出口數據均有所回升,主要是季節性、技術性因素所致,並非趨勢性反轉。

基本反映了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在去年12月出現的小幅回升,歐洲和美國的經濟狀況,包括日本,12月都有不同程度企穩和小幅回升。從市場需求看,有一定的恢複,但這樣的恢複更多是季節性的恢複,不完全確定是前期弱勢的改變,也就是季節性的反彈。

進口的變化,有雙重的影響,一方面國內需求還沒有呈現顯著的企穩,尤其是能源價格下降,使得進口受到抑制,但從12月數據看有一點企穩的跡象,起碼環比11月有所改善,12月價格比11月更低,不管是原油還是其他原材料,但進口確實是出現小幅增長,應該說有一些弱勢中的回升,12月的國內需求,回升幅度不大,但也能看到臨近節日期間的消費有一定的支撐。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也認為,外貿數據與基本面相違背,難以持續。

12月外貿數據全面好於預期,從表觀上觀察有一定經濟企穩的跡象。出口增長有所提速,但這與PMI中新出口訂單的持續負增長相背離,也與近期新興市場風險上升的勢頭相背離,料難持續。

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不大

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劉利剛和周浩認為,雖然貿易順差可能仍然持續,但2015年人民幣存在被超賣的可能。人民幣波動性料將增大,但不太會大幅貶值。

盡管中國錄得較大貿易順差,但人民幣在2014年卻貶值約3%。這使得中國企業日益擔憂其美元債務。我們預料中國的外債可能已經達到了1萬億美元,比全球金融危機時增加了四倍。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確定性可能使得中國企業爭相購買美元進行對沖,這可能會造成美元被超買、人民幣被超賣,從而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我們認為,人民幣大幅貶值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因為這可能造成資本的大量流出。

海通證券宏觀組也認為,12月順差496億美元仍在高位,高額外貿順差充當匯率緩沖墊,人民幣料難大幅貶值。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將保持相對穩定,對歐元、日元可能會被動升值。

展望2015年,一方面,美國消費回暖帶動經濟複蘇,有助於提振全球貿易;另一方面,強勢美元回歸,給商品貨幣和有央行擴表預期的貨幣帶來貶值壓力,全年看,人民幣大概率將對美元保持相對穩定,而對日圓、歐元等主要貨幣“被動”升值,加權平均計算的實際有效匯率將進一步上升,從而削弱中國外貿部門的競爭力,將對中國出口構成下行風險。在上述兩方面相反力量的影響下,中國總體出口增速將較今年略有回落,2014年中國出口增長了6.1%,預計2015年出口增速回落至5.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